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袁长津

月刊

1672-951X

hnzyydb@163.com

0731-84828502,84365506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25号湖南省卫生厅

中医药导报/Journal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湖南省医药类学术期刊中唯一的"十佳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并被定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刊以宣传党的中医政策、法规、报道中医药学术、科技成果情报、信息、动态、决策为办刊宗旨,面向广大医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当归种苗顶芽分化及根部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张铮茹江媛曾宇馨尚虎山...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当归种苗顶芽分化及根部营养物质和木质素积累的影响。方法:以在0℃和5℃条件下贮藏1、2、4个月的当归种苗为试材,观察其顶芽变化,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全碳、全氮和木质素含量。结果:0 ℃下种苗,随贮藏时间的增加,颜色由褐色变为浅绿色,顶芽伸长生长与分化程度相较于5 ℃的顶芽更深。0℃种苗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贮藏2个月时0℃种苗相比5℃种苗含有更高的可溶性糖、蛋白和木质素含量,贮藏4个月时0℃种苗的营养物质迅速下降,木质素积累增加且顶芽出现伸长生长。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C/N比值和可溶性糖含量是影响当归种苗木质素积累的关键因素。结论:当归种苗在5℃下,可延缓抽薹并降低根部木质素积累的速率。5 ℃条件下贮藏有利于综合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当归抽薹木质素贮藏温度贮藏时间营养成分

    基于出土文献的膏脂类药物考证

    薛含丽熊益亮林鹏妹段晓华...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目前已公布出土医学文献入手,对膏脂类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索。根据膏脂类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其余一些器物类、泛指及待考的药物归为其他类。动物膏脂类药物出现次数最多,有53处,其次为其他膏脂类药物,有24处,植物膏脂类药物出现频数最少,仅13处,并分类厘清其异名情况。根据膏脂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梳理其在外科疾病、内科疾病、妇科与儿科疾病、皮肤科疾病、房中医方、养生医方、其他疾病等7个方面的运用特点。认为膏脂类药物在中医药学中不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探究其发展、演变过程有利于古为今用,对现代膏脂类药物的运用提供借鉴。

    出土简帛文献膏脂类药物本草考证

    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的医学人类学分析

    是梦烨段忠玉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背景,是一种有着浓烈民族色彩的治疗方法。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展开,以多元医疗为切入点,研究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的形成发展和治疗特征,并探究在迪庆互相竞争又互补共存多元医疗模式中,藏民对骨伤疾病的多元医疗选择,以解读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的受藏文化和迪庆自然环境文化内涵与内在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基于地理文化而发展的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有着易操作、快愈合、少并发症、少痛苦的优势,同时结合身心治疗,构成了云南迪庆地区独特的医患关系的社会信任机制。进一步发扬这种治疗的优势点,能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医疗选择,促进云南藏医药的多元化发展。

    藏医骨伤疗法藏医药迪庆医学人类学

    艾灸联合索利那新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双J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张誉陈浩陈明琪王志民...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灸与索利那新联合应用治疗输尿管软境碎石术后双J管相关并发症及附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输尿管软境碎石术后置入双J管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及抗感染、镇痛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索利那新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对关元和气海进行艾灸。记录并评估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3个时间节点两组患者USSQ评分表中6个部分的评分变化,输尿管软境碎石术术后4周,对拔除双J管后的结石清除率、附管结石的总有效率、尿路感染和血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第2个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排尿症状、疼痛、整体健康情况、工作表现评分均降低(P<0。05)。第1、2个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排尿症状、疼痛、整体健康情况评分、工作表现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附管结石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输尿管软境碎石术后双J管相关症状及双J管附管结石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

    上尿路结石双J管相关并发症艾灸逆行肾内输尿管镜碎石术索利那新附管结石

    艾灸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小肠经热学特性的影响

    时嘉璠李莹秋黄怡然王逸潇...
    83-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究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小肠经相关经穴的热学特性,以及艾灸关元穴对其热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21例(痛经组)及正常女性21名(正常组)。在月经来潮的第1~3天,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小肠经相关经穴(腕骨、养老、小海、肩贞、臑俞、关元)的红外辐射温度,比较两组的红外温度变化;痛经组在关元穴进行单次30 min的艾灸治疗,比较艾灸前后痛经组患者小肠经相关经穴的温度变化及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痛经组患者关元、双侧养老、左侧小海、左侧肩贞、双侧臑俞红外温度均降低(P<0。05);与艾灸前比较,痛经组患者艾灸后腹痛VAS分值降低(P<0。05),痛经组患者关元、双侧腕骨、养老、小海、肩贞、臑俞红外温度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小肠经穴位的红外温度低于正常女性,验证了小肠经与胞宫的特异性联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艾灸后肠经穴位温度显著升高,提示小肠经温度升高可能是艾灸关元穴疗效的经络效应机制之一。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红外热成像艾灸小肠经

    滋水清肝饮加味方治疗肝郁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胡域锋王革生裴清华郑粲...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滋水清肝饮加味方治疗肝郁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郁肾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患者口服滋水清肝饮加味方联合氟西汀,对照组患者单独口服氟西汀。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对患者表现评价。结果:试验组抗抑郁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HAMD总分与中医证候总分在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4、6周时HAMD总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HAMD评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抑郁情绪、入睡困难、躯体性焦虑、强迫症状等改善明显,而工作和兴趣、能力减退、绝望感则无明显改善。结论:滋水清肝饮加味方加氟西汀治疗肝郁肾虚型轻中度抑郁症优于氟西汀单药治疗。该治疗方法在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躯体化不适和改善睡眠质量等方面疗效优异。

    抑郁症肝郁肾虚滋水清肝饮加味方氟西汀

    五行音乐干预联合中药足浴对心脾两虚型不寐症患者睡眠质量及日间症状的影响

    巴合江·吐尔逊张芸蒋明瑾张洁...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五行音乐干预联合中药足浴对不寐症患者睡眠质量及日间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不寐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中药足浴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五行音乐干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日间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90/100)高于对照组的78%(78/100)(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睡眠量表(SPIEGE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音乐干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症患者能够提升疗效,缓解失眠严重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日间嗜睡症状。

    五行音乐中药足浴不寐症心脾两虚睡眠质量日间症状

    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金虹梁吉李欣羽赵欣华...
    95-9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以期揭示针灸在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中的潜在机制、疗效评估及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工作中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针灸主要通过影响大脑中认知、记忆等脑区,调节大脑中兴奋性氨基酸水平,调节海马中乙酰胆碱酯酶等机制展现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对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分析发现,三阴交、神门、天柱可能是核心组合,临床中常选择头部、面部、颈部和下肢的穴位如百会、四神聪、神门、足三里等,亦有研究表明风池、天柱、风府、中脘等腧穴的选择有更高的症状缓解率。

    阿尔茨海默病针灸作用机制综述

    中医药抑制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李家正秦文秀许军峰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医药抑制铁死亡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并分析中医药抑制铁死亡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中药单体地黄苷A、黄芩素、槲皮素、红花黄、淫羊藿苷和中药复方脑泰方、补阳还五汤及针灸可以通过PI3K-AKT、Nrf2、NF-κB、NLRP3、Keap1、SLC7A11和mTOR等多条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再生并增强神经细胞可塑性,最终达到抑制铁死亡、减轻脑损伤的目的,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铁死亡中医药抑制剂综述

    对"孰主神明"三大学派之分歧的尝试性整合

    宋畅古洁若陈于晴杜明泽...
    103-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中医学"神明"概念的由来,以及心主神明学派、脑主神明学派、心脑共主神明学派的产生过程与各自所持的主要观点,并以三大学派在阿尔茨海默病、失眠症与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为例,对三大学派进行比较,探讨其争论症结所在。尝试应用"心系统"概念将三大学派理论进行整合,以期使"神明"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神明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