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试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刘昉

月刊

0258-3283

webmaster@chinareagent.com.cn

010-65281741

100006

北京市东城区100006信箱-16分箱《化学试剂》编辑部

化学试剂/Journal Chemical Reagen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原化工部化学试剂信息站)编辑出版的全国惟一一本有关化学试剂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性刊物。报导国内外化学试剂、精细、专用化学品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发展水平等,可供化工、农业、食品、地质、冶炼、纺织、环保、医药、医院、新材料等各行业、实验室、化验室、研究室、试验室等的科研、技术、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多糖药理活性最新研究进展

    吕嘉璐霍燕菊张翼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药多糖因较低的毒副作用,多样的药理活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天然药物开发及应用研究的热点.对近5年的中药多糖研究进行了追踪,汇总整理了中药多糖发挥的抗肿瘤、免疫调节、糖脂代谢、肠道菌群、抗氧化及其他药理活性,并对影响中药多糖药理活性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当前中药多糖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中药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明确中药多糖的药理活性,从而加速中药多糖的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

    中药多糖药理活性抗肿瘤免疫调节肠道代谢稳态调节作用机制

    铜催化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进展

    单系宇强泳侨何华锋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催化的串联环化反应,凭借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高、反应高效受到合成化学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系统梳理近年来铜催化的串联环化反应,以便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更准确、更便捷认识铜催化的串联环化反应,进而开展更深入的拓展.文章依据串联反应中铜催化中心的价态,结合铜盐的参与程度,分别介绍了单一亚铜盐、亚铜盐协同参与、单一二价铜盐催化以及二价铜盐协同参与的串联环化反应.结合绿色化学要求以及铜盐催化反应涉及的配体、反应拓展可能性,指出未来铜催化的串联环化反应的研究热点与方向.

    铜催化串联反应亚铜盐二价铜杂环化合物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二维材料的液相色谱拆分性能研究

    王雪萍高顺秋李毅洁杨梅芳...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2D-MOFs)具有大比表面积、厚度小、活性位点充分暴露、传质阻力小等优点,将其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定相理论上可以增加色谱柱的塔板数,进而提高其分离效能,在手性分离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将手性分子L-羟基脯氨酸和D-(+)-葡萄糖分别修饰到NH2-Ni/Co MOFs和Zn-NH2-BDC MOFs两种2D-MOFs上,制备二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2D-CMOFs),再将Zn-NH2-BDC-D-(+)-葡萄糖和NH2-Ni/Co-L-羟基脯氨酸通过"网包法"固载在硅胶表面制备手性固定相.实验表明:19种手性药物和5种位置异构体被NH2-Ni/Co-L-羟基脯氨酸手性色谱柱拆分开,基线分离了6种手性药物和3种位置异构体;10种手性药物和3种位置异构体被Zn-NH2-BDC-D-(+)-葡萄糖色手性谱柱拆分开;且两个手性柱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手性分离高效液相色谱二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手性固定相手性化合物

    基于柔性苯二乙酸CM6@Zn-MOF纳米材料的构筑和光电性能研究

    李鹏云张军孙朋涛张钢强...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作为有效能量转移的供体,在人工光采集材料领域中已引起许多专家的关注.特别是二维MOFs纳米片,因每个活性位点暴露在外易靠近受体,可以有效地将内部能量转移给外部受体,具有更为非凡的光电性能.通过选用柔性的1,2-苯二乙酸(H2opda)和刚性的3,5-二(三氮唑)吡啶(btyp)作为有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二维配位聚合物[Zn3(btyp)2(opda)3(H2O)3]·(btyp)(H2O)3(Zn-MOF),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该晶体结构中,反式opda配体的2个羧基均以双齿螯合模式与Zn(Ⅱ)离子配位,形成一维无限链;btyp配体桥链支撑相邻一维链,构成二维网面;通过opda羧基O与结晶H2O之间多个O—H…O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Zn-MOF且具有完整的循环伏安曲线(还原、氧化电位分别为-0.22、0.05 V),良好的扫描速率.使用超声粉碎法将Zn-MOF层状结构剥离形成二维纳米片,再与香豆素6(CM6)掺杂形成CM6@Zn-MOF纳米材料,荧光从蓝光向绿光移动,将光收集范围从紫外光扩展到可见光,加之良好的电化学循环伏安性能(还原、氧化电位分别为-0.21、0.08 V),有望成为光电应用新材料.

    水热合成苯二乙酸香豆素6晶体结构掺杂材料光电性能

    多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荧光淬灭-恢复性能研究

    徐奥韦宇新施润呈孙璇...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旨在研究其作为生物传感原件中的荧光淬灭-恢复性能.ZIF-8、MIL-101(Fe)、MIL-101(Cr)、UIO-66、2D-pMOFs 5种MOFs材料分别采用溶剂热法进行化学合成,然后分别与荧光探针、互补DNA孵育研究其荧光强度变化,并测定反应液在485 nm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值.ZIF-8、MIL-101(Fe)、MIL-101(Cr)几乎无荧光淬灭-恢复活性,2D-pMOFs具有一定的荧光淬灭-恢复效率,UIO-66的荧光淬灭-恢复效率最强.UIO-66的荧光淬灭特性源于金属离子锆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效应;而荧光恢复能力来自其结构上的多孔性.UIO-66通过对DNA的吸附/解吸实现DNA探针的荧光淬灭/恢复,在生物传感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金属有机框架(MOFs)荧光淬灭荧光恢复荧光探针纳米材料

    球形花状多孔碳材料制备及应用

    刘亚东白广梅邱文革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老化处理与水热碳化结合的策略,以葡萄糖为碳源,成功制备了球形花状多孔碳材料,相应Pd(OH)2/C催化剂在笼形底物的氢解脱苄反应中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具体研究了MgCl2/Na2CO3物质的量比、葡萄糖浓度和老化处理对碳材料形貌的影响,确定了球形花状多孔碳材料的较佳制备条件.通过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测试表征了原位自生模板剂和多孔碳材料的形貌、晶相结构及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发现将MgCl2和Na2CO3在常温下混合,首先生成的是棒状碳酸镁,经过80 ℃老化处理后,转变为球形花状碱式碳酸镁,它是葡萄糖水热碳化的模板剂.

    多孔碳材料水热合成原位自生模板法老化处理氢解脱苄

    硬碳负极材料储钠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耀陈平施志聪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木质素磺酸钠和酚醛树脂为前驱体,采用喷雾干燥和油浴干燥两种方法制备硬碳前驱体,前驱体在预氧化、碳化及清洗步骤后得到硬碳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和拉曼光谱等方法探究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合成的硬碳材料在结构形貌和物相上的差别,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所制备的硬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的硬碳前驱体制备的硬碳材料具有更稳定的球形结构和较小的比表面积.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硬碳材料在电池中展现出更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并且具有更稳定的循环性能.

    硬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喷雾干燥油浴干燥

    《化学试剂》期刊栏目介绍

    50页

    芹菜生物碳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燃烧催化性能研究

    张引莉高丰琴刘洋李午戊...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地催化含能材料的分解反应,从而提高能量释放的效率和速率.以芹菜为原料通过热解方式制备了生物碳及其复合物:QC-760、QC@Fe-760、QC@Bi-760、QC@Fe0-760、QC@Fe-450和QC@Bi-450.首先,利用IR、XRD、SEM和BET等对其做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芹菜粉末,QC-760的比表面积增大了17倍.其次,探究了芹菜生物碳及其复合物对高氯酸铵(AP)、奥克托金(HMX)和黑索金(RDX)的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及其复合物均对AP、RDX和HMX的分解过程影响较大;其中,QC@Bi-450对AP催化性能最佳,放热量达到3 344 J/g;QC-760对RDX的催化性能最好,使其放热峰温提前了41.1 ℃,放热量增加了713 J/g;QC@Fe0-760使HMX分解峰温提前了82 ℃.最后,测试了样品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发现搅拌时间为80 min,样品质量为2 mg/mL,罗丹明B浓度为350 mg/L时,QC-760吸附性能最好.

    生物碳催化含能材料芹菜热分解

    从柚子落果中提取柚皮苷的杂质谱研究

    张丽唐官美韦媛卢振鸿...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柚皮苷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为建立基于碱提酸沉柚皮苷提取工艺的质量标准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反复重结晶,正向柱层析,制备液相及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经NMR,圆二色谱等手段鉴定结构.从微量杂质中分离鉴定 12 个杂质,分别为佛手酚(1)、7-Hydroxy-1-benzopiran-2-one(2)、Marmin(3)、Protocatechuic acid(4)、8-(6,7-dihydroxy-3,7-dimethyloct-1-en-3-yl)-5-hydroxy-6,7-furocoumarin(5)、Obacunone(6)、柚皮素(7)、7,4'-Dihydroxyfla-vone(8)、Rhoifolin(9)、Vicenin(10)、Neoeriocitrin(11)和 2S-Neoeriocitrin(12).化合物 5 为首次从柚的果实中分离得到,为建立碱提酸沉工艺提取柚皮苷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物质基础.

    柚皮苷碱提酸沉提取工艺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