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赵明

双月刊

1671-0908

xjhtliangli@163.com

0903-2517368

848000

新疆和田市北京西路33号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之治"视域下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及本质要求研究

    潘丽嵩范晓阳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提出的与西方现代化思想不同的发展理念与探索实践.以"中国之治"视域看国家现代化,其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体现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二是表明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之治"视域下国家现代化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发展学说成就其理论逻辑;其次,近代国家体用选择给予中国式现代化以历史逻辑;再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构成其发展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表现出独特的目标指向,分别以"中国之智""中国之制""中国之致"从文化底蕴、最大优势、责任目标三方面着重体现现代化发展之路的中国特色.同时,以对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发展全面现代化的要求、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三个维度突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

    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内在关联

    张文秀耿国宾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无神论质性予以锚定是把握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前提,这一把握势必需要对其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内在关联予以阐释.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的文明范式,这一范式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自然内蕴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因此,系统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内在关联,对于保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科学性真理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探究

    宋子昂上官文慧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年轻干部生逢其时,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可靠接班人提供了科学指导.当我们走进新时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我们必须引导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优化年轻干部"选、育、用、管"的全链条机制、激发年轻干部"五个自觉"的主动担当意识、坚定年轻干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厚培年轻干部"七种能力"的过硬本领.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论述不仅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更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培塑时代栋梁提供了科学纲领和理论依据.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在新阶段新征程驰而不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有利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实践路径

    老子和亚里士多德生态哲学观异同探究

    张昊雷雷喻丹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老子与亚里士多德生态哲学观的比较,旨在指出二人在该思想方面的同异之处.其相同之处在于同基于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视角对秉承何种生态观做了研究分析.比如皆主张不悖、不掠自然以及节欲保天的生态观念.但在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二人出发点不同:老子基于人类与自然为一的出发点,由此倡导物我一体、命运与共,认为爱护宇宙万物就是爱人类自身;亚里士多德则基于人类与自然相对的出发点,由此在关于自然生态的理论上难免渗透功利主义色彩,而人类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才爱护宇宙万物.在比较分析老子与亚里士多德生态哲学思想基础上,运用双重继承法挖掘二人关于生态哲学思想方面的价值.

    老子亚里士多德生态哲学观生态文明建设

    "精准思政"视域下南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孙欣然张爱萍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思政"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来实现思政教育供给和需求精准衔接的教学模式.当前南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面临着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单一,第二、三课堂数据采集不足,精准化的评价反馈重视程度不够等挑战,影响着"精准思政"的效果.南疆高校应当依靠新兴技术和数字化平台,优化思政课教学供给;构建各部门合作的思政信息共享体系,提升思政教师"数智化"素质;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重视"精准"评估的效果反馈,真正提升精准化思政水平,发挥"精准思政"在南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精准思政中华民族共同体南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平台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视域下教育评价的困境与消解

    黄林彦吴文胜
    42-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具理性和技术主义掩盖教育评价的目的性或伦理性追求,导致教育评价的目的对生活的质的增长和对人自我实现的意义视而不见,教育评价的方法、测量手段、理念和价值具有强烈的数字表征倾向,拘囿于对个人竞争力的增值,缺乏对精神世界的关怀.亚里士多德将"实践"理解以自身为目的从而实现幸福的活动,与教育评价的本体追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在实践哲学视域下,教育评价不单单是出于满足主体需要的行为,而是基于实践理性以发展的、创造的、开放的方式对某一教育行为使主体产生变化的好与坏进行价值判断的行动,它具有目的在内、以人为中心和贯穿教育过程始终这三种实践的应然属性.教育评价的实践品质带来的必然是生动的、鲜明的、具有终极关怀的和生命感召的教育实践.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谨慎审视教育评价的目的性或伦理性追求,重拾教育评价的实践品质,使教育评价复归其本体价值.

    教育评价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实践活动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五力"体系探究

    陈柏瑾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为规范和准则》开启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篇章,是我国高校思政事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形势更紧、任务更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强烈的引领性,既引领学生成长,又引领教师队伍建设,还引领社会风气向好发展.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所需的组织领导力、教师支持力、内容贴合力、监督执行力和社会引领力,分析各"力"之间的具体内涵,讨论具体的发"力"路径,以"五力"促成"合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向好发展.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五力"体系

    当代剧场跨文化集体创作的教学模式——基于对佐藤信及其"码头工作坊"的分析

    李子轶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剧作家兼导演佐藤信在横滨若叶町码头剧院开展的"码头工作坊"项目的分析,探讨了一种创新的跨文化集体创作教学模式.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工作坊的结构、路径与方法.研究发现,"码头工作坊"以共享、网络和跨界为核心理念,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聚焦问题、交流思想的平台.工作坊以综合课程为载体,以作品创作为导向,在文本再造和身体言说的跨文化集体合作中,实现了存异求同的融合创造.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与集体创作的创新,为当代剧场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框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当代剧场跨文化交流集体创作教学模式佐藤信

    面向南疆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的语音特征和提升策略研究

    贾媛左欣橦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疆教师是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对于南疆校园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影响重大.南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加强维吾尔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提高维吾尔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习得水平是必要的手段和路径.本研究将语言习得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以实验语音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南疆维吾尔族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发音中的鼻音、边音、半元音三类相似辅音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维吾尔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习得难度等级,结合声学参数研究结果,针对南疆维吾尔族教师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提高维吾尔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的发音准确率,提高维吾尔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测试通过率,为提升南疆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教学水平提供科学研究上的支撑.

    维吾尔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声学特征语言培训提升策略

    班超经略于阗的历史贡献

    李谞卓郝新鸿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汉之际,丝绸之路一度中断,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沟通受到了阻碍,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过程没有停止.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随后借助于阗等国的力量,驱逐匈奴,平定西域,重新疏通了丝绸之路.班超经略西域三十余年,以于阗为主要基地,审视当时的政治局势,施行合理有效的民族政策,收复民心,一统西域.在班超的治理下,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得以稳定,东汉与西域之间经济的交流逐渐繁荣,同时也推动了西域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丝绸之路南道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班超于阗丝绸之路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