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进展
化学进展

王夔

月刊

1005-281X

scinfo@mail.las.ac.cn

010-82627757

100190

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化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化学部、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共同主办, 以刊登化学领域综述与评论性文章为主的学术性期刊。读者可从中了解化学专业领域国内外研究动向、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主要栏目有:综述与评论,专题论坛,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论文评介,动态与信息等。该刊可供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决策管理人员及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化学进展》已被以下4种ISI检索刊物收录:ISI Web of Science(ISI网络版)、SCI-E(SCI扩展版)、ISI Alerting Services(ISI快讯)、Current Contents/Clinical Medicine(近期目次/临床医学)。另外,《化学进展》还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 Abstr.)》、《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化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重要检索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于制备自支撑氧化物薄膜的水溶性铝酸锶材料

    王晓超刘楠司良
    463-465页

    "环境催化城市":概念提出和研究展望

    马金珠楚碧武马庆鑫何广智...
    46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污染是城市环境质量改善面临的重大挑战。城市化过程既是造成城市大气高度复合污染的重要原因,也为城市自净化大气污染物提供了可人为强化的条件。"环境催化城市"是指将城市中的建筑物内外、硬化地面等表面涂覆催化材料,在自然界的光、热等条件下实现环境中低浓度气态污染物自发催化净化的城市。构建"环境催化城市"对低碳控制大气复合污染,持续改善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规划建设"自净城市"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了"环境催化城市"概念,并对如何完善和发展"环境催化城市"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展望。

    环境催化城市霾化学环境容量臭氧催化分解自净城市

    机器学习辅助燃料分子设计

    张香文侯放刘睿宸王莅...
    47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料的理论设计一直是推进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可以有效避免复杂的实验和潜在的危险,指导燃料合成并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对新一代燃料开发至关重要。然而,基团贡献法和量子化学方法等传统的计算方法存在准确性差和效率低的缺陷。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为设计和开发潜在高能燃料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性质预测和分子设计两个关键环节均展现了强大的能力。本综述首先介绍了几种用于机器学习的燃料分子描述方式,分别对用于燃料性质预测和分子设计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简要介绍。进一步对机器学习辅助燃料性质预测和新型燃料分子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探讨了机器学习在燃料应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后续发展方向。

    燃料机器学习分子描述性质预测分子设计高通量筛选

    植物资源在生物塑料中的应用

    王磊郑瑞航邱永康郭斌...
    486-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缓解石油基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生物可降解塑料正逐步成为塑料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植物资源中包括多种可利用的组分,如木质素、纤维素、植物油、萜类等,这些天然高分子或小分子均可用于制备生物塑料,具有可再生、无毒和完全可降解等优点。本文以直接和间接利用(涵盖化学改性、生物化学改性和微生物发酵)二大类不同的应用方式为主线,重点介绍了 8种植物组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淀粉、植物蛋白、植物油、萜类、单宁)在生物塑料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类型的天然植物组分的应用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植物资源生物塑料纤维素木质素

    利用生物逆合成工具优化代谢路径

    刘夫锋刘旭芝李金壁路福平...
    50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催化因其反应条件温和、高效、特异性高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已成为生物合成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生物合成体系内存在一系列高度集成的代谢网络,多酶催化系统的研究在生物合成领域中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故基于已知产物探索其未知的多酶催化逆合成路径具有极大的意义。本综述首先介绍了多酶体系以及逆合成流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了逆合成路径构建工具的设计方法及其优缺点。然后将其主要分为基于宿主的和无宿主的工具,对于这两种类型各列举了部分代表性逆合成工具,用以说明各自的设计流程以及差异。随后进一步讨论了人工智能助力多酶体系的可能性且对多酶路径构建工具的优化及发展进行了展望。

    多酶催化路径设计逆合成生物逆合成工具

    MOFs衍生金属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陈仕健潘雨萱程丽华钱俊峰...
    51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太阳能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长久有效使用太阳能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金属硫化物由于具有母体MOFs优异的原始结构特征、更窄的带隙、促进电荷载流子分离的多孔结构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该领域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所报道的研究结果表明MOFs衍生硫化物光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近5年国内外MOFs衍生金属硫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此类光催化剂未来的发展与挑战进行了展望,为新型高效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金属-有机框架金属硫化物光催化合成

    不同合成路线耦合制备沸石分子筛

    赵新红王浩丁梦琦李红伟...
    525-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沸石分子筛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孔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适宜的酸性以及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在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沸石的经典水热合成路线存在沸石产率低、合成成本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将各种经典沸石合成路线与近年来发展的非常规合成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则是解决上述问题及实现合成沸石技术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一系列非常规沸石合成路线的原理及特点,其次简要介绍了沸石分子筛合成路线耦合的概念,然后重点阐述了微波合成、无溶剂合成、晶种导向法与其他路线耦合制备沸石分子筛的最新进展,最后对利用这些耦合路线合成沸石分子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微波合成离子热合成无溶剂合成晶种导向合成耦合

    低对称性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

    陈芸张辉罗政毛卫国...
    537-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对称性二维材料是一类晶格对称操作少,纵向仅有原子级厚度的新型纳米材料。在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体系中,1T'-MoTe2、1T'-WTe2、1T'-ReS2和 1T'-ReSe2是典型低对称性成员。独特的晶格对称性为它们带来了丰富的各向异性理化性质,因而在微纳光子学、触觉传感器、各向异性逻辑器件等领域具有特殊应用前景。低对称性二维TMDs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依赖于对这类材料的高质量、大尺寸、稳定制备。本文以这4类材料为典型,首先按金属前驱体进行分类,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低对称性二维TMDs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制备方法;其次,针对制备过程中1T'-MoTe2容易发生相转变,1T'-ReS2、1T'-ReSe2与基底间相互作用力弱等特点,介绍了 1T'-MoTe2制备过程中的相调控机制,以及1T'-ReS2、1T'-ReSe2制备过程中的基底工程研究;最后,本文对低对称性二维TMDs材料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展望。

    二维材料低对称性化学气相沉积相调控基底工程

    碳基复合吸波材料

    陆水清刘轶昌解志鹏张达...
    55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无线电波和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解决电磁污染问题,人们致力于研究与开发质量轻、厚度薄、频带宽和吸收强的电磁波吸收材料。与传统吸波材料相比,碳基复合吸波材料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特殊的微观结构、良好的阻抗匹配以及高效的吸波性能,且可有效降低复合材料质量,在吸波材料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阻抗匹配、损耗机制等方面概述了电磁波基本吸收原理,综述了碳-碳、碳-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陶瓷等不同种类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综述了上述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合成方法、吸波性能和衰减机制。最后,论述了碳基复合吸波材料在电磁波吸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展望了碳基复合吸波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磁波吸收碳基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吸波机理

    碳点及其复合物在光催化还原CO2领域中的应用

    党永强黄瑞冯香钰刘国阳...
    575-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严重气候与环境问题,利用太阳光催化将CO2还原为具有附加值的碳氢燃料被视为最有潜力的解决方法之一。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光催化剂,其中碳点是一种尺寸小于10nm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可促进电子转移,合成方法友好且安全,广泛地应用在光催化还原CO2领域。本文从光催化还原CO2机理着手,在光吸收效率、载流子分离效率、CO2吸附能力和多重作用四个方面,详细综述了碳点及碳点复合材料在光催化还原CO2中的作用机制及性能评价,归纳了碳点在光催化还原CO2领域的优势,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为促进碳点基光催化剂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碳点碳点复合材料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还原CO2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