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心脏瓣膜置换术T2DM患者应激、循环系统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毛珊珊张晗李萌庞红利...
    4309-4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激、循环系统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T2DM患者,根据信封法将其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手术开始时接受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并于主动脉开放时通过体外循环(CPB)机给予体积分数2%的七氟醚15 min;对照组泵入等体积9 g·L-1氯化钠注射液,给予相同七氟醚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 两组患者CPB时间、手术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及术中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血糖(Glu)、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T2DM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七氟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和心肌损伤,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心脏瓣膜置换术七氟醚右美托咪定应激反应循环系统心肌损伤标志物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IL-34水平表达与继发骨质疏松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张帅虎刘创
    4314-4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34(IL-34)水平表达与继发骨质疏松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老年RA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期招募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密度和血清TNF-α、IL-34水平检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骨密度和血清TNF-α、IL-34水平.根据骨密度降低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继发组和未继发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血清TNF-α、IL-34水平构建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法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和模型拟合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IL-3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与髋骨骨密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继发组服用抗风湿性药物、关节功能分级(Ⅱ级及其以上)占比、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高于未继发组(P<0.05),每周固定锻炼占比低于未继发组(P<0.05).继发组患者血清TNF-α、IL-34水平高于未继发组(P<0.05),腰椎与髋骨骨密度水平低于未继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IL-34、病程、ESR、服用抗风湿性药物、关节功能分级(Ⅱ级及其以上)均是影响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每周固定锻炼是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logistic结果建立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指数方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x2=4.326,P=0.389).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9(95%CI:0.716-0.943)、94.20%、72.80%.结论 TNF-α、IL-34、病程、服用抗风湿性药物、关节功能分级(Ⅱ级及其以上)、ESR是影响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模型对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骨质疏松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34

    麻醉诱导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晶涛杨艳
    4319-4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麻醉诱导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D1组、D2组、D3组,4组均为50例,D1组、D2组、D3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0.50、0.75、1.00 μg·kg-1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泵注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4组患者术中情况以及麻醉诱导前(T0)、术毕(T,)、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心肌损伤、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D2组、D3组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D1组低于D2组、D3组(P<0.05);D2组、D3组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刻,4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氨基末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刻上述血清指标均高于T0时刻(P<0.05);T1、T2、T3时刻,D1组、D2组、D3组上述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D1组上述血清指标均低于D2组、D3组(P<0.05);D2组、D3组各时间点上述血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刻,4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刻MDA水平均高于T0时刻,SOD水平均低于T0时刻(P<0.05);T1、T2、T3时刻,D1组、D2组、D3组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且D1组上述血清指标均优于D2组、D3组(P<0.05);D2组、D3组各时间点上述血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保护心肌,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冠心病非心脏手术右美托咪定老年人小剂量心肌保护氧化应激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闫鹏仲广生郝凯峰
    4323-4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依据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实施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术前哨淋巴结情况、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双侧上臂臂围差、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1 a复发、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哨淋巴结阳性20例、阴性30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CA125、CEA、CA15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上臂臂围差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a无复发生存率、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进行淋巴结清扫,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肩关节功能受损程度,有助于保留患者上肢功能,缓解机体应激程度,抑制肿瘤转移,且对无复发生存无明显影响.

    乳腺癌老年改良根治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并发症肩关节功能肿瘤标志物

    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朱君娜刘璐米兰
    4327-4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球蛋白(G)与胆碱酯酶(CHE)比值(G/C)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初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时均检测血清G、CHE水平并计算G/C值,收集并比较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和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G/C值与M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12个月,87例MM患者中有31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复发21例,进展10例,预后不良率为35.63%;两组年龄、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G/C值、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SS分期、血清G/C、β2微球蛋白均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ISS分期对MM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不高(曲线下面积<0.7),G/C值、β2微球蛋白水平预测MM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G/C值预测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804).结论 初诊时G/C值较高提示MM患者预后不良,对MM患者早期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预后

    普拉克索、美多巴及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情感症状及脑干功能的影响

    刘海涛侯国勇张君君
    4331-4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普拉克索、美多巴及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情感症状及脑干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A组接受普拉克索、运动疗法治疗,对照B组接受美多巴、运动疗法治疗,联合组接受普拉克索、美多巴及运动疗法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步态、运动功能[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Ⅲ(UPDRS-Ⅲ)、Berg平衡量表(BB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情感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脑干功能(波潜伏期、波峰间潜伏期).对比3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微小RNA-124(miR-12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态、运动功能、脑干功能改善幅度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BDNF、5-HT、NE、miR-124、IGF-1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且对照A组、对照B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普拉克索、美多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PD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运动功能、脑干功能,纠正异常情感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可能通过调控miR-124/IGF-1通路发挥作用.

    帕金森病普拉克索美多巴运动疗法认知功能脑干功能

    血清sTNFR1、5-HT、miR-146a-5p水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刘杰
    4336-4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5-羟色胺(5-HT)、miR-146a-5p水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135例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均接受奥氮平片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sTNFR1、5-HT、miR-146a-5p水平,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TNFR1、5-HT、miR-146a-5p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NFR1、5-HT、miR-146a-5p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PANSS评分及sTNFR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5-HT、miR-146a-5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sTNFR1水平降低(P<0.05);5-HT、miR-146a-5p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sTNFR1水平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r=0.623,P<0.05);5-HT、miR-146a-5p水平与PANSS评分呈负相关(r=-0.498、-0.521,P<0.05).sTNFR1、5-HT、miR-146a-5p联合检测诊断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高于sTNFR1、5-HT、miR-146a-5p单独检测(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sTNFR1水平呈高表达,5-HT、miR-146a-5p水平呈低表达,经治疗后三者水平同步改善,且三者水平变化参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三者联合检测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更高.

    精神分裂症首发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5-羟色胺miR-146a-5p诊断价值

    外周血 NLRP3、Caspase-1、ASC、IL-1 β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力衰竭的关系

    陈颂曹占伟邵艳奇
    4340-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质(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HF)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接受PCI的105例AMI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并发HF分为HF组(35例)和非HF组(70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中NLRP3、ASC、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功能指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血浆脑钠肽(BNP)]、炎症指标1β(IL-1β)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PBMC中NLRP3、ASC、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心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BMC中NLRP3、ASC、Caspase-1及IL-1β对PCI术后HF的诊断价值.结果 HF组患者PBMC中NLRP3、ASC、Caspase-1的蛋白表达、血清cTn Ⅰ、血浆BNP、血清IL-1β水平高于非HF 组,LVEF 低于非 HF 组(P<0.05).Pearson 相关性结果发现,NLRP3、ASC、Caspase-1 蛋白表达与 cTnⅠ、BNP、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LVEF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IL-1β水平与cTn Ⅰ、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NLRP3、ASC、Caspase-1、IL-1 β单独及联合预测HF的AUC分别为0.711、0.729、0.748、0.724、0.836(P<0.05),且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AMI患者术前NLRP3、ASC、Caspase-1、IL-1β表达水平对PCI术后发生HF有较好的预测价值,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术后发生HF风险越高.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NOD样受体蛋白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β

    血清IL-10、VEGF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刘燕刘红威
    4344-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宫颈癌(UCC)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驻马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6例U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IL-10、VEGF水平检测,并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术后进行2 a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将复发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他未复发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询问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分析IL-10、VEGF水平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 126例患者均获得2 a随访,随访期间复发26例,复发率为20.63%(26/126).预后不良组临床分期中Ⅱ期占比、腺癌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血清IL-10、VEGF水平较预后良好组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C患者入院时血清IL-10、VEGF过表达、病理分型为腺癌、临床分期高与手术后预后有关,可能是预后不良风险因子(OR>1,P<0.05).血清IL-10、VEGF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UCC患者手术治疗预后AUC分别为0.764、0.757、0.816,均>0.70,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血清IL-10、VEGF过表达与UCC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不良有关,临床可通过入院时血清IL-10、VEGF水平预测UCC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白细胞介素-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

    脑栓死患者血清 sCD40L、FGF23、Hcy、hs-CRP水平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卢才磊
    4348-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栓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颈动脉斑块的110例脑栓死患者作为脑栓死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1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血清sCD40L、FGF23、Hcy、hs-CRP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脑栓死不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血清sCD40L、FGF23、Hcy、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CD40L、FGF23、Hcy、hs-CRP水平与脑栓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脑栓死组血清sCD40L、FGF23、Hcy、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数量、斑块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不稳定组血清sCD40L、FGF23、Hcy、hs-CRP水平高于斑块稳定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40L、FGF23、Hcy、hs-CRP与脑栓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斑块评分、IMT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血清sCD40L、FGF23、Hcy、hs-CRP与脑栓死的发生和颈动脉斑块情况密切相关,可用于不稳定斑块的诊断,对于脑栓死发生的预测具有积极意义.

    脑栓死可溶性CD40配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