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夏教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夏教师
华夏教师

旬刊

华夏教师/Journal HuaXia JiaoSh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新审视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

    徐轶杰杨燕
    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文化研究体系为学理依据。中华文化研究体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使用了两分法:一方面沿袭传统学术研究的路径——重视考镜源流,另一方面要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格局。因此,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应兼顾传统学术的崇尚会通和现代学科实行分科治学的特点,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进行分类。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资源建设、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课程示范交流平台建设等配套资源建设,解决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育内容体系的分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程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表达

    李春忠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 5000 多年文明的结晶,融入历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品格修养,塑造国家认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程时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尊重学生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遵循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实现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教育历史课程融入实践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推进策略——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我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

    宋姗珊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对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有深远影响。高中政治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推动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统编版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例,设计探、定、融、评四步教学策略,通过理论—辨识—行动的逐层递进逻辑,融汇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以项目为抓手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学模式

    王慧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设计以项目为抓手的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参与具有研究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项目初期,学生在校园内多个实践基地接受学校导师的指导,从多学科视角开展综合性研究。随着项目深入,区域和高校导师团队将提供专业指导,实践场所也将扩展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该模式交互融合中学教育体系,强调减轻学生负担,突破外部因素局限,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拔尖创新人才中学教育项目驱动早期培养模式

    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困局及破解探研

    黄俊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义务教育正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但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和条件不平衡以及教育质量差异等现实问题。本文以督导视角提出了政府角色与责任、资源配置与重建、师资支持与培训、改善学校设施和条件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思考。探讨通过建立健全调整机制、加强资源统筹与整合、深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校设施和条件以及提升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等对策,进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督导视角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城区范畴

    指向提质增效的"整校推进"作业:问题、对策与实施

    魏文娟秦楠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初中"整校推进"作业设计与实施为实践案例,从"分析现状,聚焦问题""五位一体,精准施策"及"点线面体,转化推广"三方面诠释了在"双减"及"双新"背景下,初中学校如何实现作业的整体提质增效这一核心问题,以期为同类学校及教师提供参考。

    作业整校推进提质增效实践研究

    转化、融合、协同:绘好学校高质量育人的"施工图"——以X教育集团为例

    王迎新富春媛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对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X教育集团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转化—融合—协同"为关键词,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守正创新、开放共生的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从推进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的转化、落实"五育"并举推进融合育人、构建"无边界"育人新格局三个维度阐述学校高质量育人的"施工图"。

    小学教育高质量育人融合发展协同育人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家校社协同探索

    张筱翠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走深走实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景逐渐拓展到家庭与社会。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指的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目标,通过加强沟通合作、明确主体责任等手段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教学模式。家校社协作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涵养他们的劳动品格。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主体应当在明确价值共识、健全沟通机制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广泛吸纳社会资源,推动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

    榜样融入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王丽霞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阶段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非常重要。榜样的示范效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下面在阐述了利用榜样培养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名人、当代楷模、身边典型、理想榜样等多元化的榜样选择标准。通过构建"层层递进、由远及近"的榜样教育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将个人价值观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引导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榜样小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

    "共生课堂":提升倾听与表达质效的有效路径

    沈霞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而倾听与表达是思维互动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如东县解放路小学的"共生课堂"为例,通过全科阅读强化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借助"四共四生"教学策略,锤炼学生的倾听与表达技能。重视有效评价机制的构建,确保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得到持续提升。通过探究,在"共生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深度学习共生课堂"三听三说""四共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