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农业科学
湖南农业科学

邹学校

半月刊

1006-060X

hnnykx@vip.163.com

0731-84691322

410125

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892号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湖南农业科学/Journal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30多年来,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报道高新技术与农村实用技术,普遍受到不同层次读者和农民朋友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都澳海岛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李媚肖集泓罗真曹晟烜...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野外调研和资料查询对三都澳 6 个海岛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与邻近 5 个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都澳 6 个海岛种子植物为 109 科 362 属 548 种,多样性较高;以禾本科、菊科和大戟科为优势科,寡种科和单种科在科数上具有优势;生活型比较多样,种数较多的为草本和灌木;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较多,区系呈现明显的热带特征和过渡性。三都澳 6 个海岛种子植物区系与周边大陆山体——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相似度较低,而与连江5个无居民海岛、浙江南麂岛的相似度较高,可能与海岛区别于大陆的特殊生境有关;三都澳 6 个海岛种子植物区系与连江 5 个无居民海岛的相似度明显高于其与浙江南麂岛的相似度,可能与纬度、距离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原生植物、特色植物以及珍稀植物,实施生态防护工程,进行植物检疫,修复受损海岸等建议。

    海岛种子植物植物区系聚类分析三都澳

    沅江八形汊长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减源-循环-控污"治理及其实施效果

    曾勇朱坚何钟响张瑛...
    62-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质和水生态的重要污染源,该研究基于"减源-循环-控污"的治理模式,在湖南省沅江市八形汊长河流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工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实施前,流域内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地表径流、种植业与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贡献率较小,分别占比 6。3%、6。9%和 4。2%;通过对不同治理措施开展连续监测,发现研究治理区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总排放量分别减排约 472。69、66。10和 1 866。47 t/a,减排比例分别为 88。21%、92。36%和 78。84%;各污染防治工程对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拦截净化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58。22%、74。33%、60。11%和 61。05%,流域出水水质相对稳定。总体而言,"减源-循环-控污"治理模式在沅江八形汊长河流域应用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流域的影响,为后续洞庭湖区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

    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毒性风险评估

    熊浩李凯龙杜桂萍罗杰...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 30%乙螨唑悬浮剂、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和 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等 3 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初级风险,采用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 3 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并预测杀螨剂在农田内外的暴露量,表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急性接触毒性LR50 为0。255~63。400 g a。i。/hm2;对七星瓢虫的急性接触毒性LR50-48 h和LR50-16 d分别为 9。30~21。70 g a。i。/hm2 和 3。72~8。36 g a。i。/hm2。30%乙螨唑悬浮剂和 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在农田内外对松毛虫寄生蜂的危害商值HQ均小于 5,风险可接受;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在农田内外对松毛虫寄生蜂的危害商值HQ均大于 5,风险不可接受;30%乙螨唑悬浮剂和 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危害商值HQ均大于 5,风险不可接受;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危害商值HQ均小于 5,风险可接受;3 种杀螨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外危害商值HQ均小于 5,风险可接受。综之,2 种复配杀螨剂相比单剂的毒性增大,30%乙螨唑悬浮剂和 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风险均不可接受,农药施用时需采用一些风险降低措施来减轻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

    杀螨剂松毛虫赤眼蜂七星瓢虫毒性风险评估

    山苍子油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应用研究

    颜志豪董卫国左仁芳杨欣朋...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室内平板抑制试验评价抑菌效果的方法,检测出山苍子油对猕猴桃溃疡病菌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分离纯化的湘西地区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通过乳化剂筛选,找到最佳复配乳化剂组合SK-33SC:YUS-D935=1:1(质量比),并配制出 25%山苍子油EW;采用比浊法测定 25%山苍子油EW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EC50 值为 8。581mg/L,回归方程为y=-2。21+2。38x,相关系数为 0。96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山苍子油EW 200 倍稀释液对猕猴桃溃疡病秋季防效达到 82。69%、春季防效达到 78。92%,且较 2%春雷霉素水剂(加收米)以 400 倍液喷雾的秋季防效高 60。91%、春季防效高 38。30%。

    猕猴桃溃疡病山苍子油乳化剂

    几种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钟乐荣梁中卫黄蕊张亚芳...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的有效药剂,于 2023 年在湖南省涟源市开展了环丙氟虫胺、阿维菌素、金龟子绿僵菌、杀虫单和乙基多杀菌素对水稻二化螟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药后第14、21 天,10%环丙氟虫胺DC600 mL/hm2 和 25%乙基多杀菌素WG180 g/hm2 的防效最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环丙氟虫胺和乙基多杀菌素均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效,但二者都具有速效性不高但持效性较好的特点,可与起效快的药剂复配使用,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二化螟杀虫剂抗药性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防治柑橘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易君李事成田家顺王昆...
    82-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筛选防治柑橘炭疽病的高效安全药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柑橘的安全性,连续两年开展6种杀菌剂防治柑橘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苯甲·吡唑酯微乳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处理对柑橘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连续两年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且2个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022年末次药后21 d调查防效分别为84。3%和82。7%,2023年为81。3%和80。0%;12。5%氟环唑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处理对柑橘果实炭疽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这5种杀菌剂在生产上可根据病害发生情况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柑橘炭疽病病菌的抗药性。

    柑橘炭疽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通直型和弯扭型云南松实生幼苗生长性状分析

    李富荣杨江敏陈诗李木东...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云南新平采集通直和弯扭 2 种茎干类型各 25 个家系的云南松种子进行播种育苗,对一年生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进行测定,分析2种茎干类型云南松子代苗木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通直型和弯扭型云南松幼苗的苗高、地径均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节律,整体符合"S"型曲线;通直型和弯扭型云南松一年生幼苗苗高的速生期持续时间较长,地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较短,但速生期苗高和地径的净生长量均对生长量的贡献率最大;苗高和地径存在异速生长现象;通直型云南松苗高的长势比弯扭型好,其幼苗苗高的线性生长期小于弯扭型,但生长参数均大于弯扭型;弯扭型云南松地径的长势比通直型好,2 种茎干类型云南松幼苗地径的线性生长期差异较小,但弯扭型地径的生长参数略大于通直型。总体而言,通直型云南松一年生实生幼苗的总体生长情况较弯扭型云南松好,建议选择茎干通直的优良林木作为云南松人工林母树,为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提供良种壮苗。

    云南松苗木茎干类型生长Logistic方程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甘薯和土壤中烯效唑残留的方法研究

    左仁芳戴桂金王妙张玉涵...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建立了甘薯和土壤中烯效唑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用含0。1%乙酸的乙腈振荡提取,经C18净化剂进行基质净化,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进行LC-MS/MS检测。结果表明:烯效唑在0。000 5~1。0 mg/L浓度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1~0。995 9;在0。002、0。02、0。2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烯效唑在甘薯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3%~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0。6%~3。6%,方法定量限为 0。002 mg/kg。该方法方便快捷、精准定量、检测灵敏,适用于甘薯和土壤样品中烯效唑的检测。

    烯效唑甘薯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方法

    隆德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践与对策研究

    孙国强刘一凡于薇郑慧慧...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有效实践路径,分析存在不足,并提出提升其高素质农民培育质效的建议。隆德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形成"34452"的有效模式,包括夯实"三个基础",提升培育体系支撑力;突出"四个精准",提高培育模式针对性;聚焦"四型人才",力求培育类型多元化;强化"五项创新",确保培育系统创新性;紧扣"两个目标",力争培育成效最大化。制约因素包括学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培训安排存在时间冲突,招生、管理、服务面临一定困难;复合型人才培育、差异化农民培训有待加强;政策、经济环境有待优化;县级财政投入不足,农广校机构职能有待强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隆德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质效的建议: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体系;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关键环节;加强多样化、复合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投入、创业发展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高素质农民评价、宣介、激励机制。

    高素质农民实践质效对策隆德县

    《湖南农业科学》征稿启事

    《湖南农业科学》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