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

旬刊

1673-1328

kjxx@vip.sina.com

0451-82613440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号(省政府综合楼526室)

科学技术创新/Jour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实用信息技术转让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科研成果转让,同时为广大科技、经济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以弘扬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为广大科技、经济教育工作者和中小企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软基加固综合技术的应用

    赵羚子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快速建设发展,增加了对疏浚土、海相土、吹填土等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需求.其中土工格室与高压旋喷桩作为两种在其他类型工程中应用较为成熟的工艺,适用于黏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等土质的加固.本文案例分别采用土工格室换填垫层工艺及高压旋喷桩工艺两种综合技术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加固,设计计算理论值与现场实践结果皆表明工艺的适用性及效果.结果表明:三层土工格室换填垫层地基总沉降量为29 mm,格栅加筋褥垫层与高压旋喷桩工艺地基总沉降量为17 mm,这两种综合性工艺适用于复杂、狭窄施工环境的软基处理工程,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浅层地基的承载力,并将沉降控制在正常使用的要求范围,为后续同类项目的工艺选择提供了可行方案.

    软基加固土工格室高压旋喷桩

    天气与建筑环境对共享单车换乘量的影响分析

    樊真龙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低碳出行方式,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换乘地铁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共享单车出行可能会受到天气条件、时间因素和土地利用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来自Capitalbikeshare的共享单车出行数据集,分析了气象、时间和空间因素对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共享单车系统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高湿度和高温可能会减少共享单车系统的使用.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密度和学校等区域数量对共享单车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天气建筑环境共享单车换乘量

    空间六边形提篮拱安装线形算法研究

    薛其林王吉邱景奎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形拱肋安装过程中,易出现控制点不能通视或棱镜无法保持垂直等情况,需重新计算新建控制点安装坐标.而拱肋处于空间倾角姿态,坐标计算极为复杂、计算量大,且对加工偏差的节段修正难度大,安装线形控制极为困难.针对实际问题,同时考虑有限元计算得到的预拱度值,将空间拱肋结构转化为几何模型,提出了一种空间六边形提篮拱安装控制点坐标参数化算法.通过合龙后线形测量结果发现,本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有效地解决了拱肋安装过程中新建控制点坐标计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空间六边形提篮拱预拱度几何模型参数化算法安装线形控制

    道路桥梁工程路基路面振荡压实施工技术研究

    孙慧英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道路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压实度过低的问题,以某省级干线公路工程为例,进行路基路面振荡压实施工技术研究.首先,采用振荡压路机,对路基路面进行振动压实.其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压实速度与碾压作业段长度.最后,针对纵向接缝构造和横向接缝构造进行碾压,实现对路基路面的压实,促进压实度提升,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

    道路桥梁路基路面压实施工

    暗挖车站施工中拱部预应力锚杆不同支护方向的地层变形研究

    孟令志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暗挖车站施工,洞内多设置临时支撑协助抵抗围岩变形,存在施工工期长、拆除困难、费用高等问题.本文以新建暗挖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分部台阶法-预应力锚杆支护的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地层变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构表明:车站拱顶沉降是暗挖施工中车站沉降的主要方面,拱部支护完成后车站沉降基本趋于稳定.分部台阶法-拱部预应力锚杆竖向布置的施工方法对地层变形控制更有利,拱部预应力锚杆竖向布置,车站开挖完成后拱顶沉降在7.7 mm;拱部预应力锚杆垂直布置,车站开挖完成后拱顶沉降在10.4 mm,拱部预应力锚杆竖向布置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更有利.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暗挖车站预应力锚杆支护方向主动支护地层变形

    基于路基整体刚度的路基填料设计方法

    张建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某公路为例,探究了基于路基整体刚度的路基填料设计与施工方法.基于分层填筑原则,下路堤使用高液限土,上路堤使用5%水泥+高液限土,下路床使用4%水泥+高液限土,上路床使用粉土质砂.选择一处400 m长的试验路段,分别使用原方案和新方案进行填筑使用,并对照两种方案下的路基压实度.结果表明,新方案下各测点的平均压实度高于原方案,原方案经过补压1次后压实度才能合格.由此可得,本文设计的路基填料方案能够提升路基整体刚度,并且具有减少碾压遍数、节约工期与成本的良好效果.

    路基填料回弹模量压实度检测路拌法施工

    复杂地基条件下的机场场道地基处理技术

    梅高永
    192-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解决民用机场场道建设过程中复杂地基处理环节产生的各类问题,持续提升机场建设质量,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复杂地基条件下机场场道地基建设具体流程和相应的施工方法,并指出了机场场道地基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处理复杂性,期望对提升机场建设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复杂地基条件机场场道地基处理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研究

    赵世华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存在管线路径较长、管线竖向空间布置剖面过大等问题,开展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研究.以某产业区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项目为例,对其进行管线综合优化目标函数的建立,根据优化目标,进行管线综合交叉口竖向优化.最后对优化效果分析得出,新的优化方法可以有效缩短管线路径和竖向空间布置剖面,同时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也具备极高的优势.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优化

    市政工程输配水管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刘兵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市政工程输配水管道施工存在管道管口抗震能力弱,在地震作用下管口最大相对位移较大的问题,为提高管道施工及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以某市政工程项目为例,对其进行输配水管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首先,完成管线敷设与输配水管道安装.其次,采用水撼砂技术进行回填压实.最后,通过输配水管道施工效果分析得出,新的施工技术可以促进管道抗震能力提升,缩小管口最大相对位移,提高市政工程整体质量.

    市政工程输配水管道施工关键技术

    福州四城区城市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建设技术探讨

    林修咏
    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的现状和福州市在该项目中面临的难点和实施方案.近几年来,福州排水管道改扩建进展有着重大突破,但是实践中仍面临老旧管网改造难度大、雨污分流难度较大、管网管理难度大等难点.本文分析了福州近几年改扩建项目的难点,总结了实施方案,并汇总了技术路线,包括现有管网系统的梳理、排水管网深度排查工作、深度排查成果的分析和管网改造和扩建工程以及建立智慧化管网系统与管道维护等方面.旨在为未来改扩建工程的推广提供经验与思路,以解决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排水管网改扩建深度排查雨污分流数字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