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系

    程智白冰刘相位郭艳珂...
    1012-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于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并发SCH的56例T2DM患者病历资料为发生组,另纳入同期于医院就诊的未并发SCH的56例T2DM患者病历资料为未发生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计算HGI值,通过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HGI与T2DM患者并发SCH的关系.结果 发生组女性占比、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HGI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HGI与T2DM患者并发SCH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HGI、HbA1c评估T2DM患者并发SCH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67、0.813,HGI评估价值最高.结论 HGI与T2DM患者并发SCH有关,其值越高,SCH发生可能性越高.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亚临床甲减关系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对比

    简历杨建李鹏飞徐可...
    1015-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垂体瘤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接受经鼻碟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36例接受经鼻碟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分析两组肿瘤全切率、视力视野改善率、激素水平术后缓解率、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神经内镜组肿瘤全切28例,高于显微镜组(23例)(P<0.05).对于Knosp 0~2级垂体瘤,神经内镜组肿瘤全切率高于显微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Knosp 3~4级肿瘤,神经内镜组肿瘤全切率高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视力视野改善率高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激素术后缓解率高于显微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低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碟手术治疗垂体瘤安全有效,可优化围手术期指标,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神经内镜显微镜垂体瘤疗效安全性

    颅脑损伤患者术前铁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乔辉丁红娜孙君
    1019-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术前血清铁蛋白(S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1-12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1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颅脑损伤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型昏迷组、中型昏迷组及重型昏迷组;根据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另外选择医院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患者术前S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术前SF表达与GCS、GOS评分的相关性;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术前SF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16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不良37例,占比31.90%;预后良好79例,占比68.10%.颅脑损伤组血清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昏迷程度患者SF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昏迷组SF高于轻型昏迷组和中型昏迷组,中型昏迷组SF高于轻型昏迷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SF表达与GCS、GOS评分呈负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SF表达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0.7,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术前SF呈现高表达,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相关性,且术前SF可以作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颅脑损伤铁蛋白预后预测

    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曹向波史博伦李艳凤何发明...
    1022-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接收的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1∶1配对原则进行分组,其中接受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46例纳入不停组,接受停跳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46例纳入停跳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状况、心功能分级状况、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舒张末前后径(LA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受损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不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停跳,24 h引流量少于停跳组(P<0.05).不停组术后3个月心功能分级优于停跳组(P<0.05),LAEDD、LVEDD小于停跳组,LVEF高于停跳组(P<0.05).术后7 d不停组血清CK-MB、cTn Ⅰ水平低于停跳组(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治疗CHD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高.

    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预后心瓣膜冠心病

    不同乳内动脉游离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张俊伟马俊贤王永生
    1026-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乳内动脉游离方法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安全性及术后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17例,根据患者乳内动脉游离方式分组,A组患者接受带蒂法游离胸廓内动脉,B组患者接受骨骼化法游离胸廓内动脉.对两组患者术中临床指标、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进行3 a随访,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心绞痛分级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远端吻合口数、左侧乳内动脉流量、左侧乳内动脉搏动指数、右侧乳内动脉流量、右侧乳内动脉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术后胸腔积液量少于A组,ICU停留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随访期止时,B组患者高等级心绞痛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骨骼化法游离胸廓内动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量、ICU停留时间以及高等级心绞痛的发生率等方面表现优于带蒂法游离胸廓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乳内动脉带蒂法骨骼化法胸廓内动脉安全性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刘书婷查开继李培杰张永高...
    1030-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l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 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冠心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左心室重构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在中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张红伟王卫卫李晓芳樊腾...
    1034-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腹横肌阻滞用药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接受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接受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不接受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各组患者入室稳定状态(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后30 min时(T2)、气管拔管10 min后(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监测术后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及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拔管时间、麻醉后护理单元(PACU)停留时间.结果 T2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和C组(P<0.05);T3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和C组,且B组的MAP低于C组(P<0.05);T2、T3时间点A组患者的HR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短于C组(P<0.05);A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少于C组(P<0.05).A组和B组术后2、6 h的静息VAS评分、Ramsay评分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2 h的静息VAS评分,A组低于B组、C组(P<0.05).术后2、12 h,A组和B组的NE、E、COR水平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P<0.05).3组患者的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头晕头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可有效减轻中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疼痛和应激反应,改善术后镇痛效果,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右美托咪定应激反应腹横肌平面阻滞直肠癌根治术

    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陈靖军蒋嘉兴赵永凯赵向波...
    1039-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疼痛科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阻滞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行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复位组仅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硬膜外阻滞组仅接受硬膜外阻滞.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其治疗结束后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阻滞组(P<0.05).3组患者经治疗后JOA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JOA评分高于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其JOA评分.

    硬膜外阻滞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靶向性康复训练在椎管内肿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郝艾萍杨福娜
    1042-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靶向性康复训练对椎管内肿瘤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收的椎管内肿瘤NB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靶向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估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训练前,两组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日均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尿道压力、最大尿流速率及膀胱排尿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靶向性康复训练可促进椎管内肿瘤NB患者膀胱功能及排尿反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计划行为理论康复训练椎管内肿瘤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纵切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

    张海娜党长林王正辉陈冲...
    1047-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可视化超声下采用小针刀纵切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药物联合针刀纵切腕横韧带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通过Kelly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纵切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

    超声引导小针刀纵向切割腕管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