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仿真胃模型训练器装置序贯临床实践在消化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价值及可行性,以期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及模式.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在读的消化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60名.60名学员在训练前均进行胃镜操作的基础学习.随机抽取30名学员进行如下训练:Ⅰ组采用仿真胃模型训练器装置联合表象训练,Ⅱ组采用仿真胃模型训练器装置训练,Ⅲ组为对照组进行胃镜操作的基础学习.完成训练后,在仿真胃模型训练器装置上进行操作并记录评分,比较3组的考核成绩.余下的30名学员进行如下训练:A组进行仿真胃模型训练器装置序贯离体猪胃训练,B组使用仿真胃模型训练器装置训练,C组为对照组进行胃镜操作的基础学习.完成训练后,3组学员均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10例退镜练习,随后学员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通过咽部、幽门、插入十二指肠降段的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等评分,比较3组的考核成绩.结果 对比Ⅰ、Ⅱ、Ⅲ 3组学员仿真胃模型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考核总分、准确性、安全性、操作时间评分均优于Ⅱ组(P<0.05),而在残气量和患者舒适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相比,Ⅰ组在所有评分指标上优于Ⅲ组(P<0.05);而Ⅱ组在准确性、安全性、残气量、患者舒适度和操作时间方面均优于Ⅲ组(P<0.05);此外,对比A、B、C 3组学员的胃镜操作成绩,发现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通过咽部、降部的成功率以及到达咽部、降部的时间和舒适度评分上均高于B组(P<0.017),而在通过幽门的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通过咽部、幽门、降部的成功率以及到达咽部、幽门、降部的时间和舒适度评分上均高于C组(P<0.05).结论 采用仿真胃模型训练器显著提升了培训效果,加入表象训练进一步增强了在仿真胃模型训练器上学习胃镜技能的效果,并且这种方法易实施、易掌握,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教学辅助方法;采用仿真胃模型训练器序贯离体猪胃和临床实践显著提升了通过咽部、幽门、插入十二指肠降段的成功率,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使用仿真胃模型训练器序贯离体猪胃和临床实践是一种更贴近实际临床操作的训练模式,呈现更出色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