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556-3p通过靶向结合DAB2IP抑制其表达在促进乳腺癌进展中的机制研究

    曹秋影李晶孙永敏吕春歌...
    4033-4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miR-556-3p在乳腺癌的表达变化,阐明miR-556-3p通过靶向结合DAB2IP促进乳腺癌进展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癌组织标本共计65例,同时纳入30例乳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Real-time PCR检测miR-556-3p在乳腺癌组织和对照组以及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变化规律;随访5 a,统计患者的生存率;体外实验中,利用MTT实验、transwell实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以及细胞转染等方法检测miR-556-3p对乳腺癌细胞的活性、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556-3p对DAB2IP和MAPK通路的影响,对miR-556-3p与DAB2IP的靶向关系采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结果 miR-556-3p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556-3p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miR-556-3p低表达患者;体外实验中,miR-556-3p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活力、侵袭呈正相关性;在MCF-10A、MCF-7细胞系中,过表达miR-556-3p后,细胞活力、侵袭增高,敲低miR-556-3p后,细胞活力、侵袭降低.DAB2IP的表达受miR-556-3p直接调控,过表达miR-556-3p后,乳腺癌细胞中DAB2IP、Er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敲低miR-556-3p后,以上蛋白水平增加.结论 miR-556-3p靶向结合DAB2IP3'-UTR区域,从而阻滞DAB2IP mRNA翻译,促进MCF-10A、MCF-7细胞的增殖,miR-556-3p在促进乳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为乳腺癌的靶向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乳腺癌miR-556-3pDAB2IP细胞增殖MCF-10A细胞系MAPK通路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局部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张厚云段永建
    4039-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靶向治疗局部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确诊的78例局部晚期HCC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TACE治疗,给予治疗组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联合TACE治疗.观察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两组异常凝血酶原(DC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ORR、DCR分别为56.41%、74.36%,高于对照组的33.33%、46.15%(P<0.05).治疗组血清DCP、GP73和AF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高血压、疲乏、关节肌肉痛和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11.6、18.5个月,长于对照组的7.2、13.8个月(P<0.05).结论 TACE联合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在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HCC患者中临床疗效可靠,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控可耐受,且可降低血清DCP、GP73和AFP表达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分子靶向治疗肿瘤标志物疗效评估

    iShim-DWI与SS-EPI在肺部占位性病变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张宏凯袁继武赵可可董亚锋...
    4043-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逐层匀场技术(iShim-DWI)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应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MR检查中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3年3月经CT检查证实存在肺占位病变的患者的MR图像.所有患者均使用3.0 T MRI检查仪行SS-EPI、iShim-DWI及T2WI扫描.以T2WI-haste图像为参考,由2名放射科医生采用五分法对2种DWI图像整体质量评分,Kappa检验用来评价2名医生评分的一致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种DWI序列对图像整体质量显示的差异.2名放射科诊断医生共同对肺占位性病变进行定量参数的测量,计算肺占位性病变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病变的前后径(AP)、左右径(RL)的几何变形率(GDR),另测量肺占位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序列测得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肺占位病变的患者56例,其中肺癌23例,转移瘤33例.2名放射科医生对2种DWI序列图像整体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两序列得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Shim-DWI和SS-EPI显示肺占位性病变的SNR、CNR分别为 23.683、39.803 和 15.525、21.261,2 种序列间 SNR、CN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Shim-DWI 和 SS-EPI测量肺占位性病变前后、左右方向的GDR分别为6.914、6.879和27.827、25.859,iShim-DWI对肺占位性病变GDR较SS-EPI 显著降低(P<0.001).在 iShim-DWI 和 SS-EPI 中测量病变的 ADC 值分别为 1.097 × 10-3、1.105 × 10-3mm2•s-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占位性病变的检查中,iShim-DWI可以明显提高DWI的图像质量.

    肺占位性病变扩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iShim-DWISS-EPI

    3D/4D CT和3D/4D CBCT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模体靶区体积差异

    王涛刘晓男毛荣虎程秀艳...
    4047-4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3D/4D CT和3D/4D CBCT在不同运动模式下模体的内靶区成像的体积差异,以期探讨不同运动模式下各种成像方式在肺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图像引导放疗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CIRS胸部动态模体模拟呼吸运动,使用直径3 cm小球插件,设定振幅分别为5 mm、10 mm的sin(x)和cos4(x)波形的运动曲线,周期4 s,分别采集3D/4D CT(飞利浦CT)和3D/4D CBCT(医科达加速器)图像,测量不同运动模式下,3D CT、4D CT的平均密度投影 CT(4D CT-AIP)、4D CT 的最大密度投影 CT(4D CT-MIP)、4D CT 的全部时相(4D CT-ALL%)和 3D CBCT、4D CB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4D CBCT-AIP)、4D CBCT的最大密度投影CT(4D CBCT-MIP)各自图像插件小球内靶区体积并进行分析.结果 3D CT的靶区体积最小;4D CT-ALL、4D CT-MIP和4D CBCT-MIP三者靶区体积大小接近;3D CT的ITV与ITV-ALL的相似度最低,3D CBCT的ITV与ITV-ALL的相似度接近,4D CT和4D CBCT的ITV(MIP-ALL)的相似度最高,4D CT和4D CBCT图像ITV(AIP-ALL)的相似度均低于ITV(MIP-ALL).结论 对于运动靶区,4D CT联合4D CBCT更能准确提供各时相的肿瘤靶区勾画和运动轨迹验证,是一种可靠的肺SBRT定位及引导模式.

    CT锥形束CT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伏立康唑预防和治疗儿童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郭亚琳李婉婉赵少聪成怡冰...
    4051-4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伏立康唑(VRC)在预防和治疗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预防性及治疗性应用VRC提供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纳入有关儿童应用VRC预防和治疗儿童IFI的所有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3年5月.采用Stata 14.0软件对给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相关研究,其中10项为治疗性给药,5项为预防性给药.meta分析结果显示:VRC治疗IFI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2.05,95%CI:1.10~3.82,P=0.003),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两性霉素B,高于卡泊芬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C预防给药未与患儿IFI发病率的降低相关(OR=0.57,95%CI:0.19~1.71,P=0.083),且未增加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70,95%CI:0.16~3.09,P=0.015).结论 与其他抗真菌剂相比,VRC治疗儿童IFI是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预防性应用VRC并未显著降低儿童IFI的发病率.

    伏立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儿童meta分析

    脑卒中失能患者恐惧疾病进展风险因素最佳临界值的探索

    张艳张欢欢王珊珊闫冰...
    4056-4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失能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导致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功能失调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功能失调的最佳临界值,为脑卒中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抽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外科和康复医学科333例脑卒中失能患者,横断面调查患者一般资料、恐惧疾病进展、多维度疲乏、心理韧性和自我感受负担.结果 脑卒中失能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2.55±8.48)分,发生心理功能失调的患者为170例(51.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医疗费用所占比例、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多维度疲乏、心理韧性和自我感受负担是脑卒中失能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疲乏是脑卒中失能患者恐惧疾病进展部分中介效应.最佳临界值分析显示中多维度疲乏得分52.50分,自我感受负担得分36.00分,心理韧性得分50.50分是诱发脑卒中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功能失调状况的最佳临界值.结论 应重视脑卒中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加强脑卒中失能患者病程的随访和高危风险因素评估,对于接近最佳临界值的风险因素及时给予管理,降低因恐惧疾病进展造成的潜在风险,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

    脑卒中恐惧疾病进展疲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3D打印手术导板在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汤晓雨古东坤李冬刘中寅...
    4062-4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并3D打印手术导板,评价其在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口腔医院11例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术前CT扫描及牙列模型扫描,重建上下颌骨数字化模型,模拟手术.根据手术设计方案,设计并3D打印手术导板,对比实际术后结果与手术模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设计方案成功手术,导板使用顺利,术后结果与手术规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手术设计并3D打印手术导板,可以提高唇腭裂继发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的精确度.

    唇腭裂手术导板3D打印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

    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咬合力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徐娟娟张志华张俊峰郑永红...
    4067-4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技术对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咬合力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牙列缺损修复患者为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接受传统种植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和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对比两组咀嚼功能、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种植体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咬合力)均较前得到提升,且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前上升,但观察组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种植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较前提升,且颊舌向、远近中向偏差角度均更小(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种植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修复患者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下种植修复技术可更好地提高其咀嚼功能,减少炎症所带来的刺激性伤害,同时患者满意度更高,可行性良好.

    3D打印导板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牙齿咬合力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司江勇王乐薛言言张智风...
    4070-4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CI)术后听觉及言语识别能力的康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83例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儿均接受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均采用奥地利Medel人工耳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开机3、6、12、18、24个月时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或者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评估患儿的听觉能力,并与同龄正常听力儿童ITMAIS/MAIS量表评分对比.另外,应用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量表(MESP)评估患儿言语识别能力,并分析患儿听觉及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开机24个月内ITMAIS/MAIS平均得分总体多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第3、6、12、18、24个月相邻的2个评估时间点ITMAIS/MAIS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年龄阶段的健听儿童ITMAIS/MAIS平均得分比较,在开机后第18、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评估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开机12个月时能完成MESP最高级别测试的儿童有20.4%,到开机24个月时能完成MESP最高级别测试的儿童达到71.0%,随着人工耳蜗植入开机时间的延长能完成MESP更高级别测试的儿童比例呈持续增长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开机12个月ITMAIS/MAIS评分的相关因素有植入年龄、术前佩戴助听器、父母教育程度(P<0.05),影响术后开机24个月ITMAIS/MAIS评分的相关因素有植入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P<0.05).影响术后开机12个月和24个月MESP的相关因素有植入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P<0.05).结论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在24个月内得到快速提升,并与正常儿童水平相似,术前佩戴助听器、父母受教育程度、植入年龄是影响CI儿童术后24个月听觉言语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听觉能力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言语能力

    透明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网球肘的效果

    徐冬利李宽宽刘强刘长明...
    4075-4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透明质酸注射和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慢性网球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注射药物治疗的80例慢性网球肘患者,根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两组:透明质酸组36例;类固醇组4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1 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下降,透明质酸组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1 a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类固醇组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透明质酸组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1 a后均优于类固醇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ayo评分均升高.透明质酸组Mayo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优于治疗前(P<0.05).类固醇组在治疗后1个月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透明质酸组Mayo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1 a后均优于类固醇组(P<0.05).结论 透明质酸和类固醇激素在痛点的局部注射被证明对治疗慢性网球肘有效,且透明质酸注射治疗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疗效更好且持久.

    网球肘透明质酸类固醇激素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