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整体纵向应变及峰值应变离散度评价不同透析时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郭雯朱好辉袁建军
    435-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整体纵向应变及峰值应变离散度参数评价不同透析时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规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82例,按照透析时间分为3组,A组38例(透析时间<1 a),B组24例(1 a≤透析时间≤2a),C组20例(2 a<透析时间<5 a),选取同时期3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组,比较正常组与异常组以及异常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二维超声基本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峰值应变离散度(PSD).结果 A、B、C 3组的GLS及PSD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GLS的绝对值高于A组,C组的PSD值高于B组(P<0.05).结论 规律的血液透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GLS联合PSD参数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更敏感.

    超声心动图肾透析左心室功能

    冠心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对自我管理意向的影响

    张艳张欢欢张钦钦王珊珊...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自我管理意向现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对自我管理意向的影响及因素.方法 采用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问卷、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和自我管理意向问卷对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进行自我管理意向多因素分析及恐惧疾病进展和自我管理意向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意向总分为(82.02±9.68)分,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性别、医疗费用所占月收入比率、家族史、恐惧疾病进展是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意向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较高,自我管理意向得分较低,医务人员应实施有效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激发患者进行有效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使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有效执行自我管理.

    冠心病恐惧疾病进展自我管理调查研究影响因素

    心外科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

    吴亚云张亚慧
    44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心外科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6例心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第3天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比较,并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焦虑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第3天,165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发生率为37.84%.焦虑情绪组和非焦虑情绪组患者年龄、配偶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长期居住地、疾病病程、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术后清醒时间和气管插管拔除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配偶、家庭月收入<6 000元、手术持续时间≥6 h以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长为心外科术后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外科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无配偶、家庭月收入<6 000元、手术持续时间≥6 h以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长等,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心理因素评估,积极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心外科焦虑影响因素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杨小花何凤珍刘雪袁晓梅...
    447-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Ⅱ-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80例AECOPD合并Ⅱ-RF患者,依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及NIPPV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HFNC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NIPPV组(75.00%)(P<0.05);治疗后,与NIPPV组及治疗前相比,HFNC组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更低(P<0.05);治疗后HFNC组CRP、IL-6、WBC水平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HFNC组MDA、MPO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SOD高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IPPV组(P<0.05).结论 经HFNC治疗后可改善AECO-PD合并Ⅱ-RF患者血气功能,减轻患者机体炎症状态,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病情较快恢复.

    Ⅱ型呼吸衰竭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改良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白奎郭凤杰秦国泉
    45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8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通过随机及前瞻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评价不同通气方式在ARDS患者中的作用,其中A组52例接受改良式俯卧位通气,B组46例接受传统俯卧位通气.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俯卧位通气4 h后)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阻力、静态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及腹腔压力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情况.结果(1)A组机械通气时间低于B组,撤机成功率高于B组(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HR均较干预前上升,干预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两组Cst水平均较干预前上升且A组高于B组,干预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腹腔压力均较治疗前上升且A组低于B组,干预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69%(4/52)]低于B组[23.91%(11/46)](P<0.05);(6)随访3个月结果显示,A组病死率[23.08%(12/52)]低于B组[43.48%(20/46)](P<0.05).结论 改良俯卧位通气对ARDS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相关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且预后状况良好,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改良俯卧位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静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腹腔压力预后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肾盂旁囊肿内切开引流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苏小凯杨仲兴刘志刚胡文晖...
    45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肾盂旁囊肿内切开引流术对肾盂旁囊肿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肾盂旁囊肿患者,按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观察组接受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肾盂旁囊肿内切开引流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效果(96.00%、80.00%)和并发症发生率(8.00%、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降钙素原水平下降(P<0.05).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肾盂旁囊肿内切开引流术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基本不产生应激反应,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术后恢复更有利.

    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切开引流术炎症因子并发症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执行功能训练促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康复的效果

    付珊珊张玉玲李明
    458-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接受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执行功能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儿童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6例ADHD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执行功能训练,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注意力测验、临床症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Ⅳ)]、脑电波频率及执行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 治疗2个疗程时,观察组注意力测试高于对照组,SNAP-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时,观察组β波、感觉运动节律波活动高于对照组,θ波活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时,观察组概念受教育程度、正确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均高于对照组,持续错误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执行功能训练可提高ADHD患儿的注意力,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脑电波频率及执行功能,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电生物反馈执行功能训练康复

    孕妇血清β-HCG、PAPP-A联合三维超声对胎儿脊柱裂的诊断价值

    汪亚芬刘芳杨小风
    462-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三维超声对胎儿脊柱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产前检查疑似胎儿脊柱裂的13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资料.所有产妇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血清β-hCG、PAPP-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β-HCG、PAPP-A联合三维超声对胎儿脊柱裂的诊断价值,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儿脊柱裂发生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 131例疑似胎儿脊柱裂孕妇中109例确诊为脊柱裂,其中开放型脊柱裂90例,19例闭合型脊柱裂.三维超声检查显示为脊柱裂者95例,非脊柱裂者36例.脊柱裂组血清β-HCG水平高于非脊柱裂组(P<0.05),血清PAPP-A水平低于非脊柱裂组(P<0.05).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β-HCG、PAPP-A水平联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的价值,结果显示,三者单独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至少为77.27%,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均为95%以上,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β-HCG、PAPP-A水平为影响胎儿脊柱裂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 孕期血清β-HCG、PAPP-A水平为影响胎儿脊柱裂发生的因素,与三维超声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胎儿脊柱裂提供重要参考价值,临床应尽早筛查以降低分娩脊柱裂新生儿的风险.

    胎儿脊柱裂三维超声妊娠相关蛋白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诊断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指数对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

    朱利伟关小静潘书辉李旭静...
    46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指数(NRI)对其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检查,计算患者术前NRI.术后进行14 d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术后腹腔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NRI与术后腹腔感染的关系,并探究其对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125例患者中31例(24.80%)出现术后并发腹腔感染,94例(75.20%)未发生术后腹腔感染.两组患者术前NRI、手术时间、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Ⅲ期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前NRI高是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腹腔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术前NRI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腹腔感染的AUC≥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当其取最佳阈值90.770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术前NRI低会增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发生风险,检测术前NRI预测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发生风险.

    结直肠癌营养风险指数腹腔感染预后预测价值

    血清PKM2、NRF2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段情李秀芳黄相艳房爱芳...
    469-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PKM2、NRF2水平,分析血清PKM2、NRF2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探讨血清PKM2、NRF2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KM2、NRF2水平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宫颈癌组血清PKM2、NRF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PKM2、NRF2水平与宫颈癌患者分化程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5 a,92例宫颈癌患者5 a总生存率为61.96%(57/92).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KM2、NRF2高水平组总生存率低于PKM2、NRF2低水平组(P<0.05)o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KM2、NRF2水平联合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大于血清PKM2、NRF2水平单独预测的0.791,0.780.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PKM2、NRF2水平呈异常高表达,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成为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

    宫颈癌丙酮酸激酶M2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临床病理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