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牛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牛业科学
中国牛业科学

陈宏

双月刊

1001-9111

huangn2002813@yahoo.com.cn

029-87091423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校区动物科技学院内

中国牛业科学/Journal China Cattle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黄牛育种委员会主办。双月刊。本刊是全国畜牧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科学试验、调查研究、综述与专论、科技讲座、经验交流、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专业户园地、牛病防治、国外动态、品种简介。可供大专院校、科技人员、农村养牛专业户、肉牛和奶牛饲养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干部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肉牛种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构想

    赵玉民方文文曹阳杨少滢...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立足于我国肉牛种业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对影响我国肉牛种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详细剖析,提出了我国肉牛种业发展的创新构想与突破路径,有望引导我国肉牛种业进入快车道,加速迈向联合育种的新时期,打破种源+牛肉"双重垄断",实现肉牛种业由自主到主导的跨越。

    肉牛种业创新

    甘孜藏牛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佳琳姚婷婷马伟东李付强...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甘孜藏牛的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方法]采用mtD-NA 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结果显示:在28头甘孜藏牛mtDNA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232个变异位点,确定了 22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8820 ±0。00010,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2420±0。00003,表明甘孜藏牛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分布图表明,28头甘孜藏牛mtDNA基因组包括4种母系支系,分别为普通牛的T2、T3与T4支系,还有牦牛支系,其中T2支系占7。14%,T3支系占64。29%,T4支系占3。57%,牦牛支系占25%。[结论]甘孜藏牛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为普通牛母系起源,但与牦牛有杂交。

    甘孜藏牛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母系起源

    牛胚胎角芽组织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闫茜茜王伟马楠謌路钰怡...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基因表达特征的分析,揭示在形成牛胚胎角芽组织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和通路,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角芽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牛胚胎角芽组织、额部皮肤组织、脑、心脏、肾、肝脏、肺、瘤胃、骨骼肌、脾脏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来解析角芽组织的基因表达特征。[结果]多组织基因表达比较鉴定到810个角芽组织特异高表达基因。主成分分析表明牛胚胎角芽组织与额部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模式最为相似,但存在1695个显著上调基因(校正p<=0。05),这些基因功能富集到与神经和骨发育相关的通路。[结论]从多组织比较、角芽组织和额部皮肤的差异比较两个方面分别鉴定了角芽组织的基因表达特征,角芽组织特异高表达基因富集到骨、神经和皮肤发育相关通路,暗示着角芽组织发育涉及多组织协同,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

    角芽组织转录组基因表达特征

    不同地区牛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对比分析

    王一然杨亮高雨姚康雨...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不同地区牛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试验选取贵州、内蒙、新疆地区各6头36月龄左右公牛的牛背最长肌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1)内蒙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贵州和新疆地区(P<0。05);(2)内蒙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硬脂酸、油酸等含量极显著高于贵州和新疆地区(P<0。01);(3)贵州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内蒙和新疆地区(P<0。05);(4)新疆地区牛背最长肌中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贵州和内蒙地区(P<0。01)。综上所述,内蒙地区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高;贵州地区牛磺酸含量高;新疆地区胆固醇含量低。

    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不同地区牛背最长肌

    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制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项朝荣郑虎马超锋徐华...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体制剂是牛病毒性腹泻最为有效的临床治疗药剂,但现有制剂易在瘤胃中降解而药效不佳。本研究利用抗体包被技术开发了一种能有效避免瘤胃降解的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对抗体制剂筛选的6个组方体系进行稳定性、安全性和药效综合考察,表明体系1(抗体5。0 g、卵磷脂20。0 g、聚乙二醇800 15 g、β-谷甾醇1。0 g、鞣云实素3。0 g、吐温-20 15。0 g、去离子水41。0 g)为最优组方,临床疗效显著高于普通抗体制剂。该制剂具有稳定性强和安全性高的特点,能有效解除瘤胃液对口服抗体的影响,促进其在肠道中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对临床防控牛病毒性腹泻有着重要意义。

    牛病毒性腹泻抗体制剂

    皮南横交母牛生长发育研究

    薄东东李苗云白怡霖李敬...
    24-2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皮南牛生长发育规律,初步解析皮南牛体重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的皮南横交母牛的体重和体尺数据,统计分析各生长阶段的体重和体尺的增长规律。选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利用R语言的NLS非线性拟合算法对皮南横交母牛的体重增长进行拟合分析,评估最佳拟合模型。检验体重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皮南横交母牛的体重增长的最优拟合模型为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各体尺性状均与体重性状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体重与胸围的相关性最强。[结论]皮南横交母牛的体重增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模型公式为ωt=548。7359(1-0。619e-0。1063t)3,体重拐点月龄为5。826 1,拐点体重为 162。588 4 kg。

    皮南牛体重体尺生长模型拟合分析

    叉头转录因子FoxO1的生物遗传信息学分析

    刘勇朱文科吴欣苡陆萌萌...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叉头转录因子FoxO1是一种重要的调控因子,其广泛参与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对其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和直观的了解FoxO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为后期发育、分化、代谢和进化等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试验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牛FoxO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FoxO1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酸性蛋白质,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含有七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中六个半胱氨酸形成三个二硫键,3个氨基酸 具有59个潜在磷酸化位点,作为非分泌型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其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高达75。42%,且在第165-259位氨基酸之间,其叉头域有95个保守的氨基酸残基。

    FoxO1基因遗传结构生物化学信息

    一起肉牛副流感病毒3型、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杞天龙何顺仙邓秋慧赵文涛...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呼吸道综合征往往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致病机制复杂。云南省昆明市某肉牛养殖场部分犊牛出现了以咳嗽、气短、流鼻涕、腹泻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疾病,随后多头相继死亡,剖检主要病变为气管、胃黏膜、小肠出血,肺脏肝变,肝脏出血肿大,心脏出血,心包黏连等;经采病料用常见呼吸道疾病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疱疹病毒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牛支原体)8联PCR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副流感病毒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混合感染。经用加米霉素、10%替米考星和20%氟苯尼考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合加强饲养管理,多数病牛恢复了健康。

    副流感病毒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混合感染

    内蒙古三河牛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程延彬陈军刘文芝赵曼...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探寻内蒙古三河牛牛肉风味特征物质,分析不同部位生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以期探索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牛肉中的作用机理。采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三河牛牛肉16个部位共计48份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质谱分析仪(SPME-GC-MS)对三河牛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挥发性组分通过与NIST20谱库及正构烷烃标准物质进行比对进行定性分析,且正反匹配度均大于800(最大值为1000)的鉴定结果予以确认,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6个部位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检测出7大类共159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32种,醇类化合物21种,酸类化合物16种,烃类化合物37种,酯类化合物33种,酮类化合物10种和杂环类化合物11种。三河牛肉质氨基酸含量高、风味口感都非常好,是生产肉制品的高端原料。

    内蒙古三河牛牛肉风味

    不同卧床材料对海福特母牛舒适度、繁殖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李锋军刘超史天民阮显根...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卧床材料对海福特母牛舒适度、繁殖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0头海福特母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0头,分别散放饲养于混凝土地面、砖铺地面、木屑垫料、细沙子卧床,测定微生物数量,观察母牛舒适度、受胎率、健康状况;[结果]结果表明,细沙子和砖铺地面的霉菌显著低于混凝土地面和木屑垫料(P<0。05);细沙子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极显著低于混凝土地面和木屑垫料(P<0。01);细沙子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最少,显著低于混凝土地面、砖铺地面和木屑垫料(P<0。05)。细沙子和木屑垫料能显著提高海福特母牛躺卧率(86%和90%,P<0。05),显著高于混凝土地面和砖铺地面;使用细沙子和木屑垫料比混凝土地面和砖铺地面显著降低了海福特牛肢蹄病发病率(14%和5%,P<0。05)。细沙子垫料与混凝土地面、砖铺地面、木屑垫料相比较,显著提高了海福特母牛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92%、98%,P<0。05)。[结论]细沙子垫料与混凝土地面、砖铺地面、木屑垫料相比较,显著降低了霉菌、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了海福特母牛躺卧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降低了肢蹄病发病率。

    卧床舒适度繁殖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