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与p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陈慧萍张瑞珍章纳任景丽...
    3457-3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7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58岁,多为男性且吸烟者;影像显示为外周型肿块.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嗜酸性,核分裂象>10个/10HPF;3例可见脉管内癌栓.同一群肿瘤细胞同时表达TTF-1和p40,CK7、p63、CK5/6和napsinA呈灶性或弥漫表达,增殖指数Ki-67阳性10%~90%.2例采用ARMS-PCR法分别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8号外显子G719A/S/C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1例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到TPM3-ROS1融合突变和ROS1(G2032R)突变.随访1~46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22、46个月死亡,3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或脑转移.结论 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进展快,预后差,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实体.

    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P40共表达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梅黄鹂宋梦瑶潘娜...
    3461-3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中文和外文数据库关于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PD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分别由2名独立评估员进行,有效数据则使用RevMan 5.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收集病例797例,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寒凝血瘀型PD患者,使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在总有效率、中医症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前列腺素E2(PGE2)方面相较于单纯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凝血瘀型PD患者服用少腹逐瘀汤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少腹逐瘀汤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联合指引下解剖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效果

    白中乐白雪洋洪晋王琎...
    3465-3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联合指引下解剖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的36例患者的资料,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室性早搏来源于RVOT,根据术中室性早搏数量多少灵活采用激动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找到靶点进行对应肺动脉根部瓣下和瓣上联合消融,分析该方法即刻及3个月成功率.结果 术中室性早搏数量少的患者也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导管消融术并取得满意的远期效果.结论 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联合指引下解剖消融治疗特发性RVOT室性早搏临床可行,效果较好.

    室性早搏激动标测起搏标测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

    老年夫妻电子健康素养对自我感知老化影响的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张宝凤杨展唐姗钐赵珂...
    3469-3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成对样本数据的主客体互倚性模型,探讨老年夫妻双方电子健康素养和自我感知老化的主客体模式.方法 便利抽取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老年人及其配偶(共248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进行调查,建立电子健康素养对自我感知老化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 老年夫妻电子健康素养得分(22.72±6.12)分,自我感知老化得分(49.49±7.42)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夫妻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感知老化及各维度呈负相关.丈夫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2.73±6.20)分,自我感知老化得分为(49.77±6.85)分;妻子电子健康素养得分(22.71±6.05)分,自我感知老化得分为(49.20±7.95)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妻子与丈夫之间的电子健康素养呈正相关;在主体效应层面,妻子的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感知老化呈负相关,丈夫的电子健康素养与自我感知老化呈负相关;在客体效应层面,妻子的电子健康素养与丈夫自我感知老化呈负相关,丈夫的电子健康素养与妻子自我感知老化呈负相关.基于主客体互倚性模型,老年夫妻的电子健康素养负向预测自身自我感知老化(主体效应),同时也负向预测配偶自我感知老化(客体效应).丈夫电子健康素养对自我感知老化影响路径系数为-0.561(P<0.001),妻子电子健康素养对其自身自我感知老化影响路径系数为-0.702(P<0.001);丈夫电子健康素养对妻子自我感知老化影响路径系数为-0.161(P<0.05),妻子电子健康素养对丈夫自我感知老化影响路径系数为-0.144(P<0.05).结论 老年夫妻的电子健康素养和自我感知老化具有主客体互倚性,这种互倚性不仅表现为明显的主体效应,而且还表现出一定的客体效应.

    主客体互倚模型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感知老化

    METS-IR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

    孙继红刘恒道汤毅李海禹...
    3474-3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筛选了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49例,根据病史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为卒中组(482例)和对照组(367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ETS-IR水平与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处于METS-IR最低四分位数的受试者相比,处于METS-IR最高四分位数受试者患病风险增加93%(P=0.03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METS-IR最佳临界值为39.89.结论 METS-IR升高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随着METS-IR水平升高,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

    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高血压脑卒中胰岛素抵抗

    血清尿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杨琴王新新
    3478-3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尿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0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神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105例)与对照组(共9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尿酸、Cys C水平预测PSD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冠心病、房颤史、发病类型、发病至入院时间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尿酸和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尿酸水平和Cys C水平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血清尿酸浓度预测PSD的最临界值为317.251 μmol·L-1.血清Cys C浓度预测PSD的最佳临界值为2.155 mg·L-1.结论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PSD的发生无关;血清尿酸和Cys C水平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预测PSD发生的血清学指标.

    急性脑卒中抑郁症尿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碱性磷酸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王雪宋正坤张凤菊李锐...
    3481-3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引流术,62例)和观察组(VSD,62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转归、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疗效以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及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VSD技术对于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疗效更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

    负压封闭引流切开引流颌面部间隙感染老年患者

    Sphk1抑制剂PF543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吴佳玉智炎伟高梦月
    3486-3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PF543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并采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采用不同浓度的PF543处理并将其记为A组(0 μmol·L-1)、B组(10 µmol·L-1)、C组(20 μmol·L-1),另选取健康人体肺细胞作为对照组.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的Sphk1表达水平.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在不同浓度PF543作用下,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PF543作用下,A549细胞的凋亡率;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在不同浓度PF543作用下,A549细胞的Caspase-3、Ki67、Sphk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A组的Sphk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的Sphk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在同一培养时间下,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升高,且C组高于B组(P<0.05);在同一浓度下,培养时间越长,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越高(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A549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且C组低于B组(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Caspase-3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Ki67、Sphk1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B组(P<0.05).结论 Sph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PF543可下调A549细胞中Sphk1的表达水平,并且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以及促进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PF543可上调Caspase-3表达水平以促进细胞凋亡、下调Ki67表达水平以抑制细胞增殖.

    鞘氨醇激酶1PF543非小细胞肺癌凋亡增殖

    血清 CYFRA21-1、VEGF、AFP、CA19-9 和 SCC 水平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黄永杰赵铁锁李晓童李灵招...
    3490-3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另按2∶1比例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同期体检的43名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FRA21-1、VEGF、AFP、CA19-9和SCC水平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食管癌的价值.分析血清CYFRA21-1、VEGF、AFP、CA19-9和SCC水平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CYFRA21-1、VEGF、AFP、CA19-9和SC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FRA21-1、VEGF、AFP、CA19-9、SCC均是影响食管癌发病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FRA21-1、VEGF、AFP、CA19-9和SCC水平诊断食管癌的AUC分别为0.747、0.779、0.745、0.749、0.765,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数据诊断食管癌的AUC为0.855,敏感度为90.7%、特异性为98.5%.肿瘤≥3 cm患者血清CYFRA21-1、VEGF、AFP、CA19-9和SCC水平均高于肿瘤<3 cm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CYFRA21-1、VEGF、AFP、CA19-9和SCC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YFRA21-1、VEGF、AFP、CA19-9和SCC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血清CYFRA21-1、VEGF、AFP、CA19-9、SCC水平升高,且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食管癌的相关指标,且联合诊断价值更好.

    食管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鳞状细胞癌抗原诊断价值

    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沙丽王亚心赵燕李艳鑫...
    3494-3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模型对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75例冠心病患者,依据OPCABG术后5 d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发生组49例、未发生组12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对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法评价该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左心房容积指数、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为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80%、85.71%,且具有良好校准能力.结论 左心房容积指数、术后IABP辅助、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及术前NLR、血清GDF-15为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对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可依据该模型筛选高危人群,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

    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颤动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