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制造技术
航天制造技术

陈济轮

双月刊

htgy818@sohu.com

010-68750167;88531537

100076

北京34信箱12分箱

航天制造技术/Journal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航天系统唯一的一份工艺类期刊,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刊号CN11-1887/V。国内公开发行,发行量1000多册,涵盖航天科技、机电集团各企、事业单位及部分集团外的企、事业单位。《航天工艺》主要刊登航天产品制造技术及民品制造技术方面的科技论文及工艺管理等文章。涉及的专业包括焊接、冷热加工、机械加工、电装工艺、精密加工、微细加工、特种加工及各种难加工材料、非金属材料加工、装配工艺与检测技术、生产的最新成果及工艺动态,具有实用性推广交流价值。文稿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逻辑严谨;文中计量单位,文字,标点符号,插图,表格均应符合国标;文稿不应涉及保密内容,不得损害他人权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常用航天铝合金热渐进成形极限的研究进展

    李治兵安治国孙鹏飞林翰...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铝合金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促使铝合金材料不断向高性能、轻量化的方向发展.热渐进成形作为一种先进的板料成形技术,为航天用铝合金零件的制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并获得了当今学者的广泛关注.根据渐进成形加热方式不同,总结了近年来典型的加热方法为电加热、激光加热、电磁感应加热.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铝合金热渐进成形极限方面的研究,并总结了多种工艺参数对材料成形极限的影响规律.

    热渐进成形加热方法铝合金成形极限工艺参数

    Ti-Nb-Zr-O高弹性钛合金自阻加热热处理过程组织演化及性能研究

    王祉晗杨鹏骁李德崇张坤...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弹性钛合金薄壁件等温热成形存在高弹性损失的性能缺陷.本研究以一种新型 Ti-35Nb-2Zr-0.3O(Ti3523)高弹性钛合金为对象,比较了快速电阻加热和传统马弗炉加热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微观EBSD分析其弹性模量与屈服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较快加热速率下(约 45℃/s)的快速电阻加热固溶处理明显抑制晶粒粗化,位错湮灭较少,空冷后的屈服强度相较于原始冷轧板坯下降约 33.3%,明显优于马弗炉固溶处理,同时马氏体α″相变趋势更高,弹性模量更低.时效处理后,快速电阻加热样品析出高强度α相,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均有所提高,其弹性性能(Ur=4.056)明显高于马弗炉加热样品(Ur=3.333),接近原始板坯(Ur=4.577).本研究提出的快速加热高温成形方法为新型航空航天装备提供了一种可行技术路线.

    高弹钛合金快速电阻加热组织演变力学性能

    大直径铝合金波纹管复合整体制造工艺研究

    周旭东王家威冯苏乐陈哲...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得到具有大直径、高膨胀率、低壁厚减薄率的铝合金波纹管,提出了一种复合整体制造工艺,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搅拌摩擦焊接获得大直径铝合金初始管坯,随后采用轴向压形法成形出所需的连续波形.首先开展平板焊接试验,确定搅拌摩擦焊接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结合的方式,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波纹管轴向压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波纹管轴向低压压形过程中的形状精度及壁厚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成形工艺参数对波纹管成形过程的影响,获得了成形内压与轴向进给间最佳的匹配关系.最后开展静力试验考核.结果表明,采用该复合整体制造工艺可以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大直径大膨胀率铝合金波纹管,并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优势.

    轴向压形搅拌摩擦焊接铝合金波纹管工艺参数复合制造

    航空发动机大高径比高温合金筒形件充液拉深缺陷形成规律分析

    周兴梁胡蓝王睿乾刘伟...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发动机大高径比高温合金筒形件无法整体成形的难题,开展了一道次充液拉深成形工艺研究.研究了GH3536高温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对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筒形件壁厚和成形缺陷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进行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实验,优化了压边力和液压加载工艺窗口,成形出合格的深筒形件,分析了该零件的缺陷形成规律.

    高温合金充液拉深筒形件缺陷分析

    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隔热屏局部特征成形缺陷分析及工艺优化

    田孟良周华博涂泉汪祥...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发动机加力室隔热屏壁厚薄、局部尺寸小、曲率突变大、成形时表面起皱、凸包减薄和拉裂等问题,开展了零件特征尺寸分析和冲压工艺计算,分析工艺设计中的不足及缺陷产生的原因.基于材料极限变形能力,在零件冲压工艺仿真的基础上,提出多道次成形、变形量分解的方法;采取了工序间热处理的改进措施,实现对零件变形中材料流动顺序的合理分配,解决了薄壁隔热屏大突变局部结构在冲压过程中缺陷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实现突变结构合理的钣金成形工艺优化的目的.

    隔热屏模拟仿真工艺优化热处理

    铝合金拉拔式摩擦塞补焊技术研究进展

    邵震张粟泓黄一鸣张丽娜...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拔式摩擦塞补焊(Friction pull plug welding,FPPW)是一种固相焊接修补技术,在大径厚比中空结构的补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焊接过程中材料在熔化温度以下经历剧烈塑性流动,避免了熔化焊接可能带来的凝固缺陷,提升了补焊接头力学性能.但与传统摩擦焊工艺不同,FPPW是一种侧壁摩擦连接技术,在轴向拉力的作用下通过塞棒侧壁挤压试板形成冶金结合.焊接过程中摩擦界面附近温度、应力、应变等分布不均匀,极易产生未焊合或弱结合等焊接缺陷.对缺陷进行有效抑制是实现高质量FPPW的核心.本文从FPPW基本原理、接头成形行为、成形质量控制(接头几何形状设计、焊接工艺参数)、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等方面对高强铝合金FPPW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展望了FPPW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拉拔式摩擦塞补焊成形质量接头设计工艺参数力学性能

    负膨胀材料与AgCuTi活性钎料界面反应调控方法

    王鹏程刘维瀚陈海燕李文亚...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负膨胀材料可以有效缓解金属的高热膨胀性,通常负膨胀材料与活性金属发生界面反应从而实现负膨胀材料与金属之间的紧密结合.但是二者之间的界面反应程度很难进行控制,过量的界面反应会破坏负膨胀材料的结构从而使其失去负膨胀特性.为此,本文通过一步水热法在负膨胀材料表面构建了一层碳阻挡层,该方法工序简单、原材料价格低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纯 AgCuTi 钎料、Sc2W3O12 颗粒增强的 AgCuTi复合钎料和碳层包覆的Sc2W3O12颗粒增强的AgCuTi复合钎料,在 860℃/10 min的钎焊条件下对C/SiC复合材料和GH3536 进行了真空钎焊.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阻挡层可以有效缓解负膨胀材料与活性钎料之间的界面反应,极大地降低反应层厚度,同时确保负膨胀材料与活性金属之间的紧密结合.根据接头的室温剪切强度测试结果可知,构建界面阻挡层的负膨胀材料复合钎料制备的接头剪切强度高达 72 MPa,相比无阻挡层提高1.3倍,相比使用AgCuTi钎料直接钎焊提高 2.5倍.

    负膨胀材料钎焊残余应力

    燃料贮箱结构可重复使用性能评价与关键技术探讨

    王苹杜岩峰刘永钱宏亮...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作为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核心特征,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无疑凸显了国家工业水平的高度集成,同时也成为实现航天强国地位的关键标志之一.鉴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标需求,尤其是美国Falcon 9 火箭以及星舰垂直起降等成功案例,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制步伐.本文围绕火箭燃料贮箱可重复使用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多次服役焊接结构制造过程的控制、原位表征技术的研发以及实时评价方法与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在断裂力学理论的坚实支撑下,借助模拟服役典型载荷与足尺寸疲劳试验,对贮箱关键承载位置焊缝的疲劳损伤过程及机理深入探究,制定可重复使用焊接结构性能评价流程,进而搭建铝合金贮箱焊接结构的服役寿命预测模型,这不仅有助于量化支撑重复使用焊接结构耐久性的分析评价,更为研制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近地载人火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燃料贮箱焊接结构疲劳寿命

    一种抗高温腐蚀热障涂层的设计与功能实现

    李广徐朱力张家霖刘聪...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障涂层(TBC)技术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其中YSZ(Y2O3 部分稳定的ZrO2)TBC应用最广泛,近年来环境沉积物(CMAS,CaO-MgO-Al2O3-SiO2)腐蚀成为其失效的重要原因.本文以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热防护涂层材料Ti2AlC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Ti2AlC/YSZ热障涂层的制备工艺、抗CMAS腐蚀性能,考察了热防护层的退化机理,为新型热防护涂层材料Ti2AlC的高温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热防护涂层高温腐蚀Ti2AlC/YSZ热障涂层抗腐蚀机理

    3D打印C-PEEK的仿生结构设计和力学行为分析

    邵剑锋巢昺轩马思齐李权洪...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 3D 打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PEEK)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探索最优工艺参数进行仿生结构设计,研究了碳纤维含量、打印喷头温度、平台温度、切片层厚度、打印速度、填充度、填充直线角度、填充形状、热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多个工艺参数下,3D 打印 C-PEEK 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含10 wt.%碳纤维的C-PEEK拉伸性能最好,并且最佳的 3D打印参数为:打印喷头温度 440℃、平台温度 130℃、切片厚度 0.2 mm、填充度 100%、90°直线填充、打印速度 40 mm/s、保温腔 90℃.此外,根据最佳 3D打印参数设计兼具蜂窝多孔和Bouligand旋转夹层的仿生结构,开展抗压强度测试并进行压溃行为分析,发现当层间旋角为 30°时对应的蜂窝-Bouligand仿生结构的抗压强度可达 24.1 MPa,且具有优异的非灾难性断裂特征.

    3D打印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仿生结构力学行为压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