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快速现场评价联合超细支气管镜对诊断外周(1/3)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秦田田
    808-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价(ROSE)联合超细支气管镜对诊断外周(1/3)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胸部CT检测到外周(1/3)肺部病变大于15周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超细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及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并使用ROSE技术对肺泡灌洗液、肺活检的标本进行评估,若ROSE结果为阳性,则停止气管镜操作,将肺泡灌洗液、活检标本送检验科及病理科;若ROSE结果为阴性,则重新行肺泡灌洗、TBLB及ROSE判读,若连续3次ROSE结果均为阴性,则在病变部位多点TBLB后将活检标本送病理科,灌洗液送检验科;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气管镜下行肺泡灌洗、经支气管肺活检后,直接将肺泡灌洗液、活检标本送检验科及病理科.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率、气管镜操作时间(观察组包括ROSE时间)、气管镜操作次数、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率、病理结果阳性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5).两组患者气管镜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0,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镜操作次数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5,P<0.05).观察组患者肺泡灌洗液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5).观察组患者病理结果阳性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6,P<0.05).两组患者均无大咯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OSE联合超细支气管镜诊断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提高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及病理结果阳性率,无明显增加气管镜操作时间,对外周(1/3)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超细支气管镜快速现场评价肺部感染外周肺病变

    气管插管与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杜海燕
    812-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气管插管与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6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复苏所用通气方式不同分为气管插管组(n=32)和复苏囊面罩组(n=30).气管插管组患儿采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复苏囊面罩组患儿采取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通气起效时间及复苏时间、复苏治疗前及复苏治疗5 min后窒息情况(Apgar评分)、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转归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组患儿通气起效时间、复苏时间均短于复苏囊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5、7.455,P<0.05);复苏治疗5 min后,气管插管组患儿的Apgar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复苏囊面罩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复苏囊面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8、5.177、8.092、4.513,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转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均是新生儿窒息安全有效复苏方式,患儿转归良好,但与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比较,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可有效加快通气起效,促进患儿快速复苏,同时促进其动脉血气指标快速恢复,复苏效果更为显著.

    新生儿窒息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血气指标

    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祝丽松钟伟尹菲黄正中...
    815-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医传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63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5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26,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6,P<0.05).结论: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临床疗效突出,能有效缓解甚至消除患者肘关节疼痛,安全性良好、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便于应用,为临床上中医传统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肱骨外上髁炎扬刺缪刺悬起灸疗效

    BI-RADS分级联合UE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侯晓艳
    818-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洛阳伊洛医院检查的12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BI-RADS分级及UE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126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8例患者为乳腺增生,48例为恶性肿瘤.乳腺癌组BI-RADS分级及UE评分较乳腺增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1、10.618,P<0.05);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5.83%、98.72%、97.87%、97.47%、97.62%,BI-RADS检查分别为79.17%、89.74%、82.61%、87.50%、85.71%,UE检查分别为77.08%、88.46%、80.43%、86.25%、84.13%,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较BI-RADS分级与UE检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4、6.861、7.474、6.896、14.171,P<0.05).结论:BI-RADS分级联合UE在乳腺癌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疾病诊出率及诊断效能.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级超声弹性成像乳腺癌诊断

    高频超声检查正常成人上臂肌群及上臂常见疾病声像图表现

    刘静乔雅馨李新民
    821-822,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正常成人上臂肌群以及上臂的常见疾病声像图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运用高频超声方法进行检测是非常方便的.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60名正常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频超声对64例上臂肌群声像图进行检测,并对其声像图以及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对其中18例患有单侧上臂病变的患者声像图进行分析记录,最终以骨骼、血管、神经的解剖作为参考,分析正常成人的上臂肌群与周围骨骼、神经、血管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上臂常见的疾病声像图的特征进行详细记录.在对正常成人上臂肌群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运用高频超声方法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其中的脉络.因此,在对上臂疾病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把高频超声法作为首选.

    上臂肌群高频超声检查临床应用

    肌骨超声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同Lysholm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宋鑫陈晓佳邢宇飞
    823-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肌骨超声表现及其同Lysholm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2020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肌骨超声、X线诊断,收集Lysholm评分,依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分析肌骨超声与Lysholm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有54例患者出现滑膜增生,82例患者出现关节积液,56例患者出现半月板病变,43例患者髌下脂肪垫炎症,27例腘窝囊肿,40例髌韧带病变.治疗后,超声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53,P<0.05);治疗后,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67,P<0.05);滑膜增生、髌韧带病变与Lysholm评分呈正相关,关节积液、半月板膨出、髌下脂肪垫炎症与Lysholm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肌骨超声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通过肌骨超声反映疾病程度,且超声评分与Lysholm评分密切相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骨超声髌下脂肪垫炎半月板膨出

    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黄斑水肿患者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视神经直径的临床意义

    何福娇郭小婧
    826-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T2DM)非增殖期黄斑水肿(ME)患者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视神经直径的效用,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赣州市会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的T2DM患者作研究对象,依据OCT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6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为对照组,38例非增殖期ME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超声测定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以及球后视神经直径.结果:观察组CRA的PSV、EDV、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0、10.584、2.124,P<0.05);观察组PCA的PSV、ED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7、6.929,P<0.05);对照组眼球后视神经直径为(2.71±0.36)mm,观察组眼球后视神经直径为(2.65±0.31)mm.两组患者眼球后视神经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0,P>0.05).结论:超声可有效监测T2DM非增殖期ME患者的眼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视神经直径,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黄斑水肿血流动力学

    血清DCP、AFP、AFP-L3和HSP90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尹悦豆正莉郑可佳
    829-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HCC患者与同期就诊的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分为HCC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分析所有研究对象血清DCP、AFP、AFP-L3、HSP90α水平.结果:HCC组血清AFP、AFP-L3、DCP、HSP90α水平及GALAD评分均较其他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885、28.618、57.601、46.252、85.734,P<0.05).绘制ROC曲线,AFP、AFP-L3、DCP、HSP90α及GALAD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680、0.883、0.838及0.936.GALAD评分联合HSP90α诊断的AUC最高,为0.940.AFP、DCP与HSP90α三者联合可将诊断敏感度提高至84.0%.HBV组AFP、DCP水平及GALAD评分均高于非HB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1、-1.668、-2.288,P<0.05),两组AUC值最高者均为GALAD,分别为0.951、0.903.结论:HCC相关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敏感性较低,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增加HCC筛查阳性率.

    原发性肝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热休克蛋白90α

    血小板参数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杨林林李伟栾磊唐志豪...
    833-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市黄岛区区立医院收治具备手术指征的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评估血小板相关参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绘制PLR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最合理的临界值和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甲状腺癌(观察组)患者PLT和P-LCR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7、0.742,P<0.05),观察组患者PDW较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508,P>0.05).观察组患者P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0,P<0.05).P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敏感度为0.696,特异度为0.609,cut-off值为124.5.结论:术前外周血PLT、P-LCR、PLR对于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血小板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影响的研究

    骆洁贞谭咏恩何博张婷...
    836-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为献血招募和新规宣传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市区11个固定献血点选取3 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协方差数据分析、Spearman相关数据分析、调节效应层级回归数据分析.结果:年龄、收入、献血次数、献血荣誉感和社会联结感都与未来一年的献血计划相关(P<0.05);献血次数各组间的心理幸福感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62,P<0.05);献血次数、经济动机、实现型动机、幸福感指数四个变量两两间均存有正相关(P<0.05);献血新政中的实现型动机在献血次数和幸福感指数间起调节作用(△R2=0.256,△F=15.462,P<0.05).结论:广州采供血机构应针对新规中的实现型动机制定招募措施,高效地引导献血行为.

    无偿献血献血招募献血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