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介入治疗策略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李海蓬张健
    901-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治疗策略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CABG术后超过1个月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原位冠状动脉治疗组40例和桥血管治疗组3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原位冠状动脉治疗组患者的CABG术后时间短于桥血管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1,P<0.05).2年随访有31例(44.3%)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经Log-rank检验,原位冠脉治疗组患者事件发生率低于桥血管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原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桥血管介入治疗可降低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HR=0.350,95%CI:0.167~0.733,P<0.05).结论:对CABG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原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桥血管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冠状动脉搭桥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预后

    知柏地黄合五苓汤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及对肾损伤的防治作用

    马丽张培利胡俊俊
    905-907,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知柏地黄合五苓汤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化疗所致肾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16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TP化疗方案,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知柏地黄合五苓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肾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130,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h尿蛋白定量(24 h UP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7、3.703、2.357,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67、0.689、0.120、4.674,P<0.05);治疗后,联合组治疗后Karnofsky(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9,P<0.001).结论:在晚期NSCLC患者中应用知柏地黄合五苓汤联合TP化疗较单用TP化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安全性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知柏地黄丸五苓汤肾损伤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王芳芳
    908-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予替诺福韦酯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29、27.253、30.580、11.7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4(IL-4)均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77、7.614、24.624、1.609,P<0.05);B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4.800、4.019、4.909,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替诺福韦肝功能安全性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李小雨曲沛
    912-914,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择期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术中均给予椎管内麻醉,对照组予以常规浓度布比卡因,观察组予以低浓度布比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苏醒情况及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不同给药方案下,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PR)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5、0.074、0.241、0.129、1.101,P>0.05);在不同给药方式下,术后1 h、3 h、5 h、7 h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8、0.418、0.389、1.218,P>0.05);在不同给药方式下,观察组的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1、2.576、3.245,P<0.05);在不同给药方式下,观察组的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3.17%,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0,P<0.05).结论: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椎管内麻醉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与常规浓度相比,低浓度布比卡因可显著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对降低麻醉相关副反应发生风险也有重要意义.

    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布比卡因镇痛效果苏醒质量麻醉安全性

    高黏度骨水泥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改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恢复及渗漏情况的应用研究

    何营崔云芬
    915-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患者椎体恢复及骨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行PKP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黏度骨水泥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于术后对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结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骨水泥灌注量、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2.436、3.129、2.569,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率(9.26%)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的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8、3.081、2.627、3.439,P<0.05).观察组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E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3.290、4.718、8.179、3.782、3.018,P<0.05),结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辅助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对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椎体结构、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恢复骨水泥渗漏

    血清NSE、NGB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马会强
    919-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红蛋白(NGB)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1年6月开封市妇产医院收治的152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于开封市妇产医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0例,将其设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NSE、NGB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疾病组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59例)、重度组(45例).比较三组患儿血清NSE、NGB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NSE、NGB与HI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115例)、不良组(3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E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新生儿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SE、NGB对HIE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疾病组血清NSE、NGB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1、43.497,P<0.05).中、重度组血清NSE、NGB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血清NSE、NGB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507、143.945,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SE、NGB水平与HI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53、0.8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评分≤7分、HIE严重程度为重度、发病至治疗时间≥48 h是HIE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49、3.677、1.865、2.396、5.726,P<0.05).ROC显示,血清NSE、NGB预测HIE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3.05 ng/mL、203.09 pg/mL,单独及联合预测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784、0.821、0.890,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NSE、NGB水平与新生儿HI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该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红蛋白

    血细胞参数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

    钱禹林沈国飞
    923-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细胞参数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经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颈动脉正常的患者列为对照组(60例),合并CAS的患者列为观察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细胞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AS的相关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用ROC曲线评价P-logistic预测模型、P-NLR联合SBP预测模型、P-NLR预测模型、P-N预测模型、P-L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收缩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6.46、-2.92、-4.08、-1.29、2.7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中性粒细胞的升高、淋巴细胞的减少会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AS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37、1.656、0.317,P<0.05).P-NLR联合SBP预测模型、P-logistic预测模型、P-NLR预测模型、P-N预测模型、P-L预测模型各自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75,0.792,0.699,0.667.结论:血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CAS有关.测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有助于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AS的早期筛查、动态评估.

    血细胞参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妊娠早、中期妇女尿碘/尿肌酐比值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自身抗体阳性的相关性

    梁愿王青吴芳余红岚...
    927-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期妇女尿碘/尿肌酐比值(UIC/UCr)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合并自身抗体阳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孕检的妊娠早、中期SCH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妊娠早、中期甲状腺抗体阳性组;妊娠早、中期甲状腺抗体阴性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检查的妊娠早、中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共计300例,观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UIC/UCr、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结果:妊娠早期三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期三组孕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4、11.357,P<0.05);UIC/UCr分析显示,与其他组别比较,妊娠早、中期阳性组孕妇均值和百分位分布数值最低;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比较,除FT3和FT4外,妊娠早、中期阳性组孕妇UIC/UCr、TPOAb、TgAb和TSH水平与健康组和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710、279.102、130.017、275.949、22.991、220.702、288.882、184.459,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IC/UCr与TSH、TgAb、TPOAb水平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UIC/UCr、TSH是TPOAb、TgAb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妊娠早、中期SCH合并自身抗体阳性孕妇,UIC/UCr显著偏低且与TPOAb、TgAb关系密切,建议在临床中加强UIC/UCr指标观察.

    妊娠早、中期尿碘尿肌酐比值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

    血清乳酸脱氢酶对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意义

    冀亚赛李彦格毛彦娜刘炜...
    93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 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进行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乳酸脱氢酶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水平组为85.0%,中水平组为50.0%,高水平组为30.8%.3年无事件生存率低水平组为80.0%,中水平组为35.7%,高水平组为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不能作为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可作为评估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指标之一.

    乳酸脱氢酶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因素

    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研究

    张娟张玉英王记培
    935-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及抗血小板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二级预防概念下的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个月后心脏康复和抗血小板效果情况.结果: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3、8.695、6.455,P<0.05).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焦率(MPAR)、血将P2Y12反应单位(PR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3、8.661,P<0.05).结论:基于二级预防理念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预防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效果,改善其心脏康复水平.

    二级预防预防管理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心脏康复抗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