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叶金云

双月刊

1009-1734

xuebao@hutc.zj.cn

0572-2321073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学士路1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报道校内外科研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为繁荣科学文化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国际传播话语构建的理论审视

    华启和包鑫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国际传播话语,既是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声音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必然要求,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生态文明大国形象提供必要的话语支撑.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话语构建的切入点,以坚持国际道义为话语构建的着力点,以增进人类生态福祉为话语构建的落脚点,通过丰富话语内容阐释、创新话语转译路径、完善话语传播载体等途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国际传播话语,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和表现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话语构建

    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吴燚盛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基于过程哲学的西方环境理论,其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观受到部分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崇.尽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是一个缓慢且坎坷的历史过程,但并不妨碍其在生态文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许多见解和观点.国外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代表人物思想、现代与后现代划分、概念内涵、理论来源、共同体思维、中国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国内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翻译、基本内容解读、教育发展、中国生态文明等方面.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可谓是生态环境理论中的"弄潮儿",其"绿色"初心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然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研究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钩、研究领域片面化、唯物辩证的批判类文章较少、研究力度不强等诸多不足.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过程哲学

    从吴兴六老会到张先《十咏图》:历史事件与图像叙事

    刘方刘忆枫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先《十咏图》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那些看似同一时间发生的偶然事件,背后却隐藏了许多至今为张先《十咏图》研究者未曾发覆的历史真相.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开头就提到的庆历年与滕子京,与张先《十咏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重新思考和发掘张先《十咏图》本身所处的特定场域与语境,发覆其背后隐晦表达的多层历史真相,揭示了张先《十咏图》的图像叙事,通过视觉呈现的方式,微妙表达了张先的政治立场.

    张先《十咏图》历史事件图像叙事

    唐大历江南诗文化圈及诗学景观——以浙东与浙西联唱为中心的考察

    陈超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经安史之乱,京城作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绝对地位被打破,文学空间开始南移.或仕宦或避难的文人们在江南的聚集与组合,促成了文学能量的转移,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呈现出了自具特色的诗学景观.在这个诗学场域里,雅集与联句、江南本土文士与诗僧、江南书写是最突出的文学现象.雅集形成的渔隐意象高度概括了时人对江南的诗性审视方式,是江南地域文学传统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清逐渐形成的江南文化品格奠定了基础.

    安史之乱大历联唱文人集会江南书写渔夫词

    《浔溪诗征》:南浔诗歌文化生态的建构

    杨霖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庆云所编《浔溪诗征》为南浔一地诗人、诗歌辑选.其中所收诗人诗歌始自元代,历明清,至近代,可谓南浔一地诗歌集大成之作.据《浔溪诗征》所收诗人及诗歌,南浔当地各大望族的诗歌发展史亦被勾勒而出.不仅如此,《浔溪诗征》中有大量的诗歌反映南浔的美景与历史底蕴,这些诗歌主要从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及民俗三个方面铺展开来.《浔溪诗征》中亦收录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

    周庆云《浔溪诗征》文化生态

    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价值、路向及特质

    武学超陈梅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世界银行、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国际组织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其价值理念都呈现出新的转型特征,并直接影响着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行动路向.综合分析,三大国际组织全球教育治理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质:在治理范式上,教育知识生产功用共向彰显;在治理取向上,融合与分离中彰显独特价值;在治理生态上,价值转型与社会思潮相伴而生.

    国际组织全球教育治理价值理念行动路向时代特质

    从"决策"到"执行":中央与地方科技事权划分基准位移的法治进路

    孙祯锋孙伯龙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行科技事权结构存在中央科技事权统筹力不足、中央与地方事权界限模糊、重要科技事权被选择性忽视等问题.既有基于决策基准的应对方案中,无论是财权反推事权的路径、事权划分与立法权限相衔接的设想抑或是治理框架下的事权划分进路均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对此,同样作为单一制国家的日本依循"职能分担原则"充分保障地方主体性,同时依据执行基准重构科技事权配置结构的经验具备镜鉴的价值.我国地方科技管理自主权具备法定空间,在基于法律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对科技事权执行职能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事权分割,辅以立法的制度保障,渐趋达成的对等协力型科技事权结构,有助于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创新的激励相容效应.

    科技事权科技体制职能分担原则

    基于"七普"数据的发达地区女性人口发展状况、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以浙江省A市为例

    张永梅鲁书沂李梦珍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以性别视角关注女性人口发展状况,既是推动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视不同人群共同发展、促进整体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浙江省A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重点对A市女性人口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年龄结构、婚姻与生育状况、劳动就业状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现代女性在承担人口再生产、家庭照料和社会生产三重社会角色中面临的现实挑战.为促进女性人口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增加教育公共投资,从而释放人口性别红利.

    女性人口教育生育人口高质量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功能定位与完善路径

    王锋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而人大代表联络站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平台.近年来,人大代表联络站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同样面临一系列困境与挑战.因此,进一步厘清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功能定位、践行全过程民主模式、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已有研究缺乏对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实践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和系统总结.本文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视角,分别从法律定位、政治定位、角色定位和实践定位四个维度阐释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具体功能定位,梳理浙江省人大代表联络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模式和做法,剖析人大代表联络站在身份认同、代表履职、实践功能、组织建设和协商议事等五个方面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对策路径.

    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功能定位践行模式完善路径

    中华文化术语翻译中的形象建构研究——以十二生肖英译为例

    初良龙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化术语翻译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以十二生肖英译为例,探究中华文化术语在国际传播中的形象建构,分析并提出约定俗成、简明通用、积极正面、以我为主等翻译原则.本研究建议积极把握文化形象建构的主动权,全面梳理文化传统和历史脉络,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神内涵,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华文化术语十二生肖翻译形象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