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混凝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混凝土
混凝土

戴显明

月刊

1002-3550

hntbjb@vip.163.com

024-62123865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混凝土/Journal Concre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混凝土》杂志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混凝土行业专业期刊,其内容已涵盖了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的各个方面:一、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二、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三、生产管理、工程实践、检验标准及性能测试、专利技术等。  --集指导性、信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混凝土行业中起到了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为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混凝土》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混凝土行业内生产、施工、科研、设计单位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混凝土设备、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研发及营销人员,建设单位和基建部门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椰子纤维泡沫混凝土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薛苗苗刘巧会刘周强谢东武...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泡沫混凝土(Foamed Concrete,简称FC)存在明显的强度低、韧性差的问题,椰子纤维(Coir Fiber,简称CF)可用于改善其脆性、提高强度和吸能性能,拓宽其工程应用范围.本研究制备了 4组试样,分别通过静态压缩试验和3种气压(0.20 MPa、0.25 MPa、0.30 MPa)下的霍普金斯压杆(Split Hopkinson)冲击试验探究了椰子纤维掺量(0、1.0%、1.5%、2.0%、2.5%)对泡沫混凝土失效形态、动静态抗压强度、静态荷载-位移曲线、动态应力-应变行为、吸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含量小于1.5%时,静态抗压强度和压缩吸能分别达1.51 MPa、94.87 J.CF含量为1.5%时,动态抗压强度分别达到2.27 MPa(动态气压:0.20 MPa)、3.18 MPa(动态气压:0.25 MPa)和4.21 MPa(动态气压:0.30 MPa).动态气压为0.20 MPa、0.25 MPa和0.30 MPa时的吸能峰值分别为8.9 J(CF含量2.0%)、14.9 J(CF含量1.5%)、22.4 J(CF含量1.5%).但当CF掺量过量时,泡沫混凝土的静态压缩与动态冲击吸能性能反而下降.适量的CF能显著改善泡沫混凝土的静力与动力性能,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下试样的塑性随纤维掺量增加而明显提高,本试验综合最佳的纤维剂量为1.5%.

    泡沫混凝土椰子纤维掺量静态压缩性能动态冲击性能吸能性能

    冻融循环作用下UHPC-NSC黏结抗弯性能研究

    熊德文蒋洪一严丁辉唐慧琪...
    65-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界面粗糙度和界面接缝构造下的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NSC(普通混凝土)黏结抗弯性能演变规律,揭示冻融环境下UHPC-NSC界面黏结性能劣化机理,以UHPC-NSC接缝处理方式(光滑(G)、凿毛(Z)、断裂(D)、菱形(L)和楔形(X))和冻融循环次数(0、50、100、150、200、250和300)为试验变量,对UHPC-NSC破坏模式、黏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展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UHPC-NSC试件主要劣化部位为NSC部分和黏结界面处,且不同接缝处理方式的UHPC-NSC破坏模式存在差别;冻融环境下UHPC-NSC试件黏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均出现一定幅度下降;设置界面接缝构造可以提高UHPC-NSC试件界面黏结性能,自然环境和冻融环境下楔形试件黏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最高.为UHPC-NSC在冻融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UHPC-NSC冻融循环黏结抗弯强度抗弯刚度

    自密实混凝土的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特性研究

    付颖王婷周凯吴辉...
    70-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离子渗透对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提出了重大挑战,因为它有可能腐蚀钢筋并恶化混凝土内部结构.本研究使用硅灰和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自密实混凝土,研究了通电时间和矿物掺合料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系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通电时间从12 h增加到36 h,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系数先增大后减小,表明混凝土内存在一种愈合和密封机制,从而增强了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加入硅灰和粉煤灰后,非稳态氯离子渗透系数明显降低,当硅灰和粉煤灰掺量分别为15%和30%时,该系数分别降至59.9%和49.5%.与对照组相比,在24 h和36 h后,系数水平分别降低了 39.49%和46.87%.此外,通电时间的延长和矿物掺合料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自密实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硅灰粉煤灰

    μCT图像中优化提取水泥基材料碳化裂缝的方法研究

    刘文鹏任志丽凌立肖浩轩...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在自然界中可能受到碳化侵蚀,碳化后混凝土体积收缩,甚至产生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采用微米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μm Computed Tomography,μCT),无损检测水泥基材料内部特征.从水泥基材料受到碳化侵蚀导致内部产生裂缝着手,提取水泥基材料碳化裂缝,从而量化表征水泥基材料在碳化侵蚀过程中的裂缝发展.传统的阈值分割技术适用于提取粗裂缝,对微细裂缝提取效果不佳,且无法避免孔隙及未碳化区的干扰.因此,将眼球血管分割技术(B-COSFIRE)引入μCT图片中尝试进行裂缝分割提取.结果表明:眼球血管分割技术的引入,能够准确识别粗细裂缝并提取而不受孔隙及未碳化区的干扰.该方法的引进使得裂缝提取的效率显著提升.

    μCT碳化开裂眼球血管分割技术

    基于纳米氧化镁改性粉煤灰混凝土的膨胀变形研究

    刘荣桂张帅涛徐超杰
    80-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氧化镁已作为一种新型膨胀剂被用于水泥基材料中,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变形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将4%和6%的纳米氧化镁与10%和20%的粉煤灰进行复掺对混凝土的膨胀变形(自由膨胀变形与限制膨胀变形)和抗裂性能(弹强比与抗裂性指标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镁掺量的增大,混凝土试件的膨胀变形随之增大;复掺掺量10%的粉煤灰混凝土试件的膨胀变形效果较20%更好.在120 d龄期内,纳米氧化镁改性粉煤灰混凝土的抗裂性先略微下降再大幅度提高,复掺6%纳米氧化镁与10%粉煤灰的改性混凝土的抗裂性最佳.

    纳米氧化镁粉煤灰膨胀变形抗裂性指标

    再生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杨晓凤唐帅彭龙贵黄久双...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研究了再生玻璃纤维对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以及抗冻性能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掺入纤维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其中纤维掺量从4~12 kg/m3的区间,抗压强度增长速率最快,同比增幅分别为15.9%和24.8%.经过200次冻融循环后,普通试件动弹性模量降至34.9%,已达到冻融破坏规范;而掺入纤维的试件,在300次冻融循环后,动弹性模量分别为62.0%、70.9%、96.3%、96.5%、96.8%,抗冻等级均达到F300.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探讨纤维增强效果的机理发现再生玻璃纤维增强了骨料表面结构和界面结合状态,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特征,相较于C30普通混凝土,再生玻璃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冻融性都得到显著增强.

    再生玻璃纤维抗压强度微观形貌混凝土抗冻性能

    PVA纤维改善内养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力学与抗裂性能分析

    栾利强宋星君江永盛余和德...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硫铝酸盐水泥基修复材料易开裂的问题,以及弥补高吸水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SAP)带来的强度缺陷,引入聚乙烯醇纤维,借助响应面法优化聚乙烯醇纤维/SAP硫铝酸盐水泥基体系.再依据干缩试验、断裂能试验,明确优化后,两种材料的协同作用对体系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抗折强度随聚乙烯纤维的加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纤维长度为12 mm,掺量为1.65%,分散剂掺量为0.22%时,提升效果最佳;纤维与SAP组较常规组收缩率降低了 65.12%,断裂能提高了11.77倍,证明纤维与SAP的协同作用,对修复材料性能改善具有积极效应.

    响应面法高吸水聚合物-聚乙烯醇纤维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微观分析

    碳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王晓刚冯玮丁永灿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生混凝土的原材料来自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其中含有过多的杂质、劣质骨料等,严重影响再生混凝土的致密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导致力学性能的不稳定.为改变再生混凝土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缺陷,整体提升再生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制备不同碳纤维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并使用仪器设备测试该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分散后的碳纤维掺量分别为0、0.15%、0.25%、0.45%,利用再生骨料及不同掺量碳纤维制备再生混凝土试件,根据碳纤维掺量将标记为试件SJ1、SJ2、SJ3、SJ4,利用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试各个试件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碳纤维掺量下,能够有效减小再生混凝土试件微观孔洞大小,碳纤维掺量为0.45%的SJ4再生混凝土试件微观孔洞大小为1~2 mm,增加了再生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内聚力,从而提高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尽管0.15%、0.25%掺量碳纤维的SJ2和SJ3也能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与抗弯强度,但是0.45%掺量碳纤维的SJ4提升再生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效果更好.

    不同碳纤维掺量再生混凝土材料再生骨料抗压强度力学性能抑制裂缝

    双掺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性能研究

    薛璐王冬王磊陈春红...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双掺再生粗骨料(RCA)和再生细骨料(RFA)制备再生混凝土(RAC),RCA取代率为50%、70%,RFA取代率为0、15%、30%、45%、60%,分析了不同双掺RCA、RFA取代率下RAC的28 d抗压强度、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析RAC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在干湿循环下的性能演化规律,研究其抗氯盐侵蚀性能.结果表明:双掺RCA、RFA降低了RAC的28 d抗压强度,增加了 RAC的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双掺RCA、RFA取代率为70%、60%时,RAC的28 d抗压强度仅为天然混凝土(NAC)的90.26%,其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NAC的2.74倍和1.91倍.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RAC的抗压强度、质量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干湿循环40次后,双掺RCA、RFA取代率为70%、60%的RAC抗压强度、质量和相对动弹型模量分别较NAC分别降低了 43.96%、2.21%、16.00%.基于RAC抗氯盐侵蚀的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可得,RCA取代率为50%,RFA取代率低于30%;或RCA取代率为70%,不掺加RFA,RAC抗氯盐侵蚀性能较好.

    再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

    纳米水化硅酸钙对水泥早期水化及强度的影响

    陈稳张心源倪陈新苏昂...
    103-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水化硅酸钙由于能极大地促进水泥早期的水化速度而被广大学者研究,但大多研究均针对纯水泥,对于其在复合胶凝材料体系中的应用研究却很少.通过微量热、XRD、MIP、电导率、胶砂强度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纳米水化硅酸钙对纯水泥、掺粉煤灰和矿粉3个体系早期水化进程和强度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水化硅酸钙对水泥早期的水化进程有明显的加速效果,特别是12 h之前的水化龄期,这种加速效果持续到24 h后变得不明显.纳米水化硅酸钙能加速C3S和C3A矿物1 d前的反应速率,3 d后C3S的反应速率降低,其矿物含量高于对比样.纳米水化硅酸钙使得水泥12 h胶砂抗压强度提升100%以上,对后期水泥抗压强度没有明显影响.

    纳米水化硅酸钙水化进程水化产物早期强度矿物掺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