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研究

    汪思莹王兴仁张涵张朝玮...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大量开通和客流量的持续增加,对车站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进行研究.[方法]依托"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理念,分析车站运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智能支付、安检票检一体机、可视化候车、智能导乘、能源智能管控、客流管家、智能化应急管理等方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结果]使车站由原来单一的功能逐渐发生变化,将车站和乘客需求相结合,实现轨道交通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让"客流"变为"客户",同时做到智慧管理,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实现多层次、多环节的智能控制,实现系统优化升级.[结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可为乘客出行和企业运营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减少运营管理人员数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智慧车站运营管理人工智能

    装配式混凝土夹芯拱形屋盖性能分析

    应仟壹王弘起胡国壮程麦理...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切实降低建筑碳排放,满足"双碳"发展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要求.[方法]通过对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夹芯拱形屋盖进行分析,探讨该结构的空间构形特点,研究空间曲面夹芯拱形板的力学性能、热工性能及装配施工技术.[结果]研究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夹芯拱形屋盖力学性能好、承载能力高,夹芯保温层能够有效改善热工性能,屋盖单元的预制生产、装配施工方便.[结论]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混凝土夹芯拱形屋盖的关键装配施工技术,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和建议.本研究可为我国寒冷采暖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拱形屋盖混凝土夹芯板力学性能热工性能装配施工

    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董泓玲王月明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加强对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掌控,减少风险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影响,降低安全事故率,有必要对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识别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法对各个施工安全风险指标进行组合赋权.[结果]得到重要度前三的影响因素:人员技术熟练度、施工吊装成本和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强度.[结论]应着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施工吊装工具与吊装方案的选定及装配式构件质量监督和管理三方面进行风险管控,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风险,促进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影响因素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

    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罩面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周欢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究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养护中作为结构层混合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施工相结合的方法,从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制备和优选、配合比设计、性能试验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AC-13的生产配合比1#∶2#∶3#∶细集料∶矿粉=38∶16∶10∶34∶2,油石比为5.7%(复合改性乳化沥青10%),用水量2.4%,固化剂2.0%.混合料的成型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能基本达到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水平,满足提前开放交通的要求.[结论]提出了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罩面施工工艺流程,工后检测均满足规范要求.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低等级公路养护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速强常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性能试验施工

    基于阿尔奇定律的双重介质模型溶质运移试验研究

    江文彬丁力闫亚景江承阳...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由于天然孔隙介质中存在物理化学非均质性,在这种复杂的非均质性含水层中,以往的现场试验数据显示溶质在非均质介质运移过程中无法用菲克扩散定律对流弥散方程(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ADE)来描述.本研究采用高密度电法证实溶质在非均质介质中非菲克运移.[方法]本研究采用石英砂、沸石两种不同基质构建双重介质物理模型(Models of Dual-Domain Mass Transfer,DDMT),采用高密度电法测定系统ERT21实时检测和采集数据,在实验室利用Nacl溶液开展示踪试验,利用阿尔奇定律分析溶质运移试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浓度穿透曲线在后期发生"拖尾"现象;在沸石柱实验中,观察到流体电导率(σf)和体积电导率(σb)之间的滞后现象,这表明流体在不可动领域和可动领域之间的交换.而在沙子柱试验中,未观察到σf和σb之间的滞后现象,可以忽略质量传递行为;滞后现象的形状与大小由水动力学特征和基质属性控制,水动力学是影响拖尾时长的因素之一,渗透系数会影响溶质运移的过程.[结论]通过试验观察和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直接量化了实验室尺度下的异常质量传递行为,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测量的导电率(σb)对于移动和不动领域都具有敏感性,从而提供了与标准采样方法相比的独特优势.

    双重介质模型阿尔奇定律流动域不动域高密度电阻率法

    基于"混凝脱色-生物降解"组合工艺的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研究

    陈莉杰王梦晗李晓敏郭聪聪...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由于水性油墨废水色度高、化学需氧量高且难生物降解,需对其脱色及生物处理工艺进一步进行研究.针对某水性油墨废水(色度为1 000倍,pH值为6.5~7.5,COD为1 609 mg/L)使用硫酸亚铁、壳聚糖分别作为混凝剂和助凝剂对其进行脱色处理,同时为解决传统铁盐混凝剂使用后出现的溶液"泛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方法]在混凝剂投加量为1 000 mg/L、助凝剂投加量为0.7 mg/L、pH值为8.0左右,总反应时间为8.5 min条件下,使用有效氯含量(以Cl计)达到6%,并用7 mL/L的次氯酸钠溶液对试验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油墨废水脱色率可达98%左右,在保证脱色效果的前提下采用优化方法可将混凝剂投加量降至500 mg/L,且能有效解决"泛黄"问题.[结论]针对脱色后无法去除的COD(725 mg/L左右),通过"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可将COD降至103 mg/L,符合企业排污许可证的排放标准,提出的解决常见的铁盐混凝剂"泛黄"问题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水性油墨废水混凝脱色生物降解组合工艺

    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优化研究

    池永亮刘锡尧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优化,以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高效处理.[方法]以餐厨垃圾为主要原料,围绕物料粒度、堆肥混合物含水率、高温堆肥时间、pH值、堆肥温度、通风供氧速率等控制因素,在不同条件下检测餐厨垃圾高温堆肥进程变化和最终堆肥制品质量.[结果]研究发现:在综合考量堆肥效率和堆肥制品质量等因素下,物料粒径≤20 mm、堆肥混合物含水率55%、高温堆肥时长120 h、高温堆肥培养温度55℃、供氧通风速率15 L·min-1的工艺条件有利于提高餐厨垃圾高温堆肥效率,获得优质堆肥制品.[结论]研究所得最优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为及时高效处理餐厨垃圾,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高效利用提供指导.

    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优化资源化

    伊洛河流域河南段景观格局特征及变化研究

    马骁史鹏会崔剑武慧智...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伊洛河流域河南段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2000年、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为基础,利用SRTMDEM提取伊洛河流域河南段的范围,采用Fragstats软件得到伊洛河流域河南段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共9种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耕地和林地是伊洛河流域的基质景观类型.根据类型水平上的指数变化.可以将景观类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林地、草地和水体,在近20年中表现为破碎度逐渐下降;第二类为耕地和湿地,破碎度增加;第三类为人造地表,破碎程度先增加后减小.[结论]景观水平上的指数变化表明近20年来伊洛河流域整体景观的破碎度呈下降趋势,异质性减小,生态趋于良好,流域内存在优势类型,景观连通性较好,且保持稳定状态.

    伊洛河流域Globeland30景观格局

    高分卫星监测大别山区西段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张洪潮张俊胡向荣樊旺东...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高分卫星监测大别山区西段林草湿地覆盖变化,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估,为后续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提供相关数据支撑.[方法]针对大别山西段典型生态屏障区,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综合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制作了1980-2018年6期1:25万卫星遥感影像图和1:25万土地利用、覆盖遥感解译图.在此基础上,对大别山西段土地利用/覆盖各地类的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并对林草湿地覆盖的空间格局及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从1980-2018年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内耕地总量持续减少,总面积减少了781.42 km2;草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总面积减少了23.77 km2;湿地呈现先减少后快速增加的趋势,总面积增加了168.43 km2;林地面积呈波动变化,但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总面积减少了142.68 km2.[结论]通过多期次遥感图像分析能够获取该地区土地利用和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可为当地土地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大别山西段林草湿地时空变化细小地物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绵阳市城市热岛效应时序演变分析

    林玲邓云涛王成霞冉茂莹...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2017-2021年绵阳市地表温度变化及发展趋势.[方法]以绵阳市为例,利用2017年、2019年、2021年landsat8遥感数据,采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反演绵阳市地表温度.[结果]①绵阳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明显,各等级主要呈聚集状,以强热岛和强绿岛分布最为明显.②2017-2021年,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强热岛区、热岛区主要分布在城中心地区,并沿河流扩张;绿岛区主要分布在安州西北、北部高山丛林及涪江、安昌河、仙海湖等区域.③2017-2021年,由中间区、热岛、强热岛区重心迁移可知,绵阳市城市沿涪江和安昌河往东南和西北方向迅速发展.[结论]研究结果能够为绵阳市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绵阳市地表温度辐射传输模型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