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下)
海外英语(下)

杨小红

月刊

1009-5039

0551-3490391

230071

安徽合肥市政务区翡翠路1118号10楼

海外英语(下)/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下旬 中考)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是一本初中生双语有声杂志。内容贴近《英语课程标准》,选材广泛,全面覆盖考点,同步配合复习。它集时尚、实用、趣味与知识性于一体,其目的在于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开阔视野,认识世界,顺利通过升学以及各种初级水平考试。 本刊为月刊,每月下旬出版。主要栏目包括:时文阅读、阅读训练营、美味英文、海外风景、文化博览、语法攻关、词汇加油站、洋腔洋调、策略点拨、中考题苑、快乐驿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文科背景下西藏农林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段晶达红旗赵飒贾海娥...
    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教学模式改进、教材建设、教学评价考核等方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文科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探索英语与专业深入结合与推进,打造"专业+语言"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文旨在通过对多元化、重应用、"语言+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阐述,积极推动地方农林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全面改革。

    新文科西藏农林院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智媒时代自贸区城市形象传播性译写

    陈钰王晨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先行区和新高地。城市形象传播性译写对于自贸区城市发展与国际话语体系建构有着重要影响力。该文拟结合弗米尔(Vermeer)翻译目的论,从译写概念着手,以中国(湖南)自贸区为例,从城市形象构建及传播视角出发,探索智媒时代自贸区城市形象"译+写"与"纸+屏"等多元传播方式,力求讲好自贸区城市故事,提升自贸区城市形象传播性译写能力,为国家战略服务。

    自贸区城市形象传播译写

    HBO剧集《切尔诺贝利》的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张谦李晨乐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上映的《切尔诺贝利》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而该剧讲述的"苏联故事"真实性与公正性值得推敲。基于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分析该剧的感情色彩,具体包括:1)用AntConc软件分析具有特定含义的台词,定量、定性地分析其中的感情色彩;2)根据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对部分桥段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3)通过分析背景音乐和自然声,了解该剧感染性之所在。主要结论为,该剧在画面、音乐的成功使其具有感染力,其间渗透的意识形态色彩也随之影响观众。

    《切尔诺贝利》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语言听觉语言

    翻译写作学视角下评析蔡力坚英译散文《渐》

    樊曼曼
    1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子恺的散文《渐》用语自然朴实,通俗易懂,说理透彻,具有丰富的哲学意义。在不同英译本中,蔡力坚译本紧扣原作,较为完美地诠释了原作的表达和风格,做到了原文再现。而翻译和写作密不可分,翻译写作学构建了"感知→运思→表述→检视"四个过程,旨在指导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增强自觉性,去掉盲目性,发挥自身写作能力,最大限度完成译文。文章基于翻译写作学的翻译过程,分析蔡力坚英译《渐》如何做到形神皆似,以期为散文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翻译写作学英译《渐》散文翻译

    翻译对话理论视角下《飞鸟集》冯唐译本研究

    陈思琦蔡静怡陈毅平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美国翻译理论家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翻译对话理论以来,"译者转向"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罗宾逊以译者主体性为出发点,将翻译视作一种对话,深入剖析了翻译对话的运作机制。由于较少有人将其同具体文本研究结合在一起,因此论文将采用文本分析法,从翻译对话理论的视角研究《飞鸟集》,浅析该理论运作机制,探讨冯唐译者风格的形成,从而得出结论:只有译者平衡好同译者自身、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译本才能既具译者风格,又易于被读者接受。

    译者风格翻译对话理论《飞鸟集》冯唐道格拉斯·罗宾逊

    从目的论角度探讨电影《八佰》的字幕翻译策略

    郭航乐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电影《八佰》的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出发,探讨了电影字幕翻译实践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今后影视翻译提供借鉴,促进国产电影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翻译目的论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基于岗位要求的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探析

    何秋燕
    18-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不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愈发深刻。作为交流的载体和工具,翻译服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愈发凸显了商务翻译在经济交流中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对商务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所谓的"商务翻译人才"并未能很好地满足翻译岗位的各项要求。该文通过分析不同翻译岗位的要求,探索了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岗位要求商务翻译人才培养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科技企业宣传材料英译研究

    黄静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5G时代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崭露头角。企业宣传材料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英译质量会影响国内科技企业国际化进程及品牌形象。企业宣传材料文本属于实用文体,具有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中英文企业宣传材料在词汇选择、价值取向、句法和文法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英译时应以目的论为指导,灵活地运用增译、减译、拆译和简化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

    目的论科技企业宣传材料英译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古建筑旅游文本翻译——以广西古建筑宣传材料为例

    黄葵龙
    23-2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建筑外宣文本类型灵活多样,且常具有专业的建筑知识和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文章基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以广西古建筑宣传文本材料为例,探讨古建筑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文章提出古建筑旅游文本的翻译应根据文本的具体类型和功能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推动古建筑对外宣传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纽马克文本类型旅游文本古建筑

    变译理论视角下政治外宣类文章英译的译者主体性

    黄民燕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翻译中传统的全译理论,变译理论比较年轻,在世纪之交由黄忠廉教授提出。虽然变译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得比较晚,但是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可追溯到西方圣经的翻译,中国古代佛经的翻译等。变译理论把这些翻译实践中的规律总结出来,并根据读者的需要提出七种变通手段和十一种变译方法,前者有增,减,编,述,缩,并,改;后者包括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译,述评,译评,译写,改译,阐译和参译。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政治外宣类文本,鉴于其英译的特殊性,且黄教授的某些变通手段和变译方法分类有重叠部分,本文只讨论增,减,编,并四种变通手段下的实例分析,并试图探讨其中体现的译者的主体性。最后将根据实践,对变译理论的实用价值进行尝试性探讨。

    变译理论政治外宣类文本英译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