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宋华

月刊

1009-2595

hngfyx@163.com

027-68878685

430070

武汉市武珞路627号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Journal Military Medic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承办。创刊于1986年,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是以军内外广大医学临床与医学科研工作者为面向,以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研论文为主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目前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的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谢豪豪潘铁军涂忠宋健...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效果,评估二者之间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泌尿外科2020-08/2021-08月由同一术者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4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机器人组27例,传统腹腔镜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机器人组与传统腹腔镜组均手术成功,无术中转开放手术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患者较传统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相比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控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肾上腺肿瘤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疗效分析

    某驻高原部队官兵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郭姝君吕苗苗冯发辉姚绍峰...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某驻高原部队官兵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策略,以加强防范措施及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为驻高原部队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某驻高原部队抽取109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的方式收集数据,对研究对象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人员类别、是否吸烟、驻地海拔高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063份(97.17%),其中有运动损伤者308例(28.97%).致伤因素分析显示,海拔3000 m以下驻地官兵的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低于海拔3000~4500 m驻地及海拔4500 m以上驻地的官兵(P均<0.01);进行针对性热身、机体无疲劳官兵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进行针对性热身、机体疲劳的官兵(P均<0.01).病程影响因素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不吸烟、运动损伤后就诊治疗的官兵运动损伤病程超过1个月的比例显著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吸烟、未就诊治疗的官兵(P<0.05);不同海拔驻地官兵运动损伤病程超过1个月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3000 m以下驻地官兵运动损伤病程超过1个月的比例最低,海拔4500 m以上驻地官兵运动损伤病程超过1个月的比例最高(P均<0.05).结论 驻高原某部官兵运动损伤发病率较高.在进驻高原前后,建议结合高原环境和硬件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知识教育、组织适应性训练及运动前热身等干预措施;在运动损伤发生后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地治疗,必要时及时转诊后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官兵运动损伤的发生及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部队战斗力.

    高原官兵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

    辽吉两省东部山区鼠类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调查

    黄冠鹏吴琼王卓马悠馨...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辽吉两省东部山区鼠类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从辽宁省宽甸地区和吉林省集安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检测.结果 对129份集安和宽甸两地野鼠脾DNA样本分别进行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检测,检出阳性共15份,阳性率11.63%,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20%(8/129)和5.43%(7/129),二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宽甸、集安两地不同鼠种野鼠检出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辽吉两省东部山区野鼠存在微小巴贝斯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提示该地区存在感染风险.

    微小巴贝斯虫伯氏疏螺旋体鼠类聚合酶链式反应

    野战条件下开展动物腹腔镜手术的方法体会

    肖海峰薛姣刘晓雷董兴宝...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野战条件下开展动物腹腔镜手术的方法,为野战条件下使用腹腔镜救治闭合性腹部战创伤进行探索.方法 在医疗队外训期间,选择山羊3只(A、B、C),每只山羊实施两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2天,使用临床常用麻醉药进行不插管全麻,麻醉成功后首先对腹腔进行探查,采用人工方法建立肠破裂模型,对破裂肠壁进行缝合.记录山羊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术中体动次数、出血量,记录腹腔探查时间、手术时间(开始切皮至缝皮结束时间).结果 3只山羊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及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苏醒迅速,抬离手术台后均能站立行走,正常存活.结论 在不插管全麻条件下开展动物腹腔镜手术,麻醉管理方便,腹部战创伤手术全流程训练均可实现,表明野战条件下使用腹腔镜救治腹部战创伤具有可行性.

    野战训练动物腹腔镜微创手术

    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卫勤保障现状和健康路径分析

    余静严军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卫勤保障现状和健康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国内外直升机女飞行员需求和航空卫勤保障现状,分析其特点和不足,提出针对该人群卫勤保障的健康路径.结果 目前的女飞行员通用卫勤保障措施不能完全解决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因性别和作业环境导致的作业能力差异问题,女性固有月经周期、妊娠和直升机特殊坏境产生的噪音、振动、辐射以及低压、缺氧等因素可能促进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疲劳和焦虑产生,进而影响作业能力和健康水平.结论 需聚焦陆军航空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视角层面,加强直升机特殊环境、女飞行员特殊生理和心理问题、领悟社会支持等研究,发掘针对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性别特点的精准卫勤保障策略.

    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陆军航空医学健康路径卫勤保障

    战时心理卫生救援队职能与运用初探

    孙志国彭俊卿韦志伟张敏...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战时心理卫生救援队的职能、组织框架及主要工作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与历年演训任务经验,同时在工作实践中提炼成果,总结战时心理卫生救援队的职能、组织框架及主要工作策略.结果 初步归纳了战时心理卫生救援队的8项主要工作内容、组织框架与工作效能,以及一般性支持策略、物理康复与作业治疗、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and operational stress reaction,COSR)"CALM-DOWNS"干预策略.结论 心理卫生救援队是部队的机动卫勤力量,是战时和平时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卫勤支援保障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时为降低心理伤减员和增强部队战斗力提供了专业支撑,及时梳理总结并进行研究,对心理卫生救援队的建设意义重大.

    军事应激战斗应激反应心理急救危机干预干预策略

    军队援外任务期间参与实战战伤救治的体会与思考

    吴国栋罗虎王国威
    71-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参与实战战伤救治的经验,探索提升终端救治能力的方法及战伤救治训练的新模式.方法 依据2021~2022年某军医专家组执行对外医疗援助任务期间参与实战战伤救治工作获得的数据资料和实践经验,总结分析实战战伤救治的特点及需求,并对照我军战伤救治训练现状,查找存在的不足,探索应对措施.结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了实战战伤救治伤员数量远超预期、伤情复杂性远超预期、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远超预期、伤病员消化与康复周期远超预期、后勤保障难度远超预期5个"超预期"的特点.结合我军战伤救治训练模式及现状,指出我军战伤救治训练的不均衡性问题,阐明实战战伤救治中后方医疗机构终端救治训练的重要性,提出从快速完成平战转换、快速分类收容伤病员、高效完成确定性治疗及快速消化伤病员4个方面入手,建立我军后方医疗机构战伤救治训练新模式.结论 实战战伤救治特点对救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持续巩固战现场急救能力的基础上,推行后方医疗机构战伤救治训练新模式,促进终端救治能力提升十分必要.

    战伤救治救治体系训练对策军队援外

    低强度脉冲超声研究现状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孙亚超王昊商慧娟张佳艺...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 CiteSpace 及 VOSviewer 软件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低强度脉冲超声"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通过对纳入研究的28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高的基金机构、学术期刊杂志、学位论文发文机构、学术期刊发文机构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发文量最多的研究者是陈文直.相关研究的关键词以"低强度脉冲超声""骨折愈合"出现频率最高,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11大聚类.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以外科、口腔科为主,神经科、妇产科等领域研究也在不断开展.结论 LIPUS的应用方向从骨关节疾病,发展到滑膜炎、肌腱损伤等软组织疾病,近年来在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方向发展应用.目前国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应用基础类研究,临床应用相关研究偏少.各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相对独立,合作很少,未来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作者预计LIPUS未来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发展应用.

    低强度脉冲超声CiteSpace软件VOSviewer软件可视化分析

    国内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于海容桂莉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相关研究,为提升护理人员多发伤救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确定文献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数据库中与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12月.筛选文献并提取关键信息.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84篇文献,发表于国内59个期刊.文献类型以病例分析及经验总结类为主,6篇文献获基金项目支持.共提取83个/组关键词,损伤部位主要为腹部、骨盆、胸部、颅脑;关键护理技术共计53项.结论 我国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领域需深入探索.相关研究重点关注以腹部及骨盆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关键护理技术覆盖损伤控制各阶段,特殊护理模式值得借鉴.

    多发伤损伤控制护理文献计量

    《联勤军事医学》稿约

    《联勤军事医学》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