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学研究
商学研究

刘国权

双月刊

2096-4315

0731-88689129

410205

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大道569号

商学研究/Journal Commercial Science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发,坚持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保持区域性与商科性特色,努力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读者对象:经济管理类高校师生,社会经济管理科学理论工作者,企业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中国特色商业经济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谢莉娟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积极推进商业经济学科专业建设,对支撑中国特色流通理论研究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意义非凡,也为服务于国内大循环的贸易人才需求提供坚实基础.文章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了商业经济学科专业设置的现行状况和现实难点,进而结合教学与研究中的反思,从二级学科设置、联合学术研究、小型研讨会、调查研究和案例开发等角度,提出促进学科发展的长期努力方向,并分别从贸易经济专业本科教学和商业经济专业硕博生培养的角度,提出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思考.

    新发展格局贸易经济商品流通商业经济学中国特色学科专业

    跨境电商驱动经济双循环衔接效应与路径研究

    唐红涛朱梦琦
    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08-2020 年中国 31 个省(市、区)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双循环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经济双循环的衔接效应,并在时空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探讨跨境电商对经济双循环衔接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跨境电商发展总体上对经济双循环衔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替换研究模型、采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分地区异质性回归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对经济双循环衔接效应的驱动作用表现为中部最强、西部最弱,对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跨境电商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供需匹配这两条路径驱动经济双循环有效衔接.为加快跨境电商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内外循环协调发展,文章围绕基础建设、产业转型和内外联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跨境电商双循环衔接耦合协调度Tobit模型中介效应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拓展及内在逻辑——兼论第三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李松龄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是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依据.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暗物质被发现,拓展了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因为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创新,以及劳动力等要素的资本属性被认识,拓展了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因此,生产劳动的内涵也就随着劳动的两种规定性的拓展而拓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产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理论拓展内在逻辑

    中国省际制造业转移的数量化特征与动因识别

    陈永伟张艺栌姜昊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制造业企业的注册位置信息,通过计算空间分布距离的核密度函数变化,来测度并揭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与数量化特征.研究发现:地区间制造业转移开始打破传统的雁阵模式,衍生出"西移"与"回流"并存的混合式转移特征;中西部省份承接制造业转移呈俱乐部式格局,而沿海省份在历经"去工业化"后重新迈向"再工业化".从行业来看,各要素密集型行业均呈现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基本态势,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区域间转移的主力军,但转移幅度稍有回落,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区域间转移呈现趋势反转过程,而高载能行业表现出东部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但各类典型行业在沿海内部的转移则日益频繁,尤其南部沿海成为主要回流承接区.交通基础设施、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等要素是促进制造业跨区域转移的关键动力,但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也存在各自特有的驱动因素.这也表明平衡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既要考虑地区要素禀赋特征,也要基于行业发展的自身规律.

    制造业产业转移要素禀赋回流

    群体服务失败中群体极化对顾客抱怨倾向的影响研究

    胥兴安刘娟杜建刚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群体服务失败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个体服务失败,针对群体服务失败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群体极化理论,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探讨了群体服务失败中群体极化对顾客抱怨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群体服务失败下,消费者在群体互动后抱怨意向会产生极化效应,即相较于互动前消费者个体抱怨倾向,具有同质高抱怨(或同质低抱怨)倾向的消费者经过群体互动后会产生更高(或更低)的群体抱怨倾向,并且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这种群体极化效应会得到放大.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群体情境下服务失败的相关理论,同时也为服务企业处理群体服务失败事件提供参考价值.

    群体服务失败群体极化抱怨倾向群体规模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政府干预与企业绿色转型

    王鸿王慧敏
    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 2012-2021 年沪深A股制造业1 68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同时加入了政府干预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对二者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自愿披露、低融资约束和小规模企业绿色转型的效应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度来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政府干预的视角,拓展了对企业绿色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政府制定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相关政策提供经验数据和参考借鉴.

    企业绿色转型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政府干预分析师关注

    研发驱动下大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组态分析

    张永正长青
    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研发投入驱动大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的,选取 2022 年中国沪深股市 2 038 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在财政支持和企业ESG表现下,分析大型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条件组态.通过fsQCA的归纳总结发现:当前导致大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模式主要有研发人员主导型、利用式创新主导型、研发人员和利用式创新结合型,以及研发人员与双元创新结合型四种组态模式;导致非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有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型和ESG表现不足型.因此,在有效的财政支持和良好的ESG表现下,高强度的研发人员投入和双元创新投入有助于大型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反之,较低的ESG表现或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将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为大型企业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研发投入双元创新高质量发展fsQCA大型企业

    数字金融发展扩大区域绿色发展差距了吗

    贺胜兵洪子馨周华蓉
    9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2-2019 年中国 285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EBM-GML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及绿色发展差距的经济效应、异质特征和传导渠道.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呈U形关系;数字金融发展会拉大群际绿色发展差距,加剧绿色发展不平等;数字金融的三个子维度和不同城市等级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金融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主要路径,而绿色技术创新和地区创业水平的差异是绿色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数字金融群际绿色发展差距绿色经济效率绿色技术创新空间杜宾模型

    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刘凤根王大军刘东赐张敏...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别运用分位数回归和非线性LSTVAR模型实证研究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和非线性动态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效应呈现出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增加而逐渐显著、不断加剧的非线性演化特征.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 60%分位以下时,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不显著;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 70%分位以上时,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正效应,且分位数越高,这种加剧效应越大.(2)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受到经济不确定性一单位标准差正向冲击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常滞后 1 期发生响应,但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低不同的区制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来自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表现出非对称性的响应机制.在低区制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仅产生微弱的正反馈响应;在高区制内,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将会加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加剧作用逐渐增大并于 18 期以后逐渐趋于零.在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以及经济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显著上升的情形下,该研究结论对"稳中求进"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经济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分位数回归LSTVAR模型

    行业工资差距、预期寿命异质性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研究

    李明桥胡清云
    11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行业工资差距和预期寿命的异质性视角,本文研究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问题.研究发现:首先,行业工资差距并未表现出长期递减趋势,因此研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不应忽视行业工资差距.其次,工资水平与预期寿命正相关,从事低收入行业的人员因延迟退休而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要关注这类群体.最后,虽然延迟退休缩短了养老金领取年限,但是却提高了各年养老金待遇.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延迟退休对参保者养老保险净收益的影响呈现U形特征.也就是说,当退休年龄较低时,延迟退休能降低养老保险净收益,这有助于缓解政府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反之,当退休年龄较高时,延迟退休反而加剧了政府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由此可知,在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有年龄上限的.研究还发现,在中国预期寿命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如果不断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降低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净收益的影响就会逐渐从U形特征转变为单调递减趋势.为抵消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制定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配套措施,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工资差距预期寿命退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