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吴家庆

双月刊

1000-2529

scasci@126.com

0731-88872209 88872471

410081

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别集编纂与文学观念研究的四个维度

    何诗海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别集的主要功能是收录、保存作品,不像选本性总集那样,具有显著的文学批评功能.然而,别集内容、编次体例都比总集复杂,在文学思想和观念研究上自有其重要价值.探讨别集编纂与文学观念的关系,主要可从别集收录范围、编次体例、副文本以及别集编纂过程四个维度展开研究.

    文学观念别集编纂体例副文本

    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基于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郭海红刘新民
    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粮食主产区政策作为外部冲击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的识别框架,动态评估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的设立可以显著带动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粮食主产区设立的政策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两条路径对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协同发展发挥作用,而且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更为明显,需要深化"藏粮于技".经营规模在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影响效应中具有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强化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逐渐弱化,而内陆省份的粮食主产区政策效应的作用效果要优于沿海省份.

    粮食安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粮食主产区产业结构技术进步

    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中权力运行的优化

    高利红张俊生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应当对多重法律价值进行追求,这要求其中的权力运行应当分工大于合作,制约与协同并重.环境行政机关应当穷尽行政权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后再行移送.公安机关需要对侦查权的发动保持审慎的态度,并在侦查权率先运行时注重对人权的保护.检察机关作为行刑衔接的监督者需对侦查权进行全面监督,作为刑事诉讼的公诉人需有效运用不起诉决定权,作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人需统筹多种责任,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发起人需发挥履职督促的功效.法院对于司法权的运行需要保持谦抑,并坚守独立审判与适度能动.

    行刑衔接权力运行行政犯案件移送

    审判阶段企业环境刑事合规的司法认定

    刘先辉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环境资源犯罪的特征,较多的环境刑事合规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在现有司法实践中,不论是检察机关还是审判机关主导的环境刑事合规的司法认定,都以涉案企业有效修复生态法益为前提,并呈现出启动的宽泛性特点、认可的积极性与量刑的宽容性.从功能上说,审判阶段企业环境刑事合规的司法认定能够体现程序正义、契合控审分离与探索协商性司法.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审判阶段企业环境刑事合规司法认定路径,在启动时应当由检察机关主导、审判机关进行形式审查;在具体程序中,审判机关对企业环境刑事合规实施实质审查;裁量时将日常合规作为量刑的酌定从轻情节,将有效的环境刑事整改合规作为量刑的法定从轻情节.

    审判阶段企业环境刑事合规路径构建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晏青郭京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情绪表达上呈现鲜明的数字性、创意性和能动性.近年,青年群体以"发疯文学"这一文体形式,进行狂欢式情感书写与社会表达.这种负面情绪的网络传播,将模糊了身份与圈层信息的媒介"中间地带"视作狂欢情境,突出强调了情绪与状态,而不具备清晰的表意内容和对象,整体给人以"对空言说"之感.青年群体的情绪累积与狂欢化表达,是诸如传统观念束缚下的矛盾与压抑、优绩主义追寻中的压力与焦虑等社会症候的直观体现.同时,"发疯文学"表现了当代青年情绪调节方式的创新:能够向外宣泄以脱离压力源,向内调节以增强掌控力.开放包容的话语环境也为社会情绪裂痕的弥合提供了弹性空间.研究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青年群体负面情绪生成与传播的内在逻辑,同时也为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有效的情绪疏导提供了启示.

    情绪传播青年群体情绪调节"发疯文学"

    模因繁衍与情绪增殖:社会焦虑的网络扩散机理

    王凤仙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的社会结构系统性风险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强制个体化"又使人们失去了必要的情感支持,这给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情绪张力.互联网作为技术性和商业性因素,与转型期的社会焦虑问题叠合在一起,中介并增强了社会焦虑.一方面,互联网的交往结构和文化情境,不仅使焦虑情绪符号化并实现模因繁衍,还塑造了新型的情感互动,导致了无节制的情绪宣泄和情感支持缺失;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将用户培育为情感劳动者,吸纳进平台的开放性生产关系并将其商品化,在实现平台资本增殖的同时也导致了焦虑的增殖.

    社会焦虑情感文化符号化平台资本再生产商品化情绪

    论李白乐府对诗歌叙事传统的发展

    刘青海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白乐府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模拟旧题,其乐府以抒情为主,同时也具有突出的叙事特征.李白乐府的叙事艺术,主要取法《楚辞》和汉魏乐府的叙事和比兴方法,事为情用,景中见事,情、事、景三者融为一体,形成李白独特的抒情风格.李白乐府"与汉魏乐府争衡",这主要体现在其乐府善于"櫽栝一事"而出之以己意,旧题之本事与寄托之事相生发.李白"乐府篇篇是楚辞",又兼取《楚辞》以叙事为抒情的方法,寄托深远.李白对齐梁文人诗歌的叙事传统以变为主,善于用汉魏乐府的叙事以救齐梁之绮靡.相比杜甫乐府叙事主要取法汉魏,李白乐府的取法更为广博,相对而言体制和风格也较为复杂,不如杜甫乐府那么受后人重视.

    李白乐府诗叙事抒情比兴

    由语典因革看谢灵运对李白的影响

    卢燕新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王琦《李太白全集》等进行统计,发现李白112首诗中见有语典与谢灵运诗存在因革关联.以"因"观之,其特点有二:一是李诗援引谢诗所用的典故,二是李诗引用谢诗情景书写所创拟的语汇.以"革"观之,其特点也有二:一是李诗化用谢诗抒情写景语汇;二是李诗化用谢诗所及谢灵运自身事迹.由语典因革看李诗受谢诗影响的特点:一是援引谢诗语汇,继承中有拓新;二是借鉴谢诗语典,尊崇其人格魅力及诗歌精神;三是化用谢诗语境,融入李白个性化情感.

    语典因革谢灵运李白影响

    论声音的空间属性——基于当代感知哲学的一种实在论分析

    贾向桐冯枫添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音的空间属性问题构成当代感知哲学讨论的重要内容,基于斯特劳森的传统非空间阐释与奥卡拉汉的声音实在论主张而成为当前争议的核心议题.奥卡拉汉等将感知哲学的分析角度从声波属性转向声源维度,进而从"事件"的听觉对象概念层面来探究作为第二属性的声音空间属性.这一线索成为有关声音实在的空间维度之争的基本内在逻辑,也是我们进一步解读当代感知哲学对声音属性问题探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语境.

    声音实在论声波论感知哲学殊相

    人机关系的视差:智能时代的主体性重构

    陈万球齐琦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与非生命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不断被填平.人与机器的关系史,不仅是技术发展史,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展现和重构史."人是机器""人不是机器"抑或"机器是人",在人与机器关系的丰富内涵中展现了互为镜像和互为尺度的历史画卷.机器成为人的主体性参照系,客观上促逼人不断定义自我,在当下语境和未来展望中去回答"我是谁""我能怎样""我要怎样"的人本主义永恒追问.

    人机关系视差人工智能主体性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