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温思美

季刊

1672-0202

skxb@scau.edu.cn,skxb02@scau.edu.cn

020-38632429,85281673

510642

广州市五山路483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险叠加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谭砚文杨世龙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地缘冲突、极端气候、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不稳定性显著增强.一方面,印度等主要粮食出口国陆续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政策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厄尔尼诺现象下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引发新一轮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冲击我国粮食进口国际供应链.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应进一步优化饲料粮生产结构,有效降低粮食产后损失率,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推动中国粮企布局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并加大期货市场风险防范力度.

    粮食安全国际供应链生产结构风险防范

    数字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决策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白仲林李峰
    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静态离散博弈模型,并在可观测决策结果为参与者博弈均衡的假设下,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的样本数据,对数字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决策进行机理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决策不仅是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利润最大化的经济选择,更是市场参与者的博弈均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驱动了专业农户的市场进入决策,但市场进入壁垒呈现明显的正向规模性偏好;在数字时代,潜在进入者间的"数字鸿沟"制约了服务市场发展中数字技术和农业技术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展过程中,应以数字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重点,发展服务市场"金融"功能,提升服务主体数字化素养,营造服务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形成服务供需均衡、政策有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数字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决策机制博弈均衡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与粮食安全保障路径

    梁伟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从地方实践来看,保障粮食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了多元导向思路,包括土地流转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导向和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基于对不同建设思路的比较,发现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了较强的经营激励,是具有较强复制性和基层适应性的粮食安全保障路径.以土地细碎化治理为导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关键是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安徽省T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表明,统分结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制与行政赋能的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有助于推动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管理体制层面,统分结合体现为县级政府统筹与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以及县级主管部门赋权基层组织的"双业主"管理模式;在实践运作层面,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呈现为全过程民主治理,包括社会动员、民主协商和权力社会化3个环节.土地细碎化治理导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保证粮食生产稳定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细碎化全过程民主粮食安全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安永军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差异是理解农民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视角,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时间和发展条件不同,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同,造成农民城市化逻辑的东西差异.农民城市化的东西差异体现在城市化动力机制、农民家庭生计模式、城乡空间跨度和城乡关系四个方面:东部地区在全域工业化基础上,形成了由市场先导和农民主动、全务工型、离土不离乡、融合型城乡关系等特征组成的完全城市化;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空心化基础上形成了由政府推动和农民卷入、代际分工的半工半耕、离土又离乡、寄生型城乡关系等特征组成的过渡型城市化,前者是高质量的稳定城市化,后者是低质量的半城市化.东部地区农民完全城市化的关键条件是其良好的区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业基础,而中西部地区缺乏产业集聚的区位条件,农民城市化并不稳定,将来需要在具备产业基础的大中城市进行二次城市化.

    区域差异县域经济农民城市化东西差异

    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民增收: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

    赵丹玉崔建军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6-2020年省域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财政金融支农、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分析发现: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随区域和时间变化的异质性;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民增收间存在中介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发挥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间接效应不显著,金融支农则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作用中均存在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财政支农金融支农农业创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数字金融赋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作用机制

    李晓阳王文明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1-2021年数字金融发展指数、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通过调节效应均显著强化了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市场化进程在数字金融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中存在中介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存在区域异质性.

    数字金融农产品出口质量区域差异

    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陈有华李冰
    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安全治理的公众参与存在地区差异,即珠三角地区公众参与、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政府监管的满意度低于港澳地区.随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揭示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治理中政府监管满意度对公众参与有显著影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参与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对公众参与产生正向影响.食品受害经历对风险感知和参与态度有正向影响,进而促进食品安全治理的公众参与,即有食品受害经历的个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更高.研究结论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安全跨界合作与社会共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食品安全粤港澳大湾区公众参与社会共治

    合作经营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的影响

    母娜王征兵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陕西、甘肃两省微观调查数据,从冗余性、敏捷性、稳定性、能动性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测度指标,论证了合作经营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明显提高约17.8%,该结论能通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但合作经营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的影响程度会受到村域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的调节.进一步检验发现,合作经营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的正向影响在兼业化水平低、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高、户籍人口较多的村庄中更为明显.因此,应该因地制宜,逐步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同时应规范集体资产管理,保障组织成员主体性地位,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合作经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社会资本资源禀赋

    农业保险与农业生产韧性:内在逻辑及实证检验

    令涛赵桂芹
    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省份农业生产韧性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演变分析,进一步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变革力三个方面明确了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生产韧性的内在逻辑,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各地区农业生产韧性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增长速度趋缓,整体上处于高韧性水平的地区较少,同时期粮食大省、经济强省的农业生产韧性水平一般高于其他省份;农业保险整体上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韧性,且这一效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恢复力和变革力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抵抗力影响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粮食主产省和高成灾率水平地区,这种提升效应更大且更为显著.

    农业生产韧性农业风险管理农业保险

    孕期女性社交媒体中的赋权实践及身份形塑

    刘娜王玥敏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孕期是女性预备承接母职的重要阶段,孕期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母职观念和医疗要求带来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在社交媒体中通过孕期展演和情绪宣泄打破沉默.孕期女性通过媒介平台女性用户间的互动支持迸发情感能量,进而促进母性意识的觉醒,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通过增加女性主义议题等方式强化了群体价值规范和母性认同.研究认为孕期女性个体在社交媒体连接与聚合中完成了赋权实践,并运用符号叙事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母性形象,以此在博弈中得到更多家庭话语权等个人权利,从而影响和改变父权制下家庭固有结构和权力格局.

    孕期女性社交媒体媒介赋权身份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