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

旬刊

1673-1328

kjxx@vip.sina.com

0451-82613440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号(省政府综合楼526室)

科学技术创新/Jour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实用信息技术转让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科研成果转让,同时为广大科技、经济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以弘扬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为广大科技、经济教育工作者和中小企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既有霞凝跨沙河桥拆除施工技术

    阳杰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既有霞凝跨沙河桥拆除重建施工,结合既有桥梁附近人员密集、民房林立特点,采用大型金刚轮盘锯切割、架桥机移梁,确保既有桥梁安全、无噪声、快捷、高效拆除施工.

    霞凝跨沙河桥拆除施工技术

    低频振荡信号对地质雷达波形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研究

    杨丹丹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雷达作为一种常用的非接触性检测方法,在工程和地球物理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依托广州市某道路病害与某盾构隧道衬砌病害检测工作,通过对道路路基检测、盾构隧道衬砌背后密实度检测的雷达图谱对比,分析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低频振荡信号,如高含水地层等,对雷达图谱的影响,得出结论:对频率变化速率较慢的低频振荡信号,采用"带阻滤波"方法,对干扰信号滤除效率更高,浅部有效信号缺失少;而对于频率变化速率较快的低频振荡信号,则采用"Deconvolution反褶积"方法,更能凸显浅部缺陷特征,但深部低频振荡信号滤除效率则比"带阻滤波"低.

    地质雷达低频振荡信号带阻滤波反褶积

    复合保温外墙体系施工技术研究

    李璐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工程方对居住建筑节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经从节能50%以上到了第一阶段节能幅度大于75%以上的要求,总之,建筑节能设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针对外墙施工存在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开展复合保温外墙体系施工技术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墙体骨架和面板安装、泡沫混凝土填充浇筑和一体化保温板复合外墙保温体系施工.通过对新施工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新技术更具经济效益,每平米的造价更低.

    复合保温外墙体系施工技术

    全预制装配式连续梁桥一体化架设关键技术研究

    栾紫明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某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为背景,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全预制装配式连续梁桥一体化架设施工方案.施工内容包括装配式桥面系、节段拼装梁、装配式桥墩、预制管桩等各个方面.应用新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一体化假设施工中工期长、架桥机功效不匹配等问题,实现与该工程相似类型桥梁的快速施工.同时,通过对装配式桥墩应用情况分析得出,该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促进施工质量提升,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铁路建设的科技创新力度提升.

    全预制装配式连续梁桥一体化架设节段预制拼装

    BIM技术在杭州机场三期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吕君毅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杭州市萧山机场三期工程为例,探究了 BIM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用无人机缩时拍技术获取施工现场的信息,将所得信息输入到Revit、Autodesk Civi3D、Navisworks等BIM软件中,构建三维建筑模型并开展深化设计、施工方案可视化模拟、施工进度模拟,为施工管理提供了帮助.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提高了设计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提升了建设质量,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BIM技术4D施工模拟可视化模拟深化设计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地铁竖井支护体系设计分析

    丁仓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暗挖地铁车站施工竖井特点是开挖深度较深,井口平面规整且规模较小.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竖井采用单一支护形式施工难度较大,竖井变形难以控制 为此,以青岛地铁某在建暗挖车站施工竖井为载体,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施工竖井支护体系进行研究.根据竖井周边环境及地质情况,该竖井上部软弱土层采用灌注桩+混凝土环框梁,下部硬岩采用倒挂井壁法进行锚喷支护,该种支护体系为青岛地区首次采用.利用有限元分析竖井变形及监测数据,结果表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该支护体系施工难度较小,经济性较好,具有较高应用推广价值.

    上软下硬地铁竖井支护体系有限元

    盾构隧道下穿护城河桥沉降控制研究

    孟令志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盾构隧道下穿城市河流及过河桥梁,具有水文地质条件差、环境风险高、沉降控制严格等特点,是穿越工程中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以某城市新建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相互验证的方法,对盾构隧道下穿城市桥梁的沉降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穿越前的地面注浆加固,穿越过程中的掘进参数控制,穿越后的管片壁后注浆一系列沉降控制技术,并与桥梁的沉降监测数据相互验证,保证了下穿的施工安全和既有桥梁的运营安全.此研究成果可为类似下穿工程提供借鉴.

    盾构下穿注浆加固沉降控制数值计算监测分析

    泵站行走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研究与应用——以北京市东水西调工程为例

    赵柘周继阳李一帆刘鹏宇...
    20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市东水西调工程中的杏石口泵站为例,泵站人工巡检存在巡检场景多、项目多、工作量大、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导致人工巡检效率低、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为有效提高巡检效率,保证巡检安全性、可靠性,从根本上实现泵站智能化的建设目标,在泵站巡检中使用行走式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辅助巡检是非常有必要的.泵站行走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巡检、机器视觉识别、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统计等功能,在泵站巡检中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杏石口泵站为例,探究了行走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主要功能和具体应用,通过实际应用分析,行走式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提升泵站巡检的效率、保证人员巡检的安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泵站行走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架构主要功能应用

    一种矿用卡车举斗行驶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李金柱
    205-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用卡车在露天矿的卸载过程中存在重要的安全隐患,即斗箱未完全落下而车辆已经启动行驶.本研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矿用卡车举斗行驶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毫米波雷达测距传感器实时测量斗箱位置,通过连接的4G定位终端监测车速,并在卸载完成后未潜到位时发出警报.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卡车卸载过程的安全性,减少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本研究强调了在卸载过程中斗箱位置的重要性,并为矿山运输行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举斗位置监测雷达测距速度检测自卸卡车监测系统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疲劳寿命预测和可靠性分析

    马雄李翠杨飘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未及时检修发生疲劳破坏造成发动机故障问题,本文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做结构可靠性分析,从而进行故障风险评估以及优化涡轮叶片的巡检时间.以我国航空发动机常用的涡轮叶片材料——GH4033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结合GH4033材料疲劳试验数据,基于P-S-N曲线对涡轮叶片寿命进行预测.同时,在应力参数和安全系数K已知,强度参数未知时,对强度参数作了极大似然估计.结果表明,极大似然估计值接近真实值.

    涡轮叶片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极大似然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