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伸护理模式干预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张然史亚伟
    362-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干预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VAS)、无痛最大开口度(MMO)、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O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3、2.021、2.241,P<0.05).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31,P<0.05).结论: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开口度,减轻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延伸护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

    1例手掌离断足背寄养Ⅱ期联合游离皮瓣回植患者的护理

    张新兰王春燕周洪翔李伦兰...
    36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手掌离断足背寄养Ⅱ期联合游离皮瓣回植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期为临床专科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左手掌自第2、3、4、5掌骨近端完全离断,并且肢体近端组织严重毁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左足背异位寄养Ⅱ期回植进行治疗.针对寄养和回植术后不同阶段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精细化对症管理、以镇静目标为导向的程序化镇痛、焦点式心理护理、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康复锻炼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再植手掌成活良好,经系统康复训练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通过对手掌离断足背寄养Ⅱ期联合游离皮瓣回植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管理,细化护理方案,勇于创新开展特色护理,患者再植手掌成活良好,部分手功能恢复令人满意,充分体现了护士的专业价值,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手掌离断寄养回植护理

    日点评分析法结合微信延续护理对门诊输液厅静脉留置针患者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

    周晓琪肖辉刘玲玲
    368-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日点评分析法结合微信延续护理对门诊输液厅静脉留置针患者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门诊输液厅7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日点评分析法结合微信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中文版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GCQ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6、5.215、4.713、6.071,P<0.05).研究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4.46±1.35)d,长于对照组的(2.71±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P<0.05).研究组患者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5.352、5.208、5.029、6.514、5.352、3.934,P<0.05).结论:日点评分析法结合微信延续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舒适度,预防或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延长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门诊输液厅静脉留置针日点评分析法微信延续护理不良事件

    蜱媒病原体及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王伟周梦超路雅贤侯志军...
    37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蜱虫(Tick)作为重要的病原体库,它们能够传播种类繁多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原虫等,这些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多为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蜱虫作为重要的虫媒媒介,种类达到近900种.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总结蜱及蜱传疾病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蜱及蜱传疾病进行了分类和危害的阐述.

    蜱媒病原体公共卫生

    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V肝损伤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张馨慧刘松涛王先滨王海...
    376-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肝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HERB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筛选和预测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EBV肝损伤的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关键成分.对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V肝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其导入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利用MCC和MNC算法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利用CB-Dock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的活性成分96个,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治疗EBV肝损伤的作用靶点57个.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主要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功能和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证实核心靶点STAT3、AKT1、JUN、TP53能稳定地与关键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金合欢素、异鼠李素结合.结论:护肝片联合抗感颗粒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金合欢素和异鼠李素等关键成分作用于STAT3、AKT1、JUN和TP53等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因子相关生物细胞过程的调节,最终起到治疗EBV肝损伤的作用.

    护肝片抗感颗粒EB病毒肝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通路靶点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程冬生李桂荣李翠
    383-38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光眼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原发性青光眼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治疗原则为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对视神经的压迫.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出现心理、睡眠等一系列的护理问题,在住院期间及时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为避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方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现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进行综述.本研究主要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进展、护理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为护理人员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面提供依据.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护理措施治疗

    《黑龙江医学》杂志稿约

    《黑龙江医学》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