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黄玮

双月刊

1006-8414

hnyf@hncdc.com.cn或hnyfj@126.com

0371-68089029,68089260

450016

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南路105号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Journal Hen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旨在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本刊以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6-2023年郑州市二七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现状

    王洁杨菊王晓
    686-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郑州市二七区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情况,提出加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管理的措施.方法 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郑州市二七区2016-2023年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23年,郑州市二七区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2 424 841剂次,平均使用率为2 948.92剂次/万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品种从19种增加至25种,接种剂次数从2016年的56 795剂次上升至2023年558 367剂次.人均接种剂次数从2016年的614.33剂次/万人上升至2023年的5 242.39剂次/万人.非免疫规划疫苗替代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率由2016年的24.14%上升至2023年的38.73%.结论 2016-2023年,郑州市二七区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呈逐年增加趋势,这表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加强非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并考虑及时扩大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

    非免疫规划疫苗疫苗接种接种率

    2016-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A(H1N1)pdm09流感病毒基因特征

    杨洁卫成刘天福张毅珍...
    69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A(H1N1)pdm09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m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的进化特征、抗原及受体结合位点变异及其遗传进展.方法 选取2016-2023年三门峡市分离的24株A(H1N1)pdm09流感病毒毒株,提取核酸后对流感病毒全基因组进行二代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A、NA基因特征,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16-2023年A(H1N1)pdm09流感病毒毒株的HA、NA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相对于A/California/07/2009参考株逐年降低,与当年疫苗推荐株相比,同源性仍保持在96%以上,属于6B.1和6B.2分支,且不断进化出6B.1A、6B.1A.5、6B.1A.7等亚分支.与参考株相比,HA1蛋白表现出60个氨基酸突变,在抗原决定簇中有11个突变位点;NA蛋白13个抗原决定簇和药物结合位点共发生45个氨基酸突变.2023年的毒株在HA上发现了 8个新的突变位点,包括位于HA抗原决定簇内的A186T、Q189E突变;NA蛋白中出现2个新的突变位点V453M、K469N.在23株毒株中发现了 HA1蛋白的Sa抗原决定簇内的162位(162NQSY或162NQT)的额外糖基化位点,其中所有毒株在NA蛋白的42位(NQS)新增1个糖基化位点.结论 三门峡市分离的A(H1N1)pdm09流感病毒毒株的HA和NA基因持续发生氨基酸位点变异和糖基化位点增加,这些发现表明加强流感毒株型别及突变监测的必要性.

    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抗原决定簇变异位点进化树

    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基因特征

    王伟伟张相萍侯自员李文杰...
    698-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安阳市2022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基因特征,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测序技术对2022年安阳市17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分析基因特征.结果 安阳市17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7%~100.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1%~100.0%;与疫苗株A/Cambodia/e0826360/2020(H3N2)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7%~99.4%,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6.9%~98.6%.17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离株均属于3C.2a1b.2a.1a.1分支,与疫苗株A/Cambodia/e0826360/2020(H3N2)相比,HA基因共发生16处氨基酸位点变异,但变异位点均没有在HA抗原决定簇和RBS的位置;NA基因共发生13处氨基酸位点变异,与目前已知报道的耐药相关的变异位点不同,HA和NA潜在N-糖基化位点在数量和位置上均发生变化.结论 2022年安阳市甲型H3N2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异;但HA和NA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提示仍需加强对甲型H3N2流感病毒分子水平的动态监测.

    甲型H3N2流感病毒HA基因NA基因进化分析

    2022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现况调查

    马岚任宏伟
    705-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洛阳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与管理工作的状况,为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制定和建立有效防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按照"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要求抽取洛阳市中小学校169所,通过现场监督检查、填写调查打分表等方式了解学校传染病的防控管理状况,并分析结果.结果 2022年洛阳市169所中小学校中,寄宿制学校和学生人数超过600人的学校111所,卫生室配置率为22.52%,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率为24.32%;城区中小学校卫生室和专技人员配置率均高于县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80、4.668,P均<0.05).95.86%的学校成立有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城区中小学校高于县乡(x2=3.868,P<0.05).100.00%的学校均建立有专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度,城区中小学校晨检、病愈复课制度和记录的达标率均高于县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304、4.431,P均<0.05).98.81%的学校制定有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城区,79.29%开展培训及演练.结论 洛阳市中小学校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尤其是卫生室和校医配置亟待解决.传染病防控制度的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等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

    河南省22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特征及基因分型

    宋继军马杰崔二平霍玉奇...
    709-713,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2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登革病毒(DENV)E基因分子特征,为疾病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22年于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住院的登革热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荧光PCR进行DENV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标本的RNA反转录成cDNA,再利用PCR扩增E基因序列,进行基因测序拼接后,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2例登革热确诊病例中,其中20例为境外输入病例,来自东南亚(17例,77.3%)和非洲(3例,13.7%),其余2例分别来自广东和云南.男性18例,年龄以18~50岁为主(18例,81.8%);14例(63.6%)发病时间集中在7-11月.临床症状以发热(22例,100.0%)、头痛(13例,59.1%)、肌肉/关节痛(8例,36.4%).DENV核酸阳性20例(90.9%),成功获得17条DENVE基因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1株属于DENV-1 Ⅰ型E基因型,与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中国广东、中国云南等地的流行毒株具有96.6%~100.0%核苷酸序列间同源性;4株和1株毒株中分别鉴定出DENV-2全球型及亚洲Ⅱ型,E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同源性为93.3%~99.9%,与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等地的流行毒株距离最近;1株DENV-3 Ⅲ型,在基因上与泰国流行毒株的距离最近.结论 河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流行型别以DENV-1为主.应加强针对性的监测和防控措施,以遏制输入性登革热的潜在的本地传播.

    登革病毒登革热E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全血铅的方法改进

    郑雯赵新涛
    714-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改进酸脱蛋白-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体血液中铅的方法.方法 血样标本经酸脱蛋白处理后,用1.00 g/100 mL磷酸二氢铵溶液做基体改进剂,优化石墨炉升温程序,选用Zeeman 2磁场背景校正方式,采用自动进样器配制标准系列,仪器自动扣除试剂空白,在283.3 nm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结果 本方法在50.0~5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不同浓度血铅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8%~2.08%,不同浓度标准物质检测结果均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加标回收率为104.9%~106.8%.结论 改进后酸脱蛋白-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液中的铅,操作简单,干扰小,方法精密度高于国标方法,准确度符合国家规定,适合血液样本中铅含量的测定.

    血铅检测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不同级别宫颈病变阴道微生态特征分析

    乔晓亮贺小红赵国红杜小雨...
    718-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环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检查的300例宫颈疾病患者和60例普通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HR-HPV检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HR-HPV感染情况、乳酸菌减少情况、脯氨酸氨基肽酶(GADP)、白细胞酯酶(LE)、阴道pH值和阴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300例宫颈疾病患者包括慢性宫颈炎10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6例、宫颈鳞癌(SCC)32例.SCC组、HSIL组和LSIL组患者HR-HPV阳性率分别为81.3%、53.9%和33.3%,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13.7%(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阴道pH值>4.5,阴道菌群密度Ⅲ、Ⅳ级与HR-HPV感染有相关性(r分别为0.520,0.501和0.487,P均<0.05).结论 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出现了异常变化,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

    阴道微生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

    2019-2023年河南省某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分析

    郭辽朴黄道靖赵桂让张小然...
    722-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市食品样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nic Escherichia coli,DEC)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分布,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河南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对2019-2023年某市采集的339份食品样本进行分析,对DEC进行分离、鉴定和基因分型,并做毒力基因分型.结果 食品样本中DEC总检出率为9.7%(33/339),不同年份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26,P<0.05).不同食品类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95,P<0.05),其中生鲜肉类食品检出率最高(20.4%);散装食品检出率高于包装食品(x2=29.364,P<0.05).分离鉴定出36株D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是优势毒力株,携带毒力基因以集聚热稳定性毒素A基因和肠定植因子基因为主.结论 某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污染较严重,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是食品污染的优势毒力株.

    食品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食源性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