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呈现现状——基于仁爱版和沪教版对比

    章琪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选用拜拉姆的文化内容评价模式,分析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和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呈现现状。研究发现,内容呈现方面,仁爱版更加丰富全面,八个主题都有涉及,两版教材中,文化定势与国家认同、国家地理和国家历史这三个主题占比最高;呈现方式上,中华文化内容主要通过文章阅读呈现,以显性方式为主,同时沪教版设有专门进行文化教学的模块;呈现特点上,符合学习者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研究启示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材拜拉姆文化内容评价模式教学启示

    论《紫色》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救赎

    敖姗珊张毓瑾
    196-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紫色》讲述了黑人女性西丽从悲惨命运中挣脱出来,并实现人格独立的自我救赎之旅。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使得黑人女性的自我被埋没,而思想与经济的独立是黑人女性找回自我的前提与保障。在成长领路人的引导下唤醒自我意识,进行反击。在反击之后的和解不是懦弱服软,而是思想与肉体解放后达成的灵魂自由。

    《紫色》黑人女性自我救赎独立解放

    赫塔·米勒"恐惧"诗学观的多维结构

    刘春艳巫沛霖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赫塔·米勒在散文集《镜中魔鬼》和《国王鞠躬,国王杀人》中提出其诗学核心概念为恐惧。基于文本细读,结合赫塔·米勒在系列作品中的恐惧书写,从源自外部的恐惧、自我指涉的恐惧、书写他者的恐惧和面对人类生存的恐惧等四个主要方面探讨恐惧与作家创作思维的关系,解析米勒"恐惧"诗学观的多维结构,进而使读者感知作品所折射出的细腻的情感表达与人文关怀。

    赫塔·米勒诗学观恐惧创作思维多维结构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三体》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刘晓婷韩政洋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分析《三体》翻译的目的,并从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出发,探究《三体》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通过研究,文章发现译者综合运用归化翻译策略、意译翻译方法,以及省译、替代、释义等翻译技巧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最终实现了翻译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三体》文化负载词翻译

    《佩德罗·巴拉莫》的魔幻叙事

    魏雅文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佩德罗·巴拉莫》是胡安·鲁尔福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锋之作,同时也开启了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热潮。鲁尔福使用经典神话模式"寻父之旅"为故事线索,建构出一个生与死并置的魔幻空间。通过时空倒错、插叙、闪回等多种现代叙事手法将故事情节打散为碎片后又重新组合,传统线性叙事的连贯性被分割成一段段记忆与对白。同时,文中的各个人物游离于现实与回忆之中,在"生死无界"的多重空间中逐渐消解。而在魔幻叙事之下,暗藏了鲁尔福对墨西哥大革命后墨西哥现状的思考与文化寻根。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魔幻叙事魔幻现实主义拉丁美洲

    中国古代天文成果外宣现状及策略探究

    熊紫璇黄文英李锶涵吴承莉...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对天文学的探索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中国古代天文成果的宣传却较为欠缺,尤其体现在科技名词的英译方面,这导致国内外对中国古代天文成果的认知出现偏差。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收集国内外数据,旨在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对外传播提供策略。希望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天文成果外宣现状,深化国人对古代科技成就尤其是天文领域的了解,并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不断走出国门建言献策,增进海外友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

    古代天文成果外宣对外传播古代科技宣传手段翻译策略

    诠释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叙事医学实践探索

    张优
    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与医学跨学科研究与实践始于20世纪美国医学院校的文学课堂。20世纪末21世纪初,基于文学与医学跨学科研究,叙事医学得以提出和发展,其倡导者丽塔·卡伦教授(Rita Charon)在现象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模仿三阶段的基础上,借助诠释学方法,提出医学叙事中的"关注""再现"与归属感建构学说。针对医学生开设的英美文学课程,呼应此学说,倡导通过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细读实现对故事的"关注",并在细读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性写作实现对故事的"再现"。通过培养医学生"关注"与"再现"的能力,使其在临床环境中能够关注、再现患者叙事,并完成医患归属感的建构。

    诠释学英美文学课程叙事医学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程龙姣
    216-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高职院校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而英语教学改革应当围绕"素养+技能"相融互促,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了存在于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即教学中突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改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成果检测体系。

    学生核心素养高职英语教学实用英语教学改革

    以英语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戴贝雯
    21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在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始终以提升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英语应用实践水平的提升。文章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加以分析,针对当前教学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树立英语翻译教学的正确认知、搭建学生英语翻译应用实践平台、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基于文化差异拓宽学生视野等措施。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英语应用能力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董徐霞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质性访谈后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动,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并感知到教学中的育人价值;个体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解读和呈现;教学资源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指导影响高阶作品的产出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感知并解读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产出任务等,并强化学生的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

    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