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温思美

季刊

1672-0202

skxb@scau.edu.cn,skxb02@scau.edu.cn

020-38632429,85281673

510642

广州市五山路483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脱贫民族地区韧性乡村建设:逻辑、测度与进路

    商兆奎谢佳丽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脱贫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所处的战略意境、风险环境和问题情境,以生计韧性、产业韧性、生态韧性、文化韧性、组织韧性五大要素构建韧性乡村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大湘西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发现:样本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十三五"时期提升幅度较为显著;各维度韧性贡献力呈不均衡发展趋势且建设水平差异明显,文化韧性、生计韧性和产业韧性是推动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总体呈现出以"芷江侗族自治县-中方县-溆浦县"一线为分界线且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脱贫民族地区应厚植内生性韧性治理理念,构筑高质量韧性乡村要素体系,完善多元化韧性乡村系统功能,打造一体化韧性乡村空间协同机制,促进韧性乡村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韧性乡村脱贫民族地区评价体系大湘西地区

    迈向农业现代化之路: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检验

    李露赵巍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11-2021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正向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尤其在乡村经济和生活的数字化方面作用显著,但数字基础设施还需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对产前、产中的农业现代化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数字乡村建设最显著地影响了产中阶段的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其次是产前阶段的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对产后阶段的影响尚显不足.此外,数字乡村建设的影响随时间、空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而异.大数据战略实施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在高水平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的助推效应更强;区域上,东部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最为明显,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高北低,粮食主销区的数字乡村建设影响最为显著.

    数字乡村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产前-产中-产后异质性检验

    线上社会资本对参与农业产业链农户融资绩效的影响

    宋坤赵虹慧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四川省12个水果重点建设乡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线上社会资本对参与农业产业链农户融资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线上社会资本对链上农户的融资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弱关系"桥接型社会资本相比"强关系"粘连型,其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同时,线上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影响数字信用来显著增强农户的融资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强关系","弱关系"桥接型线上社会资本对于有村干部参与管理且种植规模较小的链上农户融资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应增强农户获得线上社会资本的能力,促进村干部参与农业产业链村级服务站的管理,建设和完善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以有效提升农户的产业链融资绩效.

    线上社会资本融资绩效数字信用水果产业链

    数字素养鸿沟与农户收入不平等

    华静潘嗣同
    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大契机,然而"数字素养鸿沟"问题不断凸显.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并识别和测度数字素养对增加农户收入及抑制收入不平等的门槛.研究表明: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能显著提高收入水平,还能缩小群体收入差距;且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不平等水平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社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对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特点;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有益于农户信息获取、社会资本积累与市场参与,进而推动了农户增收共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效果较大,对于抑制农户农业生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最为明显.

    数字素养收入差距共同富裕门槛效应

    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

    崔钰鹏何有世
    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数字鸿沟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老龄化

    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

    张桂文王耀晨
    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分区域看,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作用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农民工市民化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

    农产品国际贸易新格局形成中的中国因素

    熊启泉喻美辞
    7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2000年相比,2021年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产品集中度和国别集中度双双下降,发展中经济体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实证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21年,中国是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对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增量的贡献为9.45%,降低了可贸易农产品的产品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重构了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另外,中国践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遏制了谷物进口的过快增长,从而对稳定谷物国际贸易格局、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国际贸易粮食安全比较优势中国因素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与机制

    史常亮
    9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数字经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错配空间溢出效应

    农业保险风险转移与化肥减量

    徐雯张锦华
    11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2年我国粮食主产省的县级面板数据,以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这一外生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业风险管理对单位面积化肥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完全成本保险试点通过降低农业收入波动促进了化肥减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开展试点更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高发和农地经营规模更高地区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据此,应提高农业保险法制化水平,推进风险管理正式制度建设,以保障农业保险绿色减量效应的实现;同时实施差异化的费率和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自然灾害高发和农地经营规模更高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最后规范理赔制度,进一步强化农业保险的稳收效果.

    农业风险化肥减量完全成本保险农业收入

    数字经济时代农村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

    张晓苏屈哨兵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语言文字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的主要载体,乡村语言生活是三农问题发展情况的重要截面,乡村语言服务是三农问题发展过程有力支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将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分析乡村语言生活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变化,以及乡村语言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应对策路径.最后从城乡融合和扶持监督的角度,探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和语言服务的新任务.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语言生活语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