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

月刊

1004-3268

hnnykx@163.com

0371-65739041

450002

郑州市农业路1号

河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等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本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重点报道全省农业科技界的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深受农村干部、广大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朋友喜爱。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特种种植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新品种、新技术、产品等。本刊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广,已成为省内外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体,广大读者获取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480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代资举李文旭杨会民朱秀华...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现有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和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利用情况,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收集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系)480份,田间接种当前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混合菌种进行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同时调查叶锈病和白粉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并利用已知小麦多效抗病基因位点Yr18/Lr34/Sr57/Pm38(7DS)、Yr29/Lr46/Pm39/Sr58(1BL)和Yr30/Lr27/Sr2/Sb3(3BS)的KASP标记进行抗条锈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种质中,有35份种质接种后对条锈病表现免疫,占参试种质的7。29%;69份种质表现高抗,占14。38%;79份种质表现中抗,占16。46%;其他297份种质表现中感或高感,占61。88%;含有Yr18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13份,含有Yr29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10份,含有Yr30基因抗性条带的种质有7份,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种质有3份,没有同时携带3个抗性基因的种质。综上,480份小麦种质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表现为抗病的有183份,占比38。12%,携带多效抗病基因的种质27份。携带Yr18或Yr30基因的种质对现有条锈病生理小种具有抗性,而Yr29基因的抗性水平已部分丧失。

    小麦条锈病成株期抗性抗性鉴定多效抗病基因KASP标记检测

    氮锌配施对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张盼盼李川张美微俞晓红...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锌高效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锌不敏感品种隆平638为试验材料,设置225 kg/hm2(HN)、180 kg/hm2(MN)、90 kg/hm2(LN)3个施氮量和不喷锌(F0)、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4。5 kg/hm2(F1)2个喷锌处理,研究氮锌配施对不同锌效率玉米品种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及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相关性,为玉米生产上氮锌合理配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HN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MN处理,两者差异不显著。其中,HN处理能够提高各粒位的粒质量,MN处理推迟了郑单958各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高了上部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下部粒位籽粒的活跃灌浆期;HN处理推迟了隆平638各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长了活跃灌浆期,提高了上、下部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的灌浆量,进而提高了产量。与F0处理相比,F1处理显著降低了果穗秃尖长(9。9%),显著提高了产量(2。0%),增加了郑单958籽粒上部和下部粒位的粒质量,延长了上部和下部粒位籽粒活跃灌浆期,推迟了上部和下部粒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高了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的灌浆量。产量与果穗下部粒位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中部粒位粒质量与下部粒位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来看,施氮180 kg/hm2配合拔节期和大口期1∶1叶面喷锌4。5 kg/hm2能够推迟锌高效玉米品种果穗上、下部粒位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长活跃灌浆期,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的灌浆量和粒质量,进而促进玉米产量提高。

    玉米氮锌配施粒位灌浆特性产量

    不同类型缓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的影响

    梁晓红曹雄张瑞栋黄敏佳...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机械化高粱品种晋杂34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纯氮量150 kg/hm2条件下,设置不施氮(CK)、施普通尿素(C1)、施缓释尿素(C2)、施硫包衣尿素(C3)、施聚能网尿素(C4)、施腐植酸尿素(C5)6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对高粱农艺性状、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为提高高粱一次性基施氮肥的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尿素处理高粱穗长、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 8。32%~13。71%、21。05%~42。44%、5。24%~10。32%、16。08%~24。74%,有效穗数提高5。09%~18。38%。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施尿素处理主要通过提高高粱穗粒质量来增加产量。与C1处理相比,C3和C4处理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和地上部氮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17。25%和6。25%,4。34%和4。83%,7。46%和5。84%,17。99%和10。00%;氮肥利用率(NUE)、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素吸收效率(NUPE)分别提高88。03%和48。89%,53。93%和42。15%,7。47%和5。84%,18。00%和10。00%。C3处理穗粒质量、籽粒氮累积量、地上部氮累积量、NUE、NUPE分别较C4处理显著提高10。35%、7。24%、7。27%、26。28%、7。27%。同时,C3处理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其他施尿素处理显著降低8。65%~31。30%,且残留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综上,在设置试验条件下,采用硫包衣尿素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促进高粱籽粒和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减少硝态氮向深层土层淋洗的风险,是适宜推广的氮肥施用方式。

    高粱缓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产量氮素利用

    不同产地雪茄烟叶叶际可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

    司洪阳阳苇丽崔冰来苗...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我国雪茄烟叶叶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类及功能,以海南省五指山市海烟103和四川省达州市川雪一号经晾制后的雪茄烟叶为试验材料,通过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对雪茄烟叶叶际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离,并进行分子鉴定;同时,对所分离微生物的产酶和产香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海烟103和川雪一号雪茄烟叶中共分离到52株不同的细菌,这些细菌来自5个不同的科,分别是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动球菌科(Planococcaceae)、欧文菌科(Erwini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两地雪茄烟叶中的优势菌均为芽孢杆菌科细菌,其中,从海南雪茄烟叶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E-11的蛋白酶和果胶酶活性最高,分别为85。02 U/mL和256。71 U/mL。此外,还分离到4株酵母菌,均来自海南烟叶,包括1株毕赤酵母属(Pichia)、1株胶红酵母属(Rhodotorula)、2株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这些酵母菌不具备产生胞外蛋白酶、果胶酶能力,分离到的毕赤酵母J-2可以代谢产生具有玫瑰花香的2-苯乙醇,在发酵72h时2-苯乙醇产量最高,为333。81 mg/L。综上,雪茄烟叶中含有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资源,从海烟103中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E-11和毕赤酵母J-2在降解烟叶大分子物质、增加烟叶香气物质含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雪茄烟叶细菌酵母菌分离鉴定功能分析

    杜仲HS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伍淑娟徐枫王光安王晨...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休克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杜仲HSF基因家族成员信息,揭示其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RT-PCR对杜仲HSF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EuHSFs基因在杜仲叶片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杜仲中共鉴定到21个EuHSFs基因,它们在蛋白质性质上存在差异,氨基酸数目、理论分子质量、等电点和不稳定系数分别介于68~369个、7。72~42。06 ku、4。31~9。22、7。05~67。28,且以酸性、亲水、不稳定的核蛋白为主。系统进化分析显示,EuHSFs被分成了3个亚组,包括ClassⅠ(1个)、ClassⅡ(7个)和ClassⅢ(13个)。通过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EuHSFs基因中存在大量的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EuHSFs基因在杜仲叶片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通过qRT-PCR检测发现,EuHSFs均能响应不同的非生物胁迫(高温、低温、高盐、干旱),如大部分EuHSFs在高温胁迫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升高,且对高温和低温响应强烈。综上,杜仲HSF基因家族具有调控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功能。

    杜仲HSF基因家族系统进化发育时期非生物胁迫表达模式

    施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程培军郝浩浩李翔李亮...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良烟区土壤和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设置7个处理[不施饼肥和微生物菌剂(CK),施花生饼(P)、施芝麻饼(S)、施复合饼(C)、施花生饼+微生物菌剂(PM)、施芝麻饼+微生物菌剂(SM)、施复合饼+微生物菌剂(CM)],探讨饼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烟叶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单施饼肥能提高烟叶净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糖、总蛋白质、淀粉、还原糖、总氮、钾含量,烤烟增产3。6%~14。1%,土壤细菌数量显著提高9。6%~25。9%。施用相同饼肥时,配施微生物菌剂显著提高烟叶Pn及SOD、POD、CAT活性,烤烟产值显著增加7。8%~11。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11。6%~18。4%、37。4%~48。6%。因此,单施饼肥或配施微生物菌剂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植株抗逆性,改善烤烟净光合速率,提高烟叶产量和优化烤烟化学成分,其中以复合饼和微生物菌剂配施效果较佳。

    烤烟花生饼芝麻饼复合饼微生物菌剂产量土壤微生物特性

    纤维素、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对菌渣堆肥的影响

    王献鑫祁丽桦宋江富张庆格...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能促进食用菌菌渣堆肥过程中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的高效复合菌,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法、刚果红染色法、木质素平板法从菌渣废弃物中对其进行初筛,结合滤纸条崩解试验、苯胺蓝脱色率测定以及纤维素、木质素酶活力测定试验对其进行复筛,之后将其用于好氧堆肥试验,研究该过程中物料理化参数和微生物群落变化,评估其对菌渣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富集得到的纤维素降解菌,6 d内可将滤纸条完全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外切葡聚糖酶(C1)和β-葡萄糖苷酶(β-Gase)活力分别达到2。50、7。30、3。43、2。90 U/mL;富集得到的木质素降解菌5d内苯胺蓝脱色率最大值达92。10%,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ac)、漆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活力分别达到0。80、2。42、1。35 U/mL。堆肥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堆肥处理(CK处理)相比,添加纤维素、木质素2种降解菌处理(XM处理),堆体最高温度为58。77℃,高温(>55℃)持续5d,纤维素、木质素相对分解率提高值分别为35。83%、54。33%。添加菌剂提高堆肥中期细菌群落丰富度,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海源菌属(Idiomarina)、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硫代单胞菌属(Thiopseudomonas)、格鲁比卡氏菌属(Globicatella)、极小单胞菌属(Pusillimonas)、溶杆菌属(Lysobacter)、Brumimicrobium等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大。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温度、pH值、电导率(EC值)是影响堆肥试验中期细菌群落组成的显著因素。综上,筛选的复合降解菌可有效降解纤维素、木质素,并延长堆肥高温期。

    降解菌纤维素木质素筛选菌渣堆肥试验细菌群落组成环境因子

    辣椒轻斑驳病毒RT-RAA-CRISPR/Cas12a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赵振兴范奇璇王思元董铮...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辣椒是重要的园艺作物,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严重威胁辣椒等茄科园艺作物的生产安全。为提高PMMoV的防控效率,根据其编码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的基因保守序列,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设计了特异性RAA引物,实现对PMMoV的快速等温扩增,并基于CRISPR/Cas12a的设计原则,设计了crRNA靶向RT-RAA扩增产物。优化结果显示,总反应体系在报告基因FQ终浓度为400 nmol/L,Cas12a/crRNA比例为1∶5、终浓度为200 nmol/L和1 000 nmol/L条件下检测信号最强,最终的RT-RAA反应和CRISPR显色体系分别仅需15 min,即可在便携式蓝光照射设备下直接观察到阳性信号。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PMMoV,对携带PMMoV的辣椒样品RNA的检测极限可达到1。34 pg/μL,分别是普通RT-PCR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灵敏度的1 000倍和10倍。对实际样品中的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T-RAA-CRISPR/Cas12a检测技术可以在PMMoV侵染的辣椒和番茄叶片、果实及土壤中检测到PMMoV,可用于辣椒轻斑驳病毒的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

    辣椒轻斑驳病毒RT-RAACRISPR/Cas12a可视化检测

    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适合度

    王艳霞赵羽涵顾欣怡付忠举...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检测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了解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为该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22年采集分离自海南省的144株稻瘟病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根据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建立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选取敏感基线建立过程中测得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较低的敏感菌株15个,在连续选择压下进行抗药性驯化,对驯化出的菌株进行抗性水平划分,并测定抗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对戊唑醇与杀菌剂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以及适合度。结果表明,供试144株菌株的EC50值在0。176 9~0。998 0 μg/mL,其中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5。64倍,EC50平均值为(0。476 3±0。174 5)μg/mL。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分布,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476 3 μg/mL。通过对15株敏感菌株进行药剂驯化共获得2株抗性菌株,其EC50值分别为1。289 5 μg/mL和1。868 4 μg/mL,抗性倍数分别为5。38倍和6。65倍,均属低抗性水平。将上述2株抗性菌连续转接8代后,其始终保持低水平抗性。通过测定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对戊唑醇抗性菌株及亲本菌株的EC50值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戊唑醇在对海南省稻瘟病菌的防治上与上述药剂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对戊唑醇抗性菌株的离体适合度进行测定发现,相比于亲本菌株,2株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降低,且孢子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此外,其对强酸和强碱环境更加敏感,致病力也大大减弱。因此,海南省稻瘟菌株对戊唑醇产生抗药性突变的频率较低,其抗性菌株的环境适合度显著下降,抗药性风险较低。此外,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与常用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可在生产上通过交互轮换使用或与多作用位点保护剂混合使用等策略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稻瘟病菌戊唑醇敏感基线抗药性适合度

    配方施肥及施肥技术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及林地土壤的影响

    柳付奎杜洋文杜拾平张荣洋...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不同配方施肥和施肥技术对薄壳山核桃叶片矿质养分、林地土壤酶活性、林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将不同配方施肥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OPT(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OPT-N(不施氮肥)、OPT-P(不施磷肥)和OPT-K(不施钾肥)及CK(不施肥)。不同施肥技术试验按施肥时间、次数及比例和施肥方法设置4个处理,以不施肥作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在不同时期植株叶片矿质养分、土壤酶活性及有效养分含量、果实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植株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其中以OPT-P和OPT-K处理土壤养分更高;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总体以OPT-P处理较高,蔗糖酶活性总体以OPT处理较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以OPT-N处理较高;OPT-P处理果实种仁含油率显著提高,比对照提高8。23百分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技术土壤有效N、P、K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中,3月上旬施肥70%、6月上旬施肥30%处理能够提高植株叶片N、P、K养分含量,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该处理果实种仁含油率比对照提高7。38百分点。综上,以不施磷肥的配方施肥,同时采用施肥2次、由浅入深放射状沟施技术最有利于促进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以及果实种仁含油率提高。

    薄壳山核桃配方施肥施肥技术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