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燕萍

双月刊

1006-2920

xbbjb@vip.163.com

0371-65682637

450014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21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红楼梦》赠物书写的三重向度

    上官文坤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赠物书写在《红楼梦》叙事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有三:一是以心相证的定情信物,二是以情相悦的人情流动,三是以利相交的权力结构。作为爱情的象征,赠物是相爱的人之间心灵相契的精神交流。作为亲情、友情的润滑剂,赠物是家族成员之间无功利的温暖的真情互动。作为官场权力运作的筹码,赠物是官僚系统进行政治博弈实现互惠互利的实用性工具。

    《红楼梦》赠物人情权力

    基于互联网资源的高等师范院校文学专业《红楼梦》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陈立群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是高等师范院校文学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今天的大学生与《红楼梦》之间存在因时代变迁而造成的文化距离。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新媒介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红楼梦》影视资源,通过沉浸式体验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审美传统的熏陶;可以引入网络红楼同人小说,以批判性文本解读的方式,使学生深入领会原著思想的进步意义;可以借助互联网学术论文资源,以探究式学习挖掘《红楼梦》的形上意蕴,拉近古今的文化距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红楼梦》教学互联网资源文化传承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探析与分析维度

    肖庆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文化强国建设已写入 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凝聚着对文化本质的深切关怀,蕴含着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现实路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内涵。评价体系作为反映文化强国建设进度和成效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内涵标准体系

    文化强国战略中的红色文化底蕴

    程冰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先进性特征,内在地契合了文化强国的本质和需求。红色基因蕴含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理论道路、价值立场和实践担当之中,秉持着共产主义理想,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国家繁荣昌盛以及人民幸福安康的渴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用好红色资源,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引正确方向,也可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强大动能。

    文化强国红色文化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设计深度赋能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强力发展研究

    杜霞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追求创意经济和审美塑造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设计包含人工智能参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等内涵。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劣势和短板。通过创新设计深度赋能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利于河南省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

    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设计高质量发展

    试论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政府采购的风险防范

    邢明春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政府采购信息化、数字化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推动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内控机制、防范政府采购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政府采购主要存在立项决策、采购实施、合同签订、履约验收等业务风险,亟须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系统、整合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对接政府采购监管资源、利用社会平台共享信息、实时监控采购实施过程等信息化手段,防范高校政府采购关键环节的风险。

    高校信息化建设政府采购风险防范

    "知识守门人"到"学习共同体":数字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武晶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深刻变革,数字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形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校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实现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与学生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深刻意义,实现从传统教师到智慧教师的转型发展,在泛在学习场域中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和胜任力,重塑教育教学内容,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高校教师角色转换数字教育

    基于数智技术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探析

    马建琴姜华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存在理念滞后、内容不够全面、技术手段落后等不足。结合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数智技术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质量为根本、以数据为支撑"的评价理念,完善人机协同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内容,明确数智化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

    教学评价评价体系数智技术

    省级教育监测评估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基于江浙沪的调研

    尤瑞琦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的教育监测评估工作体系是持续开展教育监测评估工作的制度保障。通过实地调研并总结江苏、浙江、上海教育监测评估机构建设的典型经验发现,现阶段省级教育监测评估机构的建设重点应为坚持"管办评"分离,明确评估机构职能定位;抓好组织保障建设,构建横纵贯通的联动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开发省级教育监测评估数据信息平台。

    教育监测评估教育评价专业化建设

    社会治理视阈下高校心理服务机制探索

    乔杨靳凯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心理服务体系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治理功能,在维持校园安全稳定、引导校园心理生态、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心理服务体系普遍存在手段简单、队伍薄弱、理念落后等问题。完善高校心理服务机制,有助于高校心理服务体系的功能转型。为此,应开发数字化的现代心理服务信息系统,强化心理服务体系的数据治理功能;建设全员联动式的心理服务组织架构,保障心理服务体系的网格治理功能;打造"五育育心"的心理服务模式,实现心理服务体系的生态塑造功能。

    社会治理心理服务机制高校心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