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程民生

双月刊

1000-5242

xbskb@henu.edu.cn

0378-2860394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的学报之一。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向度——基于人的现代化的考察

    高迪余达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因素问题,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就内涵指向而言,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内驱的超越;就现实转向而言,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共时并存关系,彰显人的现代化深厚的发展价值;就实践导向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深化人的世界化发展,坚持共建共享,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了人的现代化明确的实现路径.

    人的现代化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宗旨新境界

    住房保障、消费差异与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

    李俊刘颖成前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 2014 年和 2018 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住房保障、消费差异与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差异对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而住房保障措施则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消费差异、住房保障和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调节机制,即消费差异削弱了住房保障对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消费差异通过影响社会地位感知、个人情绪和健康,对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作用;与此同时,住房保障通过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融合以及收入效应提高了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

    消费差异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

    基于动态CGE模型的河南省碳税与硫税的达峰效应研究

    吴乐英钟章奇马晓哲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30 年前碳达峰并于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如何通过碳减排从而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区域尺度进行碳税和硫税减排效应研究对于实现碳减排目标意义重大.构建河南省 42 部门动态 CGE 模型,分析征收碳税和硫税不同组合情景下的减排效应表明,基准情景下河南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趋势,碳排放将于 2024年达到峰值;征收 100 元/吨碳税时,碳排放比基准情景有所下降,且对经济损失较小;硫税对碳减排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同时征收碳税和硫税的减排量最大,但总产出受损程度也最大.从产业层面,碳税和硫税的征收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对第三产业的GDP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动态CGE模型碳税硫税河南省

    政府扩张与中国经济效率:理论和实证

    朱世欣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在宏观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政府作用不可或缺,但是也不能忽视政府在微观层面的负面影响.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表明:政府扩张对于提升技术水平,也就是在推动经济向现有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靠拢方面具有正面作用.但是政府对于技术效率,也就是在现有生产可能性边界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且常常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和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前沿,技术进步的难度越来越大,政府扩张的合理性也会逐渐减弱,其对整体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也会趋于衰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亟待转向创新驱动,转型过程中需要优化调整政府市场关系,构筑坚实的效率基础.

    政府扩张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污染环境犯罪的生成路径与多元分层治理

    戴洁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染环境犯罪是在经济与社会剧烈转型期呈现的复杂问题,犯罪治理需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法益的均衡.污染环境犯罪具有深刻的经济与社会根源,多样主体实施污染环境犯罪行为的动机与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犯罪治理不能是单一的线性模式.依据犯罪主体的犯罪行为类型及生成路径,需建构包括严格管控型治理、转型引导型治理与监督合规型治理在内的分层治理模式.该模式中涵括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刑事社会政策、刑事合规制度、企业合规体系、合规环境建设、转型政策支持、市场调节等多元机制.深入探索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典型的生成路径,建构犯罪治理的多元分层治理模式,有助于生态环境犯罪的精准化治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整合发展.

    污染环境犯罪生成路径分层治理精准治理

    论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之渐变与脱离趋势

    周芊妤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刑法是否具有行政从属性这一争议,关乎环境刑法的价值定位和功能实现,解决此争议是环境刑法理论发展的应有之义.从实然层面来看,环境犯罪被认为是法定犯.但即使是法定犯,行政从属性也不能一概而论,各部门法的违法性是相对的,环境刑法并非绝对从属于环境行政法.概观环境刑法法益观的发展轨迹,生态法益具有重要价值,环境刑法的绝对行政从属性不符合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环境行政干预与环境刑事干预具有本质区别.从应然层面来看,自然犯和法定犯的界限会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变化.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环境犯罪呈现向自然犯向度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不断弱化,甚至完全脱离.保持环境刑法的独立性,才能最大化地实现保护整体生态环境法益的最终目标.

    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自然犯法定犯

    生态环境犯罪司法裁判效能的反思与优化

    董璞玉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犯罪刑事裁判是中国特色环境资源审判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生态环境犯罪与其他犯罪相比,呈现出以下特征:二审案件数量较多;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相对较低;二审案件发回重审、改判率高.从积极方面理解,生态环境刑事裁判充分发挥了审判监督职能和司法能动性,保证定罪量刑的公平合理性.但从消极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一审裁判结果争议较大,导致刑事裁判的权威性受到冲击,二审裁判挑战刑事诉讼传统程序性价值,诉讼程序陷入公信力危机.针对这些问题,在环境犯罪二审程序中应坚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通过量刑的区分化保障环境司法的协调性;同时,通过规范环境司法鉴定意见的适用,引入隔离式量刑程序,保障一审的裁判效果;从多角度完善生态环境刑事司法制度,提升生态环境刑事裁判的司法效率及社会效果.

    环境犯罪司法裁判司法效能

    重构中国玉文化源流的认知模型——基于第十六次玉帛之路考察的研究

    叶舒宪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7-8 月,文学人类学团队进行第十六次玉帛之路(东北道)考察,覆盖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18 个县市,聚焦史前玉文化在距今 1 万—5 000 年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情况.考察结果认为,以距今 1 万—9000 年的吉林双塔遗址和黑龙江小南山遗址为首,南下催生了距今 8000-5000 年的西辽河地区玉文化高峰,中国玉文化史源流的总体性认知模型需要重构.辽东的海城—岫岩,是北方玉矿资源之都;黑龙江小南山遗址、昂昂溪遗址以及吉林双塔遗址,构成北纬 46-47 度间的中国玉文化起源带,并由此形成史前玉文化传播的第一次浪潮;随后其南下传播,影响到科尔沁草原至通辽—赤峰地区,催生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史前玉文化第二次浪潮.小南山、昂昂溪、双塔遗址玉器及哈民玉器原料,表明在辽东岫岩玉之外,还有更早期、更偏北的玉矿资源即贝加尔湖玉对玉文化史第一次浪潮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玉文化不间断的传承脉络具体展示出"万年中国"文化史上半段即上五千年探索的目标.

    玉文化起源期玉文化起源带中国玉文化上五千年北玉南传

    周人创作《周易》之初心——论《周易》思想宗旨

    李贤臣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周书》《逸周书》《诗经》《史记》等文献,可知《周易》是对伏羲氏王天下时"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推翻殷商和建立新兴王朝的产物,是一部伦理政治哲学著作,其核心思想是"定天保",维护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周易》《周书》定天保伦理政治哲学

    雅各布森论"语法的诗歌"与"诗歌的语法"

    刘丹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法的诗歌"(poetry of grammar)与"诗歌的语法"(grammar of poetry)是雅各布森文论中一对关键概念.在其文集《文学中的语言》(Language in Literature)第二部分,雅各布森以"诗歌中的语法"为标题,用七章的篇幅对这一主题展开了集中论述.这里既有对"语法的诗歌"和"诗歌的语法"这一对概念的界定,也有将这一对概念用于诗歌文本解读的具体分析."语法的诗歌"是指诗歌创作的本质在于遵循以"对等"为主导的语法规范,诗歌解读应发现并分析这些语法结构;"诗歌的语法"则强调分析诗歌中特有的平行与对等,这种语法结构的分析可为读者阐释诗歌意义提供路径.厘清"诗歌的语法"内涵,探讨如何在诗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解读诗歌文本形式的意蕴,诠释诗歌作品的意义生成,有助于进入对于雅各布森语言学诗学的深耕.

    雅各布森诗学诗歌的语法语法的诗歌平行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