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俯卧位气管插管及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在ERCP高龄患者中的可行性

    代彦文侯铁柱代彦哲朱燕...
    1965-1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俯卧位气管插管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疗术(ERCP)高龄患者中的可行性及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560例ERCP手术高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0例.观察组左侧俯卧,摆好体位后诱导插管.对照组仰卧位诱导插管,插管完成后调整为左侧俯卧位.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置入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记录张口度、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损伤、摆体位并发症和手术时间及诱导前、气管插管时、摆体位时、术中和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采用数字X线分析肺不张、气胸等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张口度、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损伤、手术时间、肺部并发症及诱导前、气管插管时、术中、术后的MAP、HP和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摆体位时MAP波动较小及摆体位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ERCP高龄患者俯卧位下气管插管是可行的,并发症少,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对高龄患者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俯卧位气管插管呼气末正压通气高龄患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赵顺鑫杨磊王红民
    1970-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 SAHS)伴焦虑抑郁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探讨OSAHS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2例OSAHS伴焦虑抑郁患者(DA组)和75例单纯OSAHS患者(S组),对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SG)、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细胞因子进行分析.结果 DA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平均时间(Amean)、IL-18、IL-6和TNF-α水平高于S组,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mean)和INF-γ水平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HAMD评分与IL-18、TNF-α水平和AHI呈正相关(r=0.296、0.250、0.238,P<0.05),HAMA 评分与 IL-6 水平呈正相关(r=0.295,P<0.05),AHI 与IL-18水平呈正相关(r=0.357,P<0.05)o结论OSAHS伴焦虑抑郁患者症状更重、细胞因子水平存在着异常.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途径可能与OSASH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有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细胞因子焦虑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期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赵淑芝赵福涛孙艺茹李聪慧...
    1974-1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期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其早期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荣康医院收治的345例BD患者,以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评估患者自杀风险,分析BD抑郁期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自杀风险.结果 345例BD患者BSI-CV平均分为(22.45±4.91)分,其中自杀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患者分别占比54.20%、27.54%、18.26%.重度抑郁、自杀家族史、重大精神创伤、额叶α波不对称、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YMRS)评分、冲动性量表(BIS-11)评分、童年创伤问卷(CTQ)评分、痛苦表露指表(DDI)评分均是BD抑郁期自杀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校准曲线、ROC曲线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在内部、外部验证数据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论 BD抑郁期患者自杀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并与重大精神创伤、CTQ评分、BIS-11评分等因素相关,临床可依据以上分析预测患者自杀风险,并对症实施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自杀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自杀风险狂躁预测列线图

    血清TXNIP、sTREM-1、BMP-7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

    冯莉马瑞雪张悦刘强...
    1978-1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1例PNS患者为研究组,同期9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TXNIP、sTREM-1、BMP-7、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比较复发和未复发患者(入院时、治疗3个月、6个月后)血清各指标水平;分析治疗后血清各指标水平联合预测PNS患者复发的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复发危险度.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TXNIP、sTREM-1高于对照组,血清BMP-7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研究组血清BUN、Scr、UA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血清TXNIP、sTREM-1水平与BUN、Scr、UA水平均呈正相关,血清BMP-7水平与BUN、Scr、UA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入院时、治疗3个月、6个月后复发患者血清TXNIP、sTREM-1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BMP-7水平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治疗3、6个月后血清各指标联合预测PNS患者复发价值大于单独预测;治疗3、6个月后血清各指标高水平患者复发危险度是低水平的1.906、2.114、0.581倍/2.571、3.222、0.480倍.结论 血清TXNIP、sTREM-1、BMP-7水平与PNS患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PNS病情转归的有效指标.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转归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骨形态发生蛋白-7

    ADC值、FA值与T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ACI的预测价值

    靳科菲高俊刘晓伟徐建林...
    1982-1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表现扩散系统(ADC)值、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向异性分数(FA)值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TIA患者,均进行DWI、DTI检查.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TIA患者ADC值、FA值,分析ADC值、FA值与TIA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根据TIA患者入院治疗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和非ACI组,分析ADC值、FA值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ACI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管狭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TIA患者ADC值、FA值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TIA患者ADC值、FA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86、-0.679,P<0.05);非ACI组ADC值、FA值高于ACI组(P<0.05);ADC值与FA值联合检测预测TIA患者发生ACI的AUC、敏感度均高于DC值、FA值单独检测(P<0.05).结论 ADC值、FA值可用于评估TIA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且联合检测对TIA患者发生AC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常可通过DWI检查和DTI检查获取ADC值、FA值,用于评估TIA患者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并预测ACI发生的可能性,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进而减少ACI的发生,改善TIA患者的预后.

    弥散加权成像参数表现扩散系统弥散张量成像向异性分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变化及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预后的预测价值

    韩艳平菅广敏边菁刘红春...
    1986-1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可溶性B7-H4(sB7-H4)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例接受ESD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围手术期(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术后接受为期1 a随访,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22例)与未复发组(2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TK1、STAT1、sB7-H4水平.评价血清TK1、STAT1、B7-H4水平预测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TK1、sB7-H4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血清STAT1水平>术后3 d>术前(P<0.05).复发组术后3、7 d的血清TK1、sB7-H4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STAT1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P<0.05).术后3、7 d血清TK1、sB7-H4、STAT1联合预测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944,均大于各时间点三项血清指标单独预测,且术后7 d预测价值更高,此时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91%、86.33%.结论 血清TK1、sB7-H4、STAT1水平变化与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且在临床早期预测患者术后复发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复发胸苷激酶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共刺激分子B7-H4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郑婷婷谢娜袁萍李玉生...
    1990-1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84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并建立XGBoost模型,分析该模型对继发癫痫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84例脑梗死后未继发癫痫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研究组癫痫发作情况.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建立XGBoost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分别评价该模型对继发癫痫的预测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早发性癫痫51例、迟发性癫痫33例,单次发作56例、反复发作28例;较大梗死面积、颈动脉循环系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机械取栓、出血转化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升高是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XGBoost模型依据不同危险因素进行重要度评分排序,依次分别为梗死面积、Lp-PLA2水平、NIHSS评分、sIL-2R水平、出血转化、NSE水平、机械取栓、Hcy水平、受累动脉系统;XGBoost模型预测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7.015,P=0.541).结论 梗死面积增大、颈动脉循环系统、NIHSS评分增加、机械取栓、出血转化及血清Hcy、NSE、sIL-2R、Lp-PLA2水平升高是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建立XGBoost模型有助于筛选高危人群,该模型对继发癫痫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防治脑梗死后继发癫痫.

    脑梗死继发性癫痫影响因素XGBoost模型预测价值

    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NLR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杨雅阁郑晓永王静
    1994-1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血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联系.方法 选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5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降低分为轻度胰腺炎(MAP,24例)组、中重度胰腺炎(MSAP,26例)、重症胰腺炎(SAP,32例),同时,根据其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16例)、预后良好组(66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PCT、D-D、NLR水平差异,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PCT、D-D、NLR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PCT、D-D、NLR单独、联合鉴别病情与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 3组患者PCT、D-D、NL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CT、D-D、NLR水平>MSAP组>MAP组(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PCT、D-D、NLR水平更高(P<0.05).PCT、D-D、NLR与病情、预后呈相关性,与病情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PCT、D-D、NLR单独、联合鉴别重症胰腺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75、0.868、0.932,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PCT、D-D、NLR单独、联合预测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755、0.821、0.817,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结论 PCT、D-D、NLR水平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程度及预后存在紧密联系,重症患者及预后不良患者PCT、D-D、NLR水平相对更高,三项指标单独、联合鉴别病情、预测预后均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血降钙素原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清D-D、GSP、HbA1c水平对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高萃崔金全邵文嘉
    1997-2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在妊娠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11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17例体检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分析入院时血清D-D、GSP、HbA1c水平与HOMA-IR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GSP联合HbA1c水平检测对妊娠糖尿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HOMA-IR均升高(P<0.05).不同病情程度孕妇的血清D-D、GSP、HbA1c水平及HOMA-IR指数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血清D-D、GSP、HbA1c水平与HOMA-IR均呈正相关(r=0.671、0.715、0.696,P<0.05).产检时血清D-D、GSP、HbA1c水平联合诊断中度、重度妊娠糖尿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73,最佳敏感度分别为95.64%、96.30%,特异度分别为76.12%、78.26%.结论 血清D-D、GSP、HbA1c水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妊娠糖尿病病情程度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D-二聚体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妊娠糖尿病

    Focus超声刀与传统方法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余武林周斌张小龙
    2001-2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Focus超声刀与传统方法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信阳市人民医院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且随访至2023年6月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比围手术期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钙(Ca2+)、甲状旁腺激素(PT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 WBC、CRP和术后12、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Ca2+、PTH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ocus超声刀与传统方法相比,前者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减轻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Focus超声刀传统方法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