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3-2020年新乡市中心医院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

    和小颖齐攀徐升衡瑞娟...
    2689-2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3-2020年新乡市中心医院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趋势,为新乡市乳腺癌的防治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2003-2020年首次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乳腺癌患者数据库.回顾性分析医院女性乳腺癌住院患者例数、确诊年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手术方式等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共收治5 451例女性乳腺癌住院患者,对5 097例患者纳入年龄分析,确诊中位年龄为52岁,46~50岁为高发年龄段(948例,17.39%);≤35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占比为5.32%(271例),≤25岁(极年轻乳腺癌患者)占比为0.24%(12例);确诊时临床分期以Ⅰ期(24.91%)、Ⅱ期(49.44%)为主;将有完整、准确病理资料的3 947例患者纳入分子分型分析,Luminal型2 838例(71.90%)、三阴型590例(14.95%)、HER-2阳性型519例(13.15%);手术方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2010年出现了保乳手术,保乳手术占比从2010年的0.36%上升到2020年的21.91%,2015年开始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实施占比从2015年的13.54%上升到2020年的57.57%.结论 2003-2020年新乡市中心医院女性乳腺癌住院患者例数呈逐年递增趋势,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确诊中位年龄呈递增的趋势,年轻乳腺癌患者占比变化趋势稳定,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Ⅰ期占比有所上升,Ⅲ期占比呈下降趋势,0期和Ⅳ期占比趋势变化保持平稳,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占比最高,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手术占比逐年增多.

    乳腺癌单中心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

    中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及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尿动力学特点

    张艳吕磊张瑞莉贾亮花...
    2694-2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及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学中心2020年11月至2023年6月尿动力学资料完整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3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压力流率Schaefer列线图将患者分为DU组、BOO组、DU+BOO组和对照组.对组间尿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DU组67例,BOO组144例,DU+BOO组70例,对照组36例,4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组较对照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排空率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DU组较BOO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膀胱出口梗阻因子(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DU组较DU+BOO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最大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结论 中老年DU男性主要尿动力学特点为充盈期膀胱感觉降低,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低和排尿时腹压增高,合并BOO者则残余尿量增多,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高,而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排空率低,应及时给予治疗.

    中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特点

    抑制自噬加重脑死亡状态下肝细胞损伤

    李月霞石慧娟曹胜利
    2698-2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凋亡和自噬在脑死亡状态下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脑死亡组采用缓慢间歇颅内加压法诱导脑死亡,并且维持脑死亡状态6 h;对假手术组进行颅内置管,但是不进行脑死亡的诱导;对脑死亡+自噬抑制剂组诱导脑死亡前1 h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建立并维持脑死亡状态6 h;对脑死亡+空白溶剂组诱导脑死亡前1 h腹腔注射空白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建立并维持脑死亡状态6 h.造模完成后,取大鼠静脉血及肝脏标本.通过荧光定量qPCR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C3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在肝组织中分布和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死亡组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上升,肝细胞凋亡加重;自噬相关基因LC3表达上调(P<0.05);与脑死亡+空白溶剂组相比,脑死亡组凋亡相关基因及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死亡+空白溶剂组相比,脑死亡+自噬抑制剂组中LC3表达下调(P<0.05),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增加(P<0.05),并且肝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并介导脑死亡状态下的肝细胞损伤,自噬能减轻脑死亡状态下的肝细胞损伤.

    脑死亡肝细胞凋亡自噬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现状、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李聪李阳阳田振宇
    2701-2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现状、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六病区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80例,以术后5 d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收集汇总所有临床数据,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谵妄发生相关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预后情况.结果 11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32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占比29.1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酗酒史、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术后当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ICU 6 h内平均动脉压、ICU 6 h内局部脑氧饱和度为谵妄发生相关因素(P<0.05).年龄增长、酗酒史、ICU6 h内平均动脉压、ICU 6 h内局部脑氧饱和度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非谵妄组对比,谵妄组ICU内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高,且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年龄增长、长期酗酒史、ICU 6 h内平均动脉压和ICU 6 h内局部脑氧饱和度均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发生现状相关因素干预措施

    心力衰竭患者ICD植入治疗替代决策者决策困境现状及影响因素

    段娟王颖
    2705-2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治疗替代决策者的决策困境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就诊的ICD植入治疗患者及其替代决策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及代理决策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及患者疾病相关资料,由研究者代理患者填写中文简化版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由替代决策者填写决策困境量表、决策参与期待量表、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状态焦虑问卷,分析状态焦虑得分、维克森林医师信任得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与决策困境的相关性,分析人口学特征与疾病特征与决策困境的关系,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决策困境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48例心力衰竭ICD植入治疗患者的替代决策者,决策者决策困境得分为(36.03±8.79)分,70.95%的替代决策者得分≥25分,存在决策困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决策困境的影响因素包括替代决策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月收入、替代决策者角色、与患者关系、疾病了解程度、患者医疗保险类型、是否参与决策、病程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健康水平(KCCQ得分)、替代决策者焦虑水平、对医生的信任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与决策困境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决策困境的影响因素包括替代决策者焦虑水平、对医生的信任水平、社会支持水平、月收入及患者病程.结论 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ICD植入治疗替代决策者存在决策困境,医护人员在进行ICD植入手术知情同意沟通时应关注替代决策者的心理特征、调动决策者的社会支持力量,采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必要时采取决策辅助工具进行决策辅助.

    心力衰竭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替代决策者决策困境

    护士变化疲劳的概念分析

    张凤佩杨卫红
    2711-2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Walker和Avant经典概念分析法分析护士变化疲劳的概念及其内在属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等数据库中护士变化疲劳的相关文献,采用Walker和Avant概念分析方法对护士变化疲劳的概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分析出护士变化疲劳的定义属性为护士对变化的适应障碍和持续的变化所引起的职业倦怠.前置因素为快速和持续的变化、对变化失去控制、工作强度的增加.后果包括个人产生情感疲乏、倦怠等,离职率增加,满意度降低等.结论 医疗场所频繁变化使护士产生了变化疲劳,管理者应当意识到变化疲劳对护士及护理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构建针对高风险人群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及组织承诺.

    护士变化疲劳职业倦怠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社会疏离体验的质性研究

    魏伟李楚阳杜文婷陈成群...
    2715-2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社会疏离的真实感受,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2022年7月15日-30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的1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CI后存在社会疏离现象,疏离感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9个亚主题.(1)患者主观的疏离感受:对疾病的不确定性、体会较少来自同龄人的情感共鸣、对家庭和家人的负疚感对疾病的错误认知.(2)客观的疏离:生活方式的改变、丧偶及同龄朋友的减少、医疗救助的不便利.(3)自我接纳,主动寻求积极救助:自我照顾让家人安心、社区支持和病友交流、信任医护及定期复查.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CI后,由于患者主客观的疏离感受导致对未来的担忧以及社交关系的疏远.医务工作者应积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缓解患者的社会疏离感.

    冠心病老年社会疏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质性研究

    经皮置管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支持撤机后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郭燕
    2721-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置管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支持(V-A ECMO)撤机后的血管事件和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77例成功撤机的V-AECMO患者.将发生血管事件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撤机后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5-2023年,共有124例患者成功撤机,其中77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15例(15/77,19.48%)发生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CaDVT);7例出现动脉血管并发症(9/77,9.09%),其中3例为下肢动脉闭塞,涉及双侧胫前动脉、双侧胫后动脉远端和足背动脉节段,2例为股动脉血栓,均接受了动脉取栓术,2例为股动脉瘤.年龄≥60岁、ECMO前6 h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ECMO运行时间、ECMO撤机后感染与血管并发症相关.结论 V-A ECMO患者撤机后的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和动脉并发症.年龄≥60岁、ECMO运行时间和ECMO撤机后感染是撤机后发生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撤机血管事件相关因素

    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患者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的检测意义

    白洁贾中春张鹏凯张泽庆...
    2727-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并发肌少症(SP)患者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和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56例为对象,分为SP组(单纯SP,46例)、糖尿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69例)、糖尿病+SP组(2型糖尿病并发SP,54例),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SP的预测价值.结果 各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糖尿病组、糖尿病+SP组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鸢尾素、25(OH)V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SP组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高于SP组、糖尿病组,鸢尾素、25(OH)VD水平低于SP组、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HbA1c、TG和趋化素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鸢尾素、25(OH)VD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检测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SP的AUC值分别为0.712、0.770、0.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SP患者的外周血趋化素水平偏高,鸢尾素、25(OH)VD水平偏低;趋化素、鸢尾素、25(OH)VD水平变化与SP发病密切相关,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2型糖尿病并发SP的风险评估.

    2型糖尿病肌少症趋化素鸢尾素25羟维生素D

    胃癌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cl-2表达的影响

    刘松杰徐兵赵健贾磊...
    2731-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人类疱疹(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病毒编码小分子RNA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53、Bcl-2 mRNA表达,分析EB病毒感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组织p53、Bcl-2表达的关系.结果 7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EB病毒阳性率为27.63%(21/76),邻近癌旁组织标本中EB病毒阳性率为4.29%(3/76),胃癌患者癌组织EB病毒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EB病毒阴性的胃癌患者比,EB病毒阳性患者中病灶位于近端胃、组织浸至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的占比较多(P<0.05);胃癌患者癌组织p53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EB病毒感染胃癌患者癌组织p53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未感染胃癌患者(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与胃癌患者近端胃病变、组织浸至浆膜层及有淋巴结转移有关,EB病毒可能通过驱动宿主p53基因甲基化来上调p53表达,与Bcl-2协同促进癌细胞生长,这些可能为临床提供胃癌诊疗评估因子及免疫治疗新靶点.

    胃癌人类疱疹病毒p53B淋巴细胞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