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大单元主题观念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研究

    张聪潘雁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其他课时内容相割裂,听说过程固化、听说学习表面化、听说资源稀缺老旧等问题,并结合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听说课为课例,阐释了指向单元主题大观念探究的听说教学策略,即以单元主题大观念为核心开展文本解读和目标设定;以情境贯穿始终,课堂设计以终为始;在听说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融入学科育人。

    单元主题教学听说教学听说活动设计

    奥康纳《家的慰藉》中的南方神话与现代性

    黎书绮薛玉凤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福克纳齐名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家的慰藉》讲述了一个家庭逐步走向瓦解的故事,以两个敌对的人物看似融为一体结尾。为理解这一怪诞结局,需从奥康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关注出发,分析故事中两个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作为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性的典型代表,两者的冲突与融合揭示了南方所面临的身份困境与现代性冲击下的身份重建难题。

    弗兰纳里·奥康纳《家的慰藉》南方神话现代性表演性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克里奥尔黑奴》中的饥饿书写分析

    李倩万雪梅
    20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克里奥尔黑奴》中,情节发展刻画了前黑奴希科和穷白人阿格蕾伊面临的饥饿困境,希科无私地将来之不易的食物送给阿格蕾伊,表现出其利他主义的一面。而在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个隐性进程,以饥饿困境为支撑点,它凸显出对黑奴屈从主人的刻板印象,展示出肖邦种族观念中保守性的一面。情节发展和隐性进程既互为补充又互为颠覆,邀请读者做出复杂反应,对于全面理解作品内涵和作家思想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凯特·肖邦饥饿书写短篇小说《克里奥尔黑奴》隐性进程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美国南部的德雷斯顿女士》中的老年书写探析

    潘依倩万雪梅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凯特·肖邦是19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但是她对衰老也有着细腻独特的见解。在《美国南部的德雷斯顿女士》这篇短篇小说中,黑人奴隶帕·杰夫以其积攒了一辈子的好声誉来保护一个白人小女孩脆弱的自尊,其中所体现出的肖邦的积极老年观念值得探讨。该文以隐含作者理论为主要依据,深入剖析帕·杰夫这一老年形象,探究作者的积极老年观以及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对启示当下如何积极面对老年阶段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老年书写凯特·肖邦《美国南部的德雷斯顿女士》隐含作者帕·杰夫

    后人类语境下的"非人类"书写——析《克拉拉与太阳》

    孙昕昕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部新作《克拉拉与太阳》在叙事角度和技巧层面借助"非人类叙事""陌生化"等表现手法等,激发人类重审自我、重审人类世界。在内容层面,该作品以机器人克拉拉在人类世界的一生经历为脉络,呈现机器人的身份构建及人类所面临的技术困境,表现了作者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警醒世人谨防技术反噬、谨防以技术造成的阶级区隔等人文主义关怀。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后人类技术困境

    安妮·塞克斯顿《变形》中的母女关系书写

    王妍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形》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的代表诗歌作品集之一,是对17个同名格林童话故事的改编和再创作。诗人在这部诗集中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广泛存在于女性同性关系中的困境,尤其是母女关系内的困境。研究结合《变形》中的具体诗歌文本,对塞克斯顿关于母女关系的描写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并总结诗人力图书写的典型病态母女关系。

    母女关系女性主义《变形》安妮·塞克斯顿童话改写

    新课标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陈蓓
    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增进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跨文化教学与研究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学成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开展跨文化教学、推动英语课程改革,文章围绕新课标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并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教学策略,进而从英语主题教学、语篇内容讲解、语言知识指导、文化知识融入、职业技能训练、英语拓展教学等角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新课标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基于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的智慧平台实践研究

    龚雪燕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提出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的智慧平台应具备资源支持、互动支持和评价支持三个基础维度,以及易操作化、精准化、多样化、共建性、开放性和智慧化的六大特征。通过三年的使用实践和调查问卷,对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学习通和随行课堂两个智慧平台进行三个维度、六大特征的比较研究,以期对二者进行更合理的利用,实现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的后续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学习支持服务智慧平台混合式学习高职英语

    CBI+CAFLT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探析

    焦金瑞郑璐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强、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高的人才,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思政教育与高职教育同向同行,是切实落实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文章以CBI教育理论为依据,探讨外语对比教学法CAFLT(Contrastive Approach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以课本短文"Apply For a New Boss"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具体探究,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活动设计,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的课堂教学,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供实例。

    内容依托教学理念(CBI)外语对比教学法(CAFLT)课程思政高职英语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金课"建设研究

    罗则灵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会涉及中西方文化内容,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金课",是解决当前"传统文化失语症"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的困难以及具体原因,并从教师先行、完善大纲、更新内容、智慧教学、重视评价几个方面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金课"建设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金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