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双月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EP核算视角下高寒地区天峻县土壤保持功能现状研究

    蒋梦梦杨海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保持功能是生态系统重要的调节服务功能之一,定量评估天峻县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工作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基于通用的水土流失方程(RUSLE模型),从物质量与价值量两个角度,对天峻县土壤保持功能进行评估和研究。结果表明:(1)天峻县土壤保持量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出西北—东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天峻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的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域设施用地、建设用地、湿地、其他土地;(3)2023 年天峻县土壤保持总量为 3。28×105 t/a,土壤保持总价值为 20。48×105 元。其中,土壤保持肥力价值 11。77×104 元;减少泥沙淤积价值 189。94×104 元;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价值 30。63×103 元。

    GEPRUSLE模型土壤保持服务土壤保持价值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蓝线精细化管控策略与展望——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

    宋梦琪郭春林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管理体系中保护城市水域的管理线。建设用地规模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必须严格控制的约束性指标。对于建设用地规模较为紧张的地区,蓝线需统筹兼顾城市发展空间与水系保护空间。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通过对建设用地规模和河道水域面积的变化等分析,提出"精细化管控"的蓝线划定总体策略,并具体分为"梯级划定策略""底线控制策略"和"动态调整策略"。本次蓝线划定工作的遗憾之处是未能实现蓝线与河道管理范围线"二线合一",未来还需继续思考探索更多城市管理策略。

    蓝线深汕特别合作区精细化管控

    国内环保PPP研究进展——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

    李志刚薛怡
    10-1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保PPP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途径。对国内环保 PPP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从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价值与计费方式、运作逻辑与模式选择、绩效评估以及政策推动等五个方面总结环保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研究进展。未来环保PPP研究仍需加强理论基础建设,构建系统理论体系,强化比较研究,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 PPP 模式。

    环保PPP社会资本风险管理特许经营

    公园城市视角下成都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刘海琨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园城市强调将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融合,城市生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文化体验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为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提供了深厚的价值基础。近年来,成都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立足于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政策支持和科技赋能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文化、生态、科技为核心的品牌建设模式。未来,应通过强化品牌独特性、拓展全球视野、推动社区共建等多种路径,全面提升成都公园城市旅游品牌的综合竞争力,打造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公园城市旅游品牌成都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

    绿色休闲的空间实践:花鸟市场的变迁、功能与展望

    郑航
    20-2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鸟市场为休闲者接触生态环境、感知生物魅力提供了绿色活动空间。研究聚焦花鸟市场的历史变迁、功能演化和美好进路,探讨花鸟市场彰显绿色休闲的空间实践,旨在为生态游憩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发现,唐宋以来花鸟消费逐渐演化为兼具自然体验和审美意趣的休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经由改造的花鸟市场更为规范、有序地进入市民休闲生活。改革开放后在花鸟消费意愿提升的背景下,花鸟市场空间规模得到扩充,逐渐成为融合休闲、消费、教育等多重功能的现代场所。可持续社会建构过程中,应进一步拓展花鸟市场的参与群体、规范花鸟市场的商业模式、提升花鸟市场的教育能效、宣扬花鸟市场的低碳理念,推动花鸟市场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空间。

    花鸟市场绿色休闲空间实践

    "三茶统筹"视域下山区县茶旅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探索——以浙江开化龙顶为例

    高雅洁蔡碧凡连恩团李雯潇...
    27-3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叶是中国山区县强村富民的核心产业,茶旅融合发展是茶产业转型提质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理念,为新时代茶旅融合发展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位于钱塘江源头的浙江省开化县是中国绿茶"黄金三角"的核心区,茶产业作为地方农业主导产业,探索如何通过茶旅融合发展助力"开化龙顶振兴"意义重大。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和实地走访,在分析开化县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三茶统筹"理念为引领,从文化挖掘、标准建设、数字赋能、产业融合、政策指引等五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的对策建议,为开化茶旅融合发展铸魂、筑基、添翼、拓链和护航,为山区县茶产业转型提质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参考依据。

    三茶统筹开化龙顶茶旅融合发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栎类阔叶混交林下种植天麻的林窗植物多样性研究

    谢美琴黄庆丰
    32-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宗岭林场栎类阔叶混交林下种植天麻的三种面积等级(0-55 m2、55-10 m2、>100 m2)林窗为研究对象,以距实验林窗 10 m以外的不做任何处理的栎类阔叶混交林作为对照(CK),分析种植天麻的不同面积等级林窗内植物组成和植物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种植天麻的林窗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种类和数量低于林下对照组,但林窗内促进了禾本科和菊科等喜光植物生长;草本层的R、H′、D、Jsw均随林窗面积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 55-100 m2 林窗处达到最大且R、H′、D均大于CK;对于灌木层,R、H′、D、Jsw在0-55 m2 林窗处最大且R、H′、Jsw 均大于CK。栎类阔叶混交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林窗种植天麻以中小面积尺度最为合适。

    栎类阔叶混交林林窗天麻植物多样性

    场景理论视域下乡村民宿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苑鑫宋博王若军
    36-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振兴乡村民宿,既要保证居住品质,更要注重文化内涵。当前,我国乡村民宿在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地方性特色体现不足以及与市场需求结合度低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可以借助场景理论,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民俗文化内涵守住地方性、利用智能技术转型升级提升体验性、创设共融场景打造文化性等策略来实现两者的创新融合。

    场景理论乡村民宿民俗文化

    主客感知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游憩满意度研究——以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林晓倩朱玉洁董建文王敏华...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旅游活动中,使用者游憩满意度是衡量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居民与游客之间不同的行为方式与认知视角造成了旅游目的地中的游憩感知差异。以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地点,通过IPA分析与数理统计,对使用者感知的期望值和满意度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居民与游客视角下游憩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显示:主客对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感知体验最为显著,尤其是游客对历史人物、故事的了解与民俗风情的感受期望与实际体验落差最大;在总体感知需求中,居民的感知需求与相应评价相匹配,而游客的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落差大于居民;游客对视觉审美感知的重视程度高于居民,并在文化特色、商业业态满意度中远低于居民。

    历史文化街区IPA分析法期待值满意度福州上下杭

    游客感知视角下喀什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原真性分析

    李俊鹏康耕源雷霆宙
    47-5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喀什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案例地,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旅游平台上的点评语句进行译码分析,识别出 12 个副范畴和 4 个主范畴。研究剖析游客对硬件和软件原真性的感知源,构建了喀什古城游客感知下的原真性评价维度,涵盖古城建筑、旅游业态、文化透镜和生活气息等 4 个方面。研究发现,游客在硬件(古城建筑和旅游业态)和软件(文化体验和生活气息)原真性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件感知源的原真性感知显著强于软件感知源。特别是,游客对旅游业态中商业气息的原真性感知较低,反映出古城商业化对游客原真性体验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分析游客对喀什古城原真性的感知,形成"属性—古城硬件感知—古城软件感知"的感知框架,为改善游客的喀什古城原真性体验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针对性改善建议,旨在提升游客的原真性体验,促进喀什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扎根理论历史街区原真性感知喀什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