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论坛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论坛杂志
医药论坛杂志

乔国祥

月刊

1672-3422

yylt@371.net

0371-65937776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周期短、发表快”特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捉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动脉直径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预后评估中价值

    王磊苏彦平詹启强张福瑞...
    1793-1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动脉直径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al lang disease,CTD-ILD)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89例CTD-ILD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经胸部CT测定平均肺动脉宽度(mean pulmonary artery,MPA)、对应升主动脉宽度(AAo)及肺动脉和主动脉宽度比值(PA/AAo),并对其预后进行了随访。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CTD-ILD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平均肺动脉(MPA)直径和CTD-ILD的全因死亡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MPA、年龄、性别、血沉和CTD-ILD全因死亡率有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了 MPA直径对CTD-ILD预后预测的界值为30。65 mm。Kaplan-Meier(KM)预后分析进一步揭示,在CTD-ILD患者中,MPA≥30。65 mm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PA<30。65 mm患者。结论 CT测量的肺动脉宽度对评估CTD-ILD预后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肺动脉直径预后

    坐位局麻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崔新华刘涛林东王升...
    1798-1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局部麻醉下采取坐位以及全身麻醉下采取俯卧位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差异,探讨坐位局麻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2年2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式和体位分为坐位局麻组(37例)和俯卧位全麻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坐位局麻组患者术前和术中心率、血压。结果 相比俯卧位全麻,坐位局麻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显著减少,且术后转入ICU的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3月和1年坐位局麻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俯卧位全麻组(P<0。05);术后3月和1年坐位局麻组的JOA评分显著高于俯卧位全麻组(P<0。05)。结论 坐位局麻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转入ICU发生率低、减少患者经济支出和负担等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手术方式选择,尤其适用于不能或不愿接受全麻手术,经济困难的患者。

    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坐位局麻临床预后

    新型微创拔牙术和传统拔牙术在阻生齿拔除后的疗效观察

    王祥军
    1804-1806,1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方法牙拔除术和使用新型微创牙钳对阻生齿拔除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以"下颌阻生齿"为主诉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使用传统牙拔除法;试验组60例,使用新型微创拔牙钳拔除法。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拔牙所用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中并发症(出血、舌侧骨板骨折、根折、牙龈撕裂)和术后并发症(干槽症、术后感染、张口受限程度、面部肿胀)的差异。结果 使用传统方法的拔牙时间高于使用新型微创牙钳组,且术后VAS疼痛评分高于使用新型微创牙钳组。另外,使用传统拔牙方法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张口受限程度都远高于使用新型微创牙钳组(P<0。05)。结论 针对下颌阻生牙患者,在拔除方法的选择上,采用新型微创牙钳,可以有效的缩减手术操作时间和减少患者疼痛感,并且有效的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拔牙术新型微创拔牙钳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患者的对比研究

    李雯杨柳牛卫丽宗红...
    1807-1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对小肝癌患者疗心理状态、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小肝癌患者126例,病例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射频消融组60例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手术切除组66例患者采取外科手术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疗效及术后不同时间的复发率。结果 术后,射频消融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较手术切除组降低[分别为(34。58±3。26)vs(41。84±3。87),(30。06±3。01)vs(41。21±3。58),P<0。05],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手术切除组[分别为(23。51±3。82)vs(50。12±6。33),(5。24±1。24)vs(10。53±1。58),P<0。05]。射频消融组总缓解率(86。67%)与手术切除组(87。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明显较手术切除组(34。8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半年、1年、2年复发率(分别为5。00%、13。33%、20。00%)略高手术切除组(分别为3。00%、10。61%、15。1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67%、90。00%、86。67%)与手术切除组(分别为100。00%、93。94%、8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术后半年、1年、2年复发率和生存率与手术切除相当,但其在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性心理状态上更具有优势,射频消融治疗可作为治疗小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小肝癌射频消融术手术切除心理状态

    睑板腺按摩联合普拉洛芬滴眼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

    宦会娟李景波
    1812-1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睑板腺按摩联合普拉洛芬滴眼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n=118)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试验组(n=118)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睑板腺按摩,比较两组疗效、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及眼泪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眼表临床指标、视觉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0%(P<0。05);试验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SI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泪河高度、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first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BUTf)以及平均 NIBUT(non-invasive 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BUTav)较治疗前上升,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泪河高度、NIBUTf以及NIBUTav高于对照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质量问卷各指标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结膜水肿、眼睑水肿以及瘙痒,试验组(7。63%)与对照组(11。0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白内障术后MGD所致干眼症患者采用睑板腺按摩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治疗效果显著,两种方式联合可改善患者睑板腺功能以及提升视觉质量,可用于临床推广。

    白内障干眼症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按摩普拉洛芬滴眼疗效

    气流受限程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后患者肺康复效果的影响

    刘攀
    1817-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气流受限程度(airflow limitation,AL)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肺康复(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R)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4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242例,根据患者AL程度将其分为4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PR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结果 ①年龄(三级组年龄偏大)、吸烟指数(吸烟量和肺功能分级值成正比例关系,肺功能分级值愈大吸烟量愈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R康复后,各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较明显的好转,高等级程度的AL患者好转的幅度更大,4个组间的各项指标差别趋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等两指标,4个不同程度AL组均有较明显的好转,高等级程度的AL患者好转的幅度更大,4个组间的差别趋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AL程度(1、2、3、4级)和PR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和PR后的血气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也不显著,和上述对应的比较结果互成佐证。结论 AL程度不影响AE-COPD患者PR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气流受限肺康复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结局分析及相关因素调查

    张保全师启众张莉敏吴金秀...
    1822-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收治后三月内患者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其中死亡组25例,生存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治疗方式、并发症及Stanford分型等,logistic方法对影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生存组高血压人数占比低于死亡组,并且生存组和死亡组在Stanford分型方面具有差异(P<0。05);进一步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在主动脉直径、内膜破口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人数占比高于生存组(P<0。05);logistic结果显示,高血压、术后并发症、Stanford分型为A型均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死亡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个因素会影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结果,包括高血压、手术后的并发症以及Stanford A型分型,这些均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主动脉夹层临床结局Stanford分型影响因素

    维生素D动态变化与小儿肺部感染及炎症发展程度的预测与评估价值研究

    张晓燕
    1826-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小儿肺部感染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维生素D在小儿肺部感染的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肺部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胸片或胸部CT检出结果的不同,分为轻度组(100例,未达重度标准、生命体征稳定)和中重度组(100例,达到中重度标准、呼吸频率>30次/min、病灶累及双侧或多肺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25-(OH)D3差异,探讨25-(OH)D3与小儿肺部感染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及在病情预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轻度组入院后48 h的血清25-(OH)D3值高于中重度组,CRP、IL-6、TNF-α、PCT、WBC值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3与 CRP、IL-6、TNF-α、PCT、WBC 呈负相关(r=-0。325、-0。526、-0。622、-0。725、-0。68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25-(OH)D3高表达是中重度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CRP、IL-6、TNF-α、PCT、WBC高表达是中重度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高表达是中重度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血清25-(OH)D3与CRP、IL-6、TNF-α、PCT、WBC有相关性。对肺部感染患儿进行血清25-(OH)D3检测,能反映维生素D水平和炎症程度,能为小儿肺部感染程度临床诊断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小儿肺部感染维生素D炎症病情评估

    中西医结合在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孙瑞敏李磊王慧利王佳彬...
    1831-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收治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100例,将其中50例行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5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归为研究组,比较整体效果。结果 治疗后7d、15d、30d两组睡眠效率逐渐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NT-3)、5-羟色胺(5-HT)水平均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T-3、5-HT水平及BDNF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治疗后7 d、15 d、30 d,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逐渐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15 d、30 d,两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随时间延长随之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 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对睡眠质量、神经功能有积极意义,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可行性强,应用价值高。

    中西医结合脑卒中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神经功能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不同玻璃化冷冻时间对冻融胚胎移植单/双胎患者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

    宋娜董建军朱光丽张艳萍...
    1836-1841,1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玻璃化冷冻时间对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单/双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助孕的患者,根据患者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时间将患者分为四组:(≥2~3)年为A组,(≥3~5)年为B组,(≥5~7)年为C组,≥7年以上为D组,而后按分娩新生儿的数目将患者分为单胎分娩组和双胎分娩组,首先分别比较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基础 FSH(basal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基础雌二醇(estradion E2)、解冻移植方案、移植胚胎数目、移植胚胎类别、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患者分娩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率、剖宫产率、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 age infant,SGA)、巨大儿率、出生缺陷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进行比较。结果 总体: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胚胎复苏率有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分娩组:胚胎冷冻时间≥7年以上组的SGA率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分娩组:组间妊娠结局及出生子代结局无差异。结论 ①胚胎冷冻保存≥7年,将增加单胎分娩子代SGA率;②胚胎长期玻璃化冷冻保存对双胎妊娠结局及出生子代无显著影响。

    冻融胚胎移植玻璃化冷冻胚胎冷冻保存时间单胎妊娠,双胎妊娠:新生儿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