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杨留栓

双月刊

1674-7046

pdsit@163.com;xuebao@hncj.edu.cn

0375-2089362

467036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是1992年创刊,1998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南城建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城建类学术理论刊物。 学报自创刊至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城乡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字构架预应力装配式RC双柱基础受力性能数值分析

    肖波段妹男庞瑞刘洋航...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变电站人字构架预应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C)双柱基础(简称装配式基础).这种装配式基础具有建造效率高、受力性能好、节能减排等优点.采用考虑材料非线性、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对实际荷载和全过程加载下的装配式基础进行了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分析,并与同条件下的现浇基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基础在实际荷载下的承载力和应力状态均满足规范要求;在全过程加载下,装配式基础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协调变形能力,两类基础均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基于土重法和R.Ganesh理论,提出了装配式基础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值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良好.

    变电站人字构架装配式基础预应力连接数值分析理论计算

    浅埋偏压不同跨径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加固措施研究

    高景明冯世展赵运刚梁斌...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乌尉高速上新光隧道为对象,研究不同跨径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与加固措施.运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隧道有限元模型,分析中夹岩在不同净距隧道工况下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塑性区以及其竖向应力分布情况,确定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范围,并对中夹岩柱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结果表明:中夹岩的竖向应力曲线呈凹字形分布,其竖向应力集中分布在左右洞的拱腰位置处,而在连线中点位置的应力分布则较小.拱顶和地表位置的沉降均在沉降预留量150 mm之内.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为1B~2B,上新光隧道出口段的净距为15.4 m,符合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值.通过使用小导管注浆加固的措施对中夹岩柱进行加固,可增强其稳定性和整体性,从而减小围岩的形变量.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中夹岩稳定性小导管注浆加固

    内套GFRP管圆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偏压力学性能分析

    石起振田博宇张耀祖张玉琢...
    18-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适用于内套GFRP管圆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单向偏压模型,研究了影响该组合柱力学性能及失效模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该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外置圆钢管和内套GFRP管壁厚的增加而提高.内套GFRP管壁厚对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小于偏心距和外置圆钢管壁厚造成的影响.长径比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基于影响系数法建立了适用于单向偏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内套GFRP管组合柱偏心受压极限承载力

    龙湖煤矿沿空留巷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

    李豫波马平云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展龙湖煤矿沿空巷道巷旁堆积体动态演化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对相似材料的配比进行了试验研究.选取细河砂作为骨料,碳酸钙和石膏为胶料,设计了 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对相似材料动态和静态参数的极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3因素对相似材料动态和静态参数的影响规律.采用该相似材料的配比进行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沿空留巷期间,巷旁堆积体受到上覆岩层运动的影响,其结构形态不断变化.在巷旁堆积体形成初期,由于尚未形成稳定结构,其一直处于"自组织调整"状态.当巷旁堆积体形成稳定结构后,受到上覆岩层运动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巷旁堆积体挤压巷道的现象.

    相似配比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相似模拟试验

    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模拟分析

    王鹏谭庆振潘随伟任安琪...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某地铁工程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区间盾构掘进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及硬层比对地表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线盾构掘进地表横向沉降规律分别呈V形和W形变化;盾构掘进时对前后地表变形影响的范围约为40 m,其中前方5 m至后方15 m范围内的地表沉降变化率最大;地表沉降随地质硬层比的增加逐渐减小,硬层比为16.7%~83.3%时,地表沉降变化较大,可将硬层比83.3%、16.7%作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研究的上下限.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法硬层比地表沉降地铁

    版权声明

    39页

    冻结重塑黏土分数阶蠕变本构模型分析

    姚兆明蹇膨远孔宏水李南...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冻土的蠕变特性受温度场、水分场、应力场的相互影响,而传统的岩土本构模型未能考虑温度、含水率等因素.为了表达冻土介于理想固体和理想流体之间的某种"勾兑效应",基于岩土的经验模型,将分数阶导数理论引入其中,建立受水、热、力三场耦合影响的人工冻土分数阶蠕变模型.将西安某煤矿黏土重塑并进行不同温度、含水率的单轴抗压和单轴蠕变试验,得到温度和含水率对冻结重塑黏土强度特性和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冻结重塑黏土在不同负温、含水率及两种应力等级下的蠕变曲线,得到lg t-lg ε曲线的线性关系,进而得出冻结重塑黏土分数阶蠕变模型相关参数与温度、含水率的函数关系.对比分数阶冻土蠕变模型试验值与计算值,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冻土在不同应力等级下其蠕变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对指导寒区冻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冻结重塑黏土蠕变试验经验模型分数阶导数

    基于故障树的深基坑桩锚支护风险评估及预防

    许坤坤邬明亮祁春伟付善春...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深基坑桩锚支护事故的风险和预防策略,采用故障树分析,构建了底事件的事件库和相应的故障树.引入了考虑时效性的增大系数法,对顶事件的概率进行科学调整.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对底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进行了系统的排序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坑超挖、坑边附加荷载、未及时支锚、降雨、未布置排水孔以及降水深度不足等风险因素是引发桩锚支护事故的关键因子.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在实际工程中加以应用.该研究可为桩锚支护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原因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也可为类似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深基坑桩锚支护故障树时效性概率重要度关键重要度

    工业固废碳化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能及机理研究

    方子航王强张俊毅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淤泥的力学特性,提高其抗变形能力,采用电石渣、粉煤灰与矿渣作为环保固化剂,联合CO2碳化固化淤泥.通过加速碳化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X射线衍射(XRD)和电镜扫描(SEM),对比分析不同固化剂掺量、碳化时间、碳化深度对试样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6 h试样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升,提升幅度为16%~25%;试样强度随着碳化时间先增加后减小,最佳碳化时间为6 h左右;碳化6 h后的pH值从11~14降低到10~12;固化淤泥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平方根近似为线性关系;碳化后试样破坏,应变基本不变,但峰值应力明显增大,碳化试样变形模量高于未碳化试样;工业固废碳化固化淤泥试样所生成的水化产物为CaCO3晶体,以针状的文石和方形的方解石形式存在,共同构建土体内部骨架,形成非常密实的交叉体系.

    工业固废碳化固化固化淤泥力学特性微观机制

    基于离散元法的反倾边坡动力破坏模式及分区研究

    谌永刚汤华秦雨樵
    64-7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震作用下,一旦诱发反倾路堑边坡的失稳破坏,将对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研究反倾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利用UDEC离散元软件模拟了Scavia反倾边坡模型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过程,分析了块体的运动模式.结果表明: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反倾边坡各岩块从稳定状态到滑出坡体的运动状态是相互转换的,靠近坡体后缘岩块运动状态的相互转换更为剧烈;根据块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3个区域,其中位于坡体前端的岩块主要经历"滑动—倾倒—滑动-倾倒"的状态变化,坡体中部则在滑动-倾倒与滑动状态之间相互转换,且转换速度慢,而坡体后缘岩块运动模式为"滑动—倾倒—滑动-倾倒—滑动"状态,其中滑动-倾倒状态到滑动状态相互转换,且转换速度快.

    地震作用反倾边坡离散元数值模拟岩块运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