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袁长津

月刊

1672-951X

hnzyydb@163.com

0731-84828502,84365506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25号湖南省卫生厅

中医药导报/Journal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湖南省医药类学术期刊中唯一的"十佳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并被定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刊以宣传党的中医政策、法规、报道中医药学术、科技成果情报、信息、动态、决策为办刊宗旨,面向广大医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实从络辨治IgG4相关性疾病经验

    杨帆曹晶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个组织或器官可同时受累,属于疑难顽疾,临床罕见。结合不同的临床表现,金实教授认为此病属中医"厥证""虚劳""黑疸"等范畴,病属本虚标实,因络虚邪袭、瘀阻脉络所致,日久易形成顽疾。临证讲究辨证论治,早期以通为补,中晚期以补充络,不拘泥于一方一法,随证加减,疗效颇佳,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IgG4相关性疾病络病理论辨证论治金实名医经验

    柏正平治疗肺结节五位一体辨治思路和用药特色

    黄仁杨亿然彭青春刘俊...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柏正平认为肺气亏虚、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是肺结节的核心病机,以清肺化痰、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法,在"辨病、辨证、辨体、辨形、调神"五位一体辨治思路指导下,以自拟清肺散结方为基础灵活加减,达到病体同治,心身(体质)同调,治疗肺结节的目的。

    肺结节五位一体辨证论治柏正平名医经验

    基于"玄府-阳热怫郁"理论辨治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戴元昊闫永彬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为儿童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病证难治,复发率高。基于"玄府-阳热怫郁"理论,认为玄府闭密,气液失和,阳热怫郁为其关键病机。气热搏结,痰湿伏内,内外引动,择机发为鼻炎及哮喘。儿童体虚,肺、脾、肾常不足,玄府难以濡养,导致肺气壅肃,脾浊湿附,肾水腻灼。故治疗从气、湿、热角度进行分析,以"疏、清、运"法为根本贯穿始终,清郁不忘祛邪达金、宣通不忘益正培土,辨急缓,遵寒热实虚。临床灵活组方,重用开玄通郁药物,效果显著。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玄府阳热怫郁儿童

    基于五体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的诊治

    赵浩茗张乐张子鸣刘科...
    171-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体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外延,对于防治膝骨关节炎(KOA)具有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缺少系统理论阐述其科学内涵及诊治。根据五体理论与KOA的内在联系,阐述五体理论辨治KOA的科学内涵。认为五体理论与KOA存在功能-解剖联系和经络学的生理联系,五体痹痿是KOA的核心病机。从五体诊治KOA即从皮、脉、筋、肉、骨5个维度进行综合立体论治。五体相合,五脏相安,才能使膝关节保持良好功能状态。

    膝骨关节炎五体理论五体痹五体痿

    基于三焦膜系理论探讨IgA肾病的病机和治疗

    陶嘉茵王耀献艾司南王珍...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入手,探讨如何从三焦膜系理论认识IgA肾病的病机。邪气从清窍皮毛而入,伏于膜系,影响膜系气机升降,阻滞膜系,从而产生癥瘕等病理产物,影响肾脏功能。因此外通膜系透邪外出,内通膜系消癥通络,固本以先安未受邪之地,最后泄浊消癥、畅达三焦是基于三焦膜系理论的IgA肾病治疗策略。

    IgA肾病三焦膜系理论病机理论中医治疗

    《灵枢经》"刺三变"针法基于病位治疗外感病探颐

    周斌田宁湛文灏林艳梅...
    180-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三变"针法是《灵枢·寿夭刚柔》中的重要针法。论述了"刺三变"中"卫""营""寒痹"的内涵及三者的病位联系特点,认为三者在病位上具有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特点,同时围绕病位特点,从"辨证辨位,明确针具刺法","甄别病位,确立刺灸选穴","据邪深浅,指导刺灸时间",以及"结合形气,修正刺灸强度"4个方面入手,对"刺三变"针法治疗"卫""营""寒痹"为代表的外感病的治疗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外感病的针灸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思路参考。

    《灵枢经》刺三变卫分营分寒痹病位外感病针法探讨

    "胃络通心"理论探析

    姚鹏宇梁粟杨晓妮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络通心"理论源出《黄帝内经》,揭示了胃、心二者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条文辨析,明确胃、心二者经络相连、生理相通、病理相关及五行相生,故而概括衍化为"胃络通心"理论。以"胃络通心"为基础,解析症状,明确病源,梳理相关病机学说,确立了 6类常见病因病机:阳明实热,循络扰神;温邪循络,上扰神志;风邪入腑,循络及心;胃不养心,舌窍失用;移邪攻心,痛证居多;心病及胃,胃症屡见。据理立法,概括"胃络通心"指导下的6种治法:通腑泄热,宁心安神;宣通郁遏,苦辛泄化;温阳散寒,建中理上;益火补土,助胃消化;清心泻火,子母同治;补土伏火,土厚火宁。并提出代表性方药,为理论的临证应用提供参考。

    胃络通心胃心相关中医理论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张仲景微症辨析

    范航张冬梅陈萌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今医家较为关注症状反映的表里病位与寒热虚实的性质差别,而忽视症状量化的重要意义。基于张仲景构建的中医临证规范,将"微"引出的定量症状表述命名为"微症"。立足发生原因与表现特点的基础,结合伤寒病、杂病的演变规律,从诊察、辨证、治疗的全局视角出发,挖掘微症反映的张仲景临证要领。在诊察方面,注重特殊征象的细微变化,明晰病证关键,做到见微知著;在辨证方面,以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既通过微症辨析疾病的细微变化,把握其反映病位迁移、病性转变、病势转归的临床价值,又兼顾引发微症的多重因素,如失治误治、病家体质;在治疗方面,尽早识别已病而未显的微症状态,将既病防变理念落实于临证之中,同时善于调整治疗思路,运用性味相反药物进行搭配,发挥微症治疗的相成作用。针对疗效判定与治疗火候的把握,药后微症则明确了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的原则。从微症探析张仲景临证要点,有助于理解经典蕴含的理论思想,提高症状辨识水平,深化临床指导意义。

    微症症状张仲景量化辨证论治

    万全的小儿体质观

    郭仕琪赵艳
    19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的《片玉心书》《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等儿科著作进行文献研究,分析总结万全临证中的小儿体质理论及思想。从万全对小儿体质的共性观和个性观展开探讨。万全指出小儿在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状态三方面存在体质共性特点:形具而微,其用随长;机能欠匀,感传有势;稚神萌发,易塑易动。小儿体质同样存在个体差异,自然环境、父母体质、调护、社会环境等因素均会造成小儿体质个体差异,并初步指出了服药物、重养护的体质干预手段。以期对儿科临床充分把握小儿体质特点、实现治未病有所助益。

    小儿体质万全中医儿科

    《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文献溯源及其价值

    包伯航冯惠童刘茂才
    197-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台秘要方》中的服药食忌理论有别于一般的饮食禁忌,其药物与忌食食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文献来源、理论源流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直接文献来源主要为《新修本草》,少部分取自《许仁则方》等唐代以前其他医书;《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理论来源或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伤寒论》;王焘具备一定的药物学知识,能够对固有的服药食忌理论去粗取精、拓展出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内容在考证古方、研究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与底本选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献价值。

    《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饮食禁忌文献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