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学研究
商学研究

刘国权

双月刊

2096-4315

0731-88689129

410205

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大道569号

商学研究/Journal Commercial Science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发,坚持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保持区域性与商科性特色,努力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读者对象:经济管理类高校师生,社会经济管理科学理论工作者,企业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转型视野中的湖南木帆船运输业探析(1949-1952)

    尹红群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9-1952 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各行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下重建和发展.木帆船运输市场得以重建,成为当时重要的运输力量.以湖南为例,新中国成立后,木帆船运输业逐渐恢复,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运输市场秩序;降低运价,加强管理,在城乡物资交流中发挥着民船联运的优势,大运输体系建立起来;土产、矿产和粮食得以外运,工业品和食盐输往农村,农村初级市场末端得以拓展,新商业路线得到开辟,在国家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乡物资交流湖南木帆船市场新民主主义经济

    劳动收入变化中的要素收入结构和技能溢价:理论与估计

    李静张静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体系中的比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 2010-2021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构成的面板数据,从技能溢价和劳资收入比的视角出发,采用固定效应和Tobit模型探讨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其中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技能溢价和劳资收入比对劳动收入份额呈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技能劳动雇佣比对技能溢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应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引导技术进步,改善不同技能劳动要素收入及资本要素收入的关系,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双赢.

    劳动收入份额技能溢价劳资收入比技能劳动雇佣比

    共同富裕背景下新市民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杨竹清刘少波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市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一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两者联系更加紧密.本文选取 2011-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城市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深入探索了新市民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及影响机制.通过分析发现:第一,各城市新市民群体壮大能显著提高乡村振兴水平,且各市乡村振兴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第二,新市民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效应,即东、中部地区呈显著正向关系,西部地区呈显著负向关系;第三,在乡村振兴水平愈高的地区,新市民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愈强,即新市民与乡村振兴关系具有正反馈效应或马太效应.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新市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帮助新市民做好职业规划,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农村市场化改革,提升新市民返乡建乡的意愿和能力.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新市民城乡差距

    碳达峰目标下我国碳排放配额地区分配研究

    程晓娟张胜男全春光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 2030 年碳达峰情景下我国碳排放配额总量.依据公平性、效率性、可行性、可持续性的原则,从减排能力、减排压力、减排潜力和减排责任四个维度来构建碳排放配额地区分配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各省(区、市)碳配额分配权重,然后将碳达峰情境下碳排放配额总量在我国 30 个省(区、市)进行分配,并分析各省(区、市)未来碳排放空间.结果表明:①我国仅在低速发展情景下可能实现"以较低峰值在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②综合分配原则下,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和重庆等地配额较多,内蒙古、陕西、河北、山东和山西等地配额较少;③全国未来碳排放空间略有盈余,其中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碳排放赤字严重,海南、北京、重庆、天津等地碳排放空间存在较大盈余.

    碳配额分配碳达峰目标STIRPAT模型情景分析改进熵权法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研发经费投入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邓淇中刘茹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协调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2-2021 年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某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绿色专利"数量"上的增加;作用机制表明,研发经费投入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表现出遮掩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中西部企业、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更为显著.因此,应及时总结试点地区成功经验,扩大政策试点范围,制定差异化政策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各地区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研发经费投入绿色技术创新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

    中国省际绿色金融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的调节效应

    王凯杨秋平谭佳欣
    56-6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绿色金融成为助力旅游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 2001-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自下而上"法测度中国省际绿色金融指数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剖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①在时序上,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绿色金融水平总体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分异特征,绿色金融水平呈现出显著的"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②绿色金融、绿色技术水平可以显著降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增强绿色金融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并对绿色金融与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

    绿色金融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调节效应

    逆向混改与民营企业ESG表现

    张娆张佳琪
    6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逆向混改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以2009-2021 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股权深入度与股权制衡度两个维度考察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逆向混改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逆向混改通过增加政府补助、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进而促进民营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基于地区与公司层面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逆向混改对ESG表现的提升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市值压力较大的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逆向混改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促进民营企业ESG责任履行提供了经验证据.

    逆向混改民营企业ESG表现

    技术创新视角下旅游发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研究

    何昭丽姜艳秋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发展对水资源的利用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及高度弹性,使其对水资源绿色效率有较大影响,而技术创新正成为驱动水资源绿色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技术创新视角下旅游发展是否促进水资源绿色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2012-2021 年中国 31 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分析旅游发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均值为 0.447,内部差异较大,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2)旅游发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呈U形曲线关系,不同区域旅游发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有所差异;(3)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绿色效率,技术创新在旅游发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要提高水资源绿色效率,发挥旅游产业的正向促进作用,以及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等建议.

    旅游发展水资源绿色效率技术创新中介效应

    人工智能应用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吗——基于薪酬视角的中介效应研究

    林常青涂钰珺赵永湘
    9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2011-2019 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效应,并基于薪酬视角,剖析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异质性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应用更容易提升处于高金融发展深度地区的企业、具备高技术投资水平的企业以及高透明度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在人工智能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中,普通员工薪酬水平的增长与企业外部薪酬差距的扩张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进一步按照员工所处层级对外部薪酬差距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通过扩大普通员工外部薪酬差距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人工智能应用内部控制薪酬水平薪酬差距

    交叉学科背景下高校商科专业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

    刘嫦娥潘玮琪王珊刘婷婷...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研究较少探讨交叉学科背景下高校商科专业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本文运用深度访谈法,对 27 名高校商科专业教师进行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先对 23 份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主轴式、选择式编码,然后选取 4 份访谈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构建了交叉学科背景下高校商科专业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共包括 4 个主范畴(知识、能力、职业品质、个性特征)和 15 个初始范畴.研究结论为交叉学科背景下高校商科专业教师胜任力提升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商科专业教师胜任力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交叉学科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