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EV1/FVC≥70%人群肺功能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邹春燕邱尚升刘用诚胡巧玲...
    1795-1797,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用力呼吸1秒率(FEV1/FVC)≥70%人群中不同年龄段的肺功能差异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早期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进行健康体检且接受肺功能检查提示FEV1/FVC≥70%的219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40岁组,38例)、B组(40~60岁组,138例)和C组(>60岁组,43例).对比分析各组体检者肺功能指标、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体检者FEV1与血清球蛋白(GLB)呈负相关(r=-0.340,P<0.05).B组体检者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50%)与空腹血糖(FPG)呈正相关(r=0.190、0.212、0.181,P<0.05).C组中FEV1/FVC、FEV1M、PEF与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r=-0.337、-0.350、-0.319,P<0.05),PEF、MEF50%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327、0.355,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肺功能会随着年龄、营养不良和糖脂代谢异常的变化而变化.年龄越大,肺功能与营养不良和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越强.

    年龄肺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代谢性指标

    伢典凝胶去腐技术对口腔龋病患儿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的影响

    刘培文吴韫慧樊丽娟
    1798-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伢典凝胶去腐技术对口腔龋病患儿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口腔龋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1)与常规组(n=41).常规组接受常规机械去腐法,观察组采用伢典凝胶去腐技术.对比两组患儿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治疗成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82,P<0.05);两组患儿龈沟液中IL-6、TNF-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龈沟液中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98、12.571,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88%)低于常规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0,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2、4.100,P<0.05).结论:口腔龋病中应用伢典凝胶去腐技术的效果确切,可改善口腔龋病患儿治疗后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口腔龋病伢典凝胶去腐技术并发症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上颌前牙修复中二氧化锆全瓷冠的应用及其对牙周组织、口腔内环境的影响

    周清
    1802-1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讨上颌前牙修复中二氧化锆(ZrO2)全瓷冠的应用及其对牙周组织健康、口腔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行上颌前牙修复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观察组行ZrO2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修复前后牙周组织健康状况[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咀嚼功能以及龈下菌斑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后边缘密合度、修复体颜色及继发龋问题评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30、6.473、6.486,P<0.05).修复后,观察组患者GI值、BI值及PL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35、2.954、2.792,P<0.05).修复后,观察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45、3.981,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形杆菌、福赛坦菌及伴放线放线杆菌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73、6.222、4.086、4.480,P<0.05).结论:对上颌前牙缺损患者行Zro2全瓷冠修复效果显著,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口腔内环境,维持其牙周组织健康.

    上颌前牙修复二氧化锆全瓷冠牙周组织健康口腔内环境

    重度黄疸换血新生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影响因素分析

    刘俊王潇潇徐倩倩王富明...
    1805-1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度黄疸换血新生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找出完成换血退黄治疗且进行F-VEP检查的患儿,记录患儿F-VEP检查结果情况、患儿胎龄、换血时体重、换血时日龄、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换血后TSB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住院总天数等情况,并根据F-VEP结果分为F-VEP异常组和F-VEP正常组,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结果:共找到73例重度黄疸换血退黄且进行F-VEP检查的新生儿,其中3例患儿均进行2次换血退黄治疗,故共行76例次换血退黄治疗,73例患儿F-VEP检查中F-VEP异常患儿21例、正常患儿52例.F-VEP异常组的新生儿胎龄、换血时体重均低于F-VEP正常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7、-2.078,P<0.05).在F-VEP异常组新生儿换血前TSB水平、换血前直接胆红素(DB)水平、换血后TSB水平、换血时日龄均低于F-VEP正常组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8、-0.816、-0.788、0.121,P>0.05).F-VEP异常组的新生儿换血后DB水平高于F-VEP正常组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1,P>0.05).F-VEP异常组的新生儿住院天数少于F-VEP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9,P>0.05).结论:部分重度黄疸换血退黄新生儿存在F-VEP异常,胎龄偏小、换血时体重偏低患儿更易出现F-VEP异常.因此,对小胎龄、体重偏低重症黄疸新生儿需加强F-VEP监测以提高F-VEP异常检出率并进行及时干预.

    新生儿重度黄疸换血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胎龄

    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杨亚楠
    1808-1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10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06例前置胎盘产妇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依据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两组产妇年龄、孕次、生产情况、文化程度、宫腔操作次数、前置胎盘类型、合并胎盘植入、瘢痕子宫、本次剖宫产切口、子宫按摩、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胎盘附着位置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6例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42例,发生率为39.62%(42/106);两组产妇年龄、宫腔操作次数、前置胎盘类型、合并胎盘植入、瘢痕子宫、子宫按摩、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附着位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6、18.634、33.174、28.404、11.349、7.714、4.696、17.77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宫腔操作次数≥2次、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瘢痕子宫、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附着前壁和未子宫按摩为影响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OR>1).结论: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风险高,临床认为与年龄≥35岁、宫腔操作次数≥2次、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瘢痕子宫、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附着前壁、未子宫按摩关系密切,还需尽早识别高危群体,并做好出血防治措施,保障产妇安全.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影响因素高龄

    术前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骨科全麻手术麻醉深度、脑氧代谢及拔管安全性的影响

    高熠卿
    1812-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术前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骨科全麻手术麻醉深度、脑氧代谢及拔管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骨科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恒速注1 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恒速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用药情况、拔管时间,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拔管前1 min(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麻醉深度指数(CSI)、脑氧代谢指标[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T2时点警觉/镇静(OAA/S)评分、呛咳程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2、4.724,P<0.05);观察组T1、T2、T3时点的SBP、HR及T2、T3时点的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6、9.185、5.073、5.192、6.842、4.163、4.604、3.823,P<0.05);观察组T0、T1、T2时点CS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06、3.609、2.407,P<0.05);两组患者观察组T2时点的CaO2、CvO2均低于T1时点,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2、6.384,P<0.05);T3时点的CaO2、CvO2均高于T2时点,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4、2.460,P<0.05).结论:对患者骨科全麻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全麻药物用量,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善脑氧代谢,维持理想的麻醉深度,减轻拔管时应激反应.

    右美托咪定骨科手术全麻麻醉深度脑氧代谢拔管安全性

    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量20~40mL)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保守治疗对比分析

    赵帅杰李亚飞王昊天闵有会...
    1816-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血肿量20~40 mL)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小脑幕上血肿量为20~40 mL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内镜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各40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OS)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低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7d血肿清除率、GC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3、-8.299、124.397、18.256,P<0.05);神经内镜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GO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0.218、4.927,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够改善小脑幕上HICH(血肿量20~40 mL)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负担.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小脑幕上

    亚低温下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代谢情况及预后结局的影响研究

    周婧何炎佳
    1819-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下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改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代谢情况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126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体温下PEEP治疗.观察组予以亚低温下PEE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部炎症指标、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预后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局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3、6.714、4.442,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分指数(P/F)、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1、2.974、10.809、P<0.05);观察组的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6、6.907、3.530,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94%)低于对照组(19.05%)、病死率(4.76%)低于对照组(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7、6.671,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技术配合PEEP可促进ARDS患者的肺部炎症反应及氧代谢情况恢复,可增加患者临床获益并改善预后结局.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亚低温技术呼气末正压通气氧代谢情况预后结局

    12例肺隐球菌病病理诊断和临床分析

    廖悦华孙丽霞杨文丽
    1822-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病理学诊断要点及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PC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12例PC患者中,有3例患者经开胸肺活检确诊,有8例患者经皮肺穿刺确诊,有1例患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组织学检查显示为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炎;组织细胞或多核巨细胞内外可见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灰红色或透明的圆形或类圆形小体,并可见有折光性厚荚膜;六胺银、爱新蓝、过碘酸希夫反应(PAS)、黏液卡红染色能很好地显示菌体.结论:PC临床表现、影像学易与肺癌混淆,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辅助相关的特殊染色检查不仅能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还可以在组织中寻找菌体,有利于明确PC的诊断.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值得优先考虑的确诊手段,与肺癌等疾病鉴别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肺隐球菌病活组织检查临床病理学

    改良密闭排气泡法在加压恒温加热输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廖丽雯练敏唐翠明罗俊青...
    1825-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密闭式排气泡法在加压恒温加热输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需输血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密闭式排气泡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排气泡法;调查近心端气泡产生时,医护人员产生紧张、恐惧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相同时间段(1 h)消耗护理人员时间;医护人员产生紧张、恐惧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5%)少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62,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5%)少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62,P<0.01);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度(76.2%)高于对照组(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6,P<0.01).结论:对加压恒温加热输血手术患者使用改良密闭式排气泡法排除输血时产生的气泡,可以节省护士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护人员紧张、恐惧不良反应;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加压加热输血密闭排气泡消耗时间微量气泡不良反应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