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花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花生学报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花生学报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段淑芬

季刊

1002-4093

hsxb@163169.net

0532-87632131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126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花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eanut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主办的我国花生学科唯一的专业学术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花生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贮藏加工及分析测试等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简报、技术与方法以及专题综述等。读者对象主要是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院校师生及花生产业领域的广大工作者。《花生学报》作为首批全国农业核心期刊入编国家电子出版物《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本刊分别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生类甜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冯兰兰王振宇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甜蛋白(Thaumatin-like proteins,TLPs)是一类与甜蛋白(Thaumatin)高度同源且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为了解全基因组水平上花生类甜蛋白家族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了花生类甜蛋白家族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进化、基因表达模式、蛋白结构及蛋白质互作网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花生中鉴定到62个类甜蛋白家族成员,分布于花生全部的20条染色体上,同一染色体上存在串联重复的TLP基因簇.蛋自序列进化分析表明,花生62个类甜蛋白分为10个聚类,与豆类亲缘关系较近,进化上高度保守.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位于2号染色体的花生类甜蛋白在胚胎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量,说明其在胚胎发育早期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位于15号染色体的花生类甜蛋白在根及根尖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合类甜蛋白在豆科植物结瘤中的作用,说明该组基因簇可能在花生结瘤过程中发挥相应作用.蛋白结构分析表明,花生AhTLP1含有3个保守的类甜蛋白结构域,同时在该蛋白N端和C端各含有一个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互作分析表明花生AhTLP1蛋白与10个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AhTLP1与PP2C(Protein phosphatase type 2C)的相互作用可能使其参与到ABA信号转导的途径中,从而提高该蛋白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该研究为花生类甜蛋白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和遗传育种应用提供了基础.

    花生类甜蛋白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抗真菌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

    花生赤霉素代谢途径中三个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朱丹青向雪林汪柏丞禹晨晏...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花生赤霉素代谢途径中3个基因家族DELLA、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1(GID1)、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2(GID2)在花生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系统分析其理化性质、定位信息、基因结构、蛋白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树、顺势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花生DELLA基因家族包含6个成员,均有共同的保守基序且都含有DELLA或DELLA superfamily结构域,外显子均有1个;花生GID1基因家族有57个成员,都含有Abhydrolase_3结构域,但仅有3个共有的保守基序;花生GID2基因家族成员11个,都含有F-box的结构域且外显子均有1个,但仅有3个共有的保守基序.3个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且在染色体两端分布的数量较多;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赤霉素代谢途径的3个基因都与大豆的亲缘关系较近,其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花生赤霉素代谢途径中51.35%基因家族成员有赤霉素响应元件;大多赤霉素响应元件的基因在各个组织中表达水平低,部分基因主要是在籽仁和果皮的发育阶段表达较高.以上研究丰富了我们对花生赤霉素代谢途径中DELLA、GID1、GID2基因家族的理解,为后续花生赤霉素代谢途径中3个基因家族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花生DELLAGID1GID2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赤霉素代谢途径

    花生AhHSP90-B8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互作蛋白筛选

    苑翠玲曹凤岩李春娟牟艺菲...
    28-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HSP90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病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到一个热激蛋白90基因(AhHSP90-B8),其CDS全长为2 100 bp,共编码69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80.2 kDa,等电点pI为4.42,不存在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上,是亲水蛋白.启动子区域存在19个已知的与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qRT-RCR分析发现,AhHSP90-B8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及果针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接种晚斑病病原菌后不同时期,其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接菌后3 d基因表达量相对变化较小,其他时期(5、10、15、20 d)基因表达量均呈现较大幅度的上调,在处理15 d后表达量达到峰值.进一步筛选到SGT1等相互作用蛋白,并通过酵母双杂交验证其真实互作.这暗示AhHSP90-B8可能通过与SGT1形成蛋白复合体来调控对晚斑病的抗性.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AhHSP90-B8基因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培育优异花生新品种提供了潜在的抗性基因资源.

    花生AhHSP90-B8晚斑病分子特征表达分析互作蛋白

    绿色调控对轻度镉污染地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籽仁镉含量的影响

    禹晨晏高晴向雪林朱丹青...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轻度镉污染地花生绿色栽培技术,本试验采用石灰和叶面阻控剂作为调控措施,研究其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籽仁镉含量的影响.以湘花2008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对照和5个处理:基施石灰2 250 kg/hm2(L),喷施叶面阻控剂1(L1),喷施叶面阻控剂2(L2),石灰+叶面阻控剂1配施(L+L1),石灰+叶面阻控剂2配施(L+L2).在花生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饱果期测定产量及籽仁镉含量.结果表明:①光合参数:基施石灰、叶面阻控剂1及其配施处理在花针期和结荚期均能增强花生光合性能(Pn、Tr、Gs上升),而饱果期下降;叶面阻控剂2及其配施处理在花针期光合参数(Pn、Tr、Gs)低于对照,结荚期略有回升.各处理Ci在结荚期、饱果期均低于对照.②荧光参数:基施石灰、叶面阻控剂1的Fo、Fm各时期整体较对照升高,Fv、Fv/Fo、Fv/Fm在结荚期、饱果期高于对照;叶面阻控剂1配施处理各参数在苗期、饱果期较对照升高;叶面阻控剂2及其配施处理的Fm、Fv、Fv/Fo、Fv/Fm在苗期、花针期、饱果期均较对照降低.③各处理SPAD值除结荚期外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④荚果产量:基施石灰、叶面阻控剂1及其配施处理能增加花生产量,叶面阻控剂2及其配施处理较对照减产.⑤相关性分析表明:花针期Pn、Gs、Ci及饱果期Fv/Fo、Fv/Fm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⑥籽仁镉含量:对照及各处理籽仁镉含量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各处理均能降低花生籽仁镉含量.综上,基施石灰、喷施叶面阻控剂1及其配施处理能优化植株光合性能、降低籽仁镉含量、增加花生产量,可以作为轻度镉污染地花生绿色调控措施,尤以基施石灰效果最佳.

    花生石灰叶面阻控剂光合特性荧光特性镉污染产量

    生物有机硒肥对花生重金属元素富集和分布的影响

    李达陈昊楠胡睿同丛玉婷...
    48-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花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着重分析了重金属在花生中的富集特点,以及叶面喷施硒肥对花生仁和花生秧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经叶面喷硒培育后的花生仁及花生秧Se含量均显著升高,花生秧Se含量由(0.244±0.020)mg/kg上升至(0.887±0.370)mg/kg,花生仁Se含量由0 mg/kg上升至(0.614±0.137)mg/kg.花生秧内重金属Cd、Zn含量分别显著下降约22.5%和43.0%,而花生仁内重金属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花生吸收的大部分重金属主要富集在花生秧,显著高于花生仁内重金属含量,其中,花生器官对土壤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较强,对As、Cr的富集能力较弱.相关性分析证实,Se会抑制花生植株内重金属Zn的积累,不同重金属含量之间可相互影响.施加硒肥能有效抑制花生秧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能力,缓解重金属在花生秧中的富集效应,同时提高花生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蛋白硒肥可以缓解花生植株内重金属污染,为叶面硒肥的科学施用、农作物富集重金属领域研究以及富硒花生产业发展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指导.

    生物蛋白硒叶面喷施富硒花生重金属拮抗作用

    功能微生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李亮...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用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及发挥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微生物能够提升0~20 cm 土壤pH并增加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的含量;提高花生饱果质量、出仁率、百果质量,降低秕果质量;增加花生仁中总糖、粗脂肪、粗蛋白的含量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花生仁中油酸、花生酸含量分别平均增加0.96和0.19个百分点,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山嵛酸含量分别平均减少0.16、0.16、0.04和0.40个百分点;施用功能微生物的花生荚果产量增加252.5~480.4 kg/hm2,增产5.1%~9.6%,其中,施用真菌微生物比施用细菌的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加153.9 kg/hm2,增产3.0%.本试验条件下,在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分别为120、90、12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哈茨木霉菌75 kg/hm2的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5 464.2 kg/hm2,推荐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花生功能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品质

    冬闲期耕作方式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质、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朱英琳胡国庆董元杰李向东...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连作条件下,以大花生品种"山花110"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前茬花生收获后无耕作,冬季休闲,后茬花生播种前旋耕整地,覆膜种植(冬闲免耕,NT);前茬花生收获后翻耕,冬季晾晒土壤,后茬花生播种前旋耕整地,覆膜种植(冬闲翻耕,RT);前茬花生收获后翻耕并种植黑麦草,至抽穗期翻压还田,旋耕整地后,花生覆膜种植(绿肥压青,DTM).研究冬闲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花生土壤理化性质、植株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压青和冬闲翻耕较冬闲免耕均可降低连作花生土壤0~30 cm 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优化土壤结构;同时提高0~40 cm土层中的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绿肥压青和冬闲翻耕较冬闲免耕均可以显著提高连作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而改善花生叶片的光合性能,增加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并促进向荚果转运,有利于花生产量提高.与冬闲免耕相比,绿肥压青和冬闲翻耕的花生荚果产量分别提高了 7.20%和3.41%,籽仁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4.20%,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主要是因为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其中,绿肥压青的效果要优于冬闲翻耕.

    花生连作土壤养分光合特性产量

    长江中下游地区涝旱胁迫对花生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

    刘翠平郭利平陈秀龙李建军...
    77-8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中花8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温室中开展土柱涝旱胁迫模拟试验.试验在花生3个生育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设置3种土壤水分状态(涝胁迫、正常水分和轻旱胁迫),设计对照(CK)、结荚期旱胁迫(D1)、花针期涝—结荚期旱(D2)、饱果期旱胁迫(W1)、花针期涝—饱果期旱(W2)、结荚期涝—饱果期旱(W3)共6个处理,探讨涝旱胁迫模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花生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D1显著降低了花生根系表面积和体积(P<0.05),而W3则显著减少了根系质量和长度(P<0.05).在0~10 cm 土层内,根系的质量、长度、面积、体积、直径和根长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②根系生态位指数(root ecological niche index,RENI)与根系各参数相关性均较高(R2范围0.88~1.00),可综合反映根系生长状况;且41.5%~57.6%的根系分布在0~10 cm土层,属表层聚积生态位型,76.6%~81.7%的根系分布在0~40 cm 土层.③D1和W1降低了 RENI数值,降幅分别是72.6%和50.8%,轻旱胁迫抑制了根系生长.④D2和W2的RENI数值较D1和W1分别增加了 144.7%和77.7%,花针期涝胁迫对后续结荚期和饱果期旱胁迫根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而W3的RENI数值较W1减少了 34.6%,结荚期淹涝加剧了饱果期干旱对根系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花生应对频发的旱涝灾害提供了理论支撑.

    花生涝旱胁迫根系分布根系生态位指数土壤基质势

    花生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

    曹凤岩苑翠玲刘玉龙王奇...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花生苗期抗旱性特点,建立抗旱评价体系,筛选抗旱材料,本研究以129份花生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水培的方法,用PEG6000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花生苗期叶绿素、株高、地上部鲜/干质量、根部鲜/干质量等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花生种质进行抗旱评价和分级.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的根干质量和叶绿素值均高于对照组.主成分分析将6个性状降维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8.6%),确定了叶绿素、株高和地上部鲜质量可作为花生抗旱的评价指标.对D值进行排序分析,初步筛选出新实四粒红和忻域扯花生2份强抗旱花生种质,为进一步开展花生抗旱育种和挖掘抗旱基因提供了供选材料.

    花生苗期指标抗旱评价种质筛选

    双黄连药渣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其发酵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优化

    李亮亮李磊赵俊坤王雄雅...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一种花生茎基部真菌病害,严重制约花生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对白绢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芽孢杆菌对双黄连药渣进行固体发酵,研究生防芽孢杆菌和双黄连药渣对花生白绢病的联合防效.通过单菌株固体发酵试验从生防芽孢杆菌中筛选出2株对双黄连药渣具有较好发酵效果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F-1和贝莱斯芽孢杆菌HT-9.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双黄连药渣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组合菌比例1∶1,发酵时间10 d,发酵温度35 ℃,最佳接种量10%,药渣含水量62%.此条件下,测得发酵双黄连药渣对白绢病菌的抑菌率为79.83%.以上结果为双黄连药渣在花生白绢病的生防应用上奠定了基础.

    花生白绢病菌双黄连药渣发酵芽孢杆菌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