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中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中医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

郑玉玲

月刊

1003-5028

hnzy@hactcm.edu.cn

0371-65676805;65962977

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河南中医/Journal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探讨中医学术、报道临床经验、发表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以鲜明的特色吸引了广大读者,在中医期刊之林中独树一帜,是河南省中医权威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康平本《伤寒论》文本结构与学术价值初探

    孙君杰张一琳
    1621-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论》众多版本中,唯独康平本中有经、论、注、例、旁注等文本类型,有满列书写者,为15字列;有降一格书写者,为14字列;有降两格书写者,为13字列.15字列和14字列均系仲景原文,13字列和夹注应同出 自王叔和之手,而旁注出自六朝诸师之手.康平本中某些类型的条文所在的列,字数相同,含有问曰、答曰的条文均为13字列,三阴三阳欲解时的条文,也均是13字列,说明只有太阳中风之说出自张仲景,太阴中风、少阴中风、厥阴中风和阳明中风之说皆出自王叔和.伤寒学家对于一些条文有较大争议,康平本中的夹注、旁注或可有助于化解争议.但康平本也有瑕疵,第38条和第39条应该有讹误,可能在王叔和整理的最初版本中便已出现,后学者对此作了更改.

    《伤寒论》康平本文本结构夹注旁注张仲景王叔和

    基于语境的中医经典诠释路径

    李远李亚雯康咸丰高天任...
    1626-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经典诠释的基本要素与路径为定格本义、诠释公度性、逻辑规约和临床实践检验.第一,定格本义是其他诠释的内核和基本要求,诠释公度性、逻辑规约和临床实践检验等均需要遵循文本本义.第二,诠释公度性原则赋予诠释主体对中医经典诠释的外延和弹性空间,在对语境理解的具体过程中,无论是定格本义原则,还是逻辑规约或临床实践检验原则,事实上都可能会出现不完全精准客观的情况,但只要是诠释能够在诠释者之间,诠释者和接受者之间得到共同的认可,就是有效的诠释.第三,各种诠释均在中医经典文本语境规定的逻辑下发生,逻辑规约既是中医经典文本与诠释内容之间一以贯之的保证,也是保证诠释有理有据的重要要求.第四,临床实践检验是其他诠释方法的落脚点,一方面,定格本义、诠释公度性、逻辑规约等均是从理论上保证对语境的理解正确而不偏离中医经典原义;另一方面,可以从临床实践检验入手对文本进行理解,在从临床实践检验角度对中医经典进行诠释过程中,同样不能背离文本本义、诠释公度性、逻辑规约等.

    中医经典语境诠释《伤寒论》张仲景

    张仲景对《黄帝内经》脾胃理论的发挥

    杨文园何晓晖
    1632-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论》继承了《黄帝内经》"人以胃气为本""土生万物"思想,将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于治疗疾病始终,在六经证治中既重视脾胃阳气又重视脾胃阴液.治疗太阳病时,强调发汗过程中要资养汗源;素体脾胃虚弱者,托邪外出同时补中和胃;使用峻药攻邪时,以攻邪不伤正为原则,处处顾护脾胃之气;太阴病脾阳虚弱者,提出温之的治疗法则,方用理中汤、四逆汤.其将《黄帝内经》脾胃升降理论具体运用于脾胃病的施治中,以辛开苦降,降逆调和为法,设立了以半夏泻心汤为首的诸泻心汤方,开创了以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交错、气机痞塞之脾胃病先河;在药物的煎法、服法及药后调护中也处处注意养护胃气.

    脾胃理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经典名方黄芩汤古今文献考证

    彭罗燕尹周安李玉丽毛娅男...
    1636-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黄芩汤进行古代及现代文献分析,考证黄芩汤源流、组成、剂量、主治病证、功效及现代疾病谱.方法:古代文献分析:检索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中华医典、中医古籍搜索数据库、读秀数据库等,以"黄芩汤"或其异名"黄芩芍药汤"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查阅影印版古籍进行内容审校.现代文献分析:计算机检索在中国知网,以"黄芩汤""黄芩芍药汤"为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3年10月15日.结果:本研究收集到黄芩汤古籍文献201条,涉及中医古籍104部.黄芩汤最早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具体药物组成为黄芩、白芍、炙甘草、大枣.古籍记载的黄芩汤可治疗内科、妇科、外科、五官科各类病证,还可用于治疗瘟疫类疾病.现代文献分析共纳入有效文献105篇,所治疾病涉及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皮肤系统、肿瘤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其中消化系统文献共计81条,占比高达77.14%.结论:本研究通过考证,梳理了黄芩汤的历史源流,得出了方中药物的剂量、炮制方法、主治病证及现代临床应用等关键信息,为黄芩汤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依据.

    黄芩汤经典名方文献考证《伤寒论》张仲景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临床研究

    时高波万海娇卢亚奇康进忠...
    1645-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4-10月安阳市中医院脑病三科门诊诊治的100例上热下寒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试验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积分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积分为(2.72±0.73)分,试验组不良反应积分为(0.60±0.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型失眠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失眠上热下寒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张仲景

    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及临床应用探析

    谭王琪田苗芳王兴丽田岳凤...
    1650-1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枝加葛根汤方由"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等6味药物组成,具有解肌发表,宣通经气,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项背强几几",临床多用于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所致的发热、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等证."项背强几几"是指从后头部至后腰部的肌肉拘急疼痛感,有时范围可达到腰部,同时多伴有头痛、眩晕等.后世医家基于《伤寒杂病论》桂枝加葛根汤原方,将其用于风寒引起的颈背疼痛、痘疹、斑疹等.现代医家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认为凡是辨证为营卫失和、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者均可使用该方治疗,包括感冒、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等,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胸背疼痛、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后脑部疼痛等疾病,师古而不泥古.

    桂枝加葛根汤"项背强几几"《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六辨"视域下从瘀论治慢性肾脏病

    杨运劼赵晓果林希璟阮诗玮...
    1654-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瘀血贯穿病程始终,从瘀论治尤为关键,但临证不能见瘀即用活血化瘀药物,当辨机、辨位、辨势、辨体、辨时、辨象.辨机即辨病机,CKD瘀证形成原因为正虚、邪实,因虚致瘀者,宜补虚化滞,常依据气、血、阴、阳亏虚之偏颇,选用补阳还五汤、四物汤、一贯煎,或用黄芪、当归、鸡血藤等方药;因实致瘀者,当辨其邪气性质、兼夹等,选当归四逆汤、犀角地黄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等.辨位即辨病位,CKD病位多在肾,肾虚络瘀为其核心病机,治疗上常宗"菀陈者宜除之……络以辛为泄"原则,采取辛润宣通法治疗.辨势即辨病势,病势急者,当以祛除病邪为主,病势缓者,当以燮理阴阳,固护正气为要.辨体即辨体质,参照匡调元教授体质分类法,分为正常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㿠质,分体论治.辨时即辨时令,治疗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判别当前时令状态下瘀证之轻重偏颇,投以合适之方药.辨象即辨病象,根据患者的具体征象,包括症状、体征、现代理化检查等辨识瘀象,选方遣药.

    慢性肾脏病瘀证"六辨"辨机辨位辨势辨体辨时辨象

    疮疡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安慎富高宗跃杨娅娟
    1660-1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中医疮疡病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思维.疮疡理论注重辨证施治、调理阴阳、内外结合,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消、托、补三法论治.故中医药治疗UC时,亦注重辨证论治及分期论治.大肠湿热型UC以清热化湿、调和气血为治疗原则,选用芍药汤、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加减;脾虚湿盛型UC以健脾化湿、益气和中为治疗原则,方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加减;脾肾阳虚型UC以补脾益肾、温阳化湿为治疗原则,方选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及理中汤加减.对于活动期UC应以消法为主,清除湿热、化解瘀血、止血透脓,方选槐花散、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等;缓解期UC宜以托法为主,兼顾补益,方选托里消毒散、四逆散、补中益气汤、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加减;恢复期UC治疗宜攻补相结合、温补脾阳,方选附子理中丸、四神丸、补中益气汤、仙方活命饮等.

    溃疡性结肠炎疮疡理论辨证论治分期论治消法托法补法

    中医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思路

    江理芳张春戬
    1665-1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性水肿的发病主要与脏腑功能失司密切相关,尤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究其根本,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肺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温煦化饮,三脏功能相互为用,是维持机体内水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记载了治疗水肿的基本治法——"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即宣通肺气、通腑泄浊、活血化瘀以利水消肿.三法之中"洁净府"最为关键,贯穿疾病始终,发挥好其在"开鬼门"与"去宛陈莝"之间的枢纽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温阳化气、益气养阴、利水消肿等"洁净府"的治疗方法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的目的.然三法各有所宜,当抓住主要病机,调养受损脏腑,清除邪气,以维持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

    "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肾性水肿《黄帝内经》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探讨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策略

    李毓彬欧莉莉陈睿黄雨轩...
    1670-1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以肾虚为本、肝郁为标.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医学中关于人体气血运行与 自然界周期同步的重要学说基础,揭示了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影响而呈现的规律.子午流注理论的产生以时辰更迭变化为前提,子午流注理论的运用以气血流注变化为基础,在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辨识中,应关注气血流注时辰的盛衰变化,注重辨时辰、辨气血;在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应从"顺-养-治"三方面着手,适时调养、针药并济、因时辨治.同时,可将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调整服用降血压药的用药时间,采用在夜间给药的方法,观察用药疗效.

    围绝经期高血压病子午流注治未病时间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