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西学院学报
河西学院学报

何茂活

双月刊

1672-0520

journal@hxu.edu.cn

0936-8282418

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北环路87号

河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突出学术性、地方性为重点,立足河西走廓,为地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平台,成为千里河西走廊学术交流主阵地,成为河西走廊学人研究河西的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反映河西走廊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文生活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

    王前军张雨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完善以及社会公平与秩序的实现,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美好生活的伦理向度主要表现为在人的现实需要中刻画美好生活的伦理现实性,在社会有机体中描绘美好生活的伦理整体性,在历史演变中凸显美好生活的伦理具体性.

    美好生活历史唯物主义伦理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人民幸福思想的内生逻辑与价值旨趣

    祁德新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幸福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一以贯之,其形成有着清晰的逻辑理路:理论逻辑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思想的汲取与塑新;历史逻辑上,是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赓续与发展;文化逻辑上,是对传统哲学中幸福因子的传承与转化.同样,人民幸福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也有着自己的价值旨趣: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目标旨趣;协调平衡是人民幸福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文明旨趣;和谐共生是人民幸福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生态旨趣;和平发展是人民幸福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外交旨趣.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民幸福思想内生逻辑价值旨趣

    《敕赐景会寺重建碑记》校录及相关问题考证

    吴浩军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河西走廊中部、甘青交通要道的景会寺遗存有明代碑刻一通,是研究明代边镇治理及河西地区佛教活动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对碑文重作释录,并就碑文撰写者赵锦、书丹者王继祖及寺庙建修者沙迦舍念、罗谷领真的生平事迹进行考证,同时对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活动情况略作申述,以彰显其在西北史地研究和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等方面的价值.

    《敕赐景会寺重建碑记》景会寺赵锦罗谷领真藏传佛教河西走廊

    胡釴的河西之行与诗歌创作

    甘文博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中期著名陇籍诗人胡釴一生四到河西,既有壮游,也有宦旅,这些经历丰富了其生命体验,拓展了其诗歌的宽度,促成了其诗歌"自然亲和"艺术特色的最终确定,意义特殊.在四次河西之行中,胡釴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歌,其中摹写咏唱河西四季不同山川风物的佳作良多,呈现了一个更为饱满真实的河西,是河西文学和清代诗歌中的璀璨明珠.

    清代诗歌关陇诗人胡釴河西

    以水为媒:河西走廊上移民村庄的生成与变动

    张凌山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在河西走廊乡村社会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以东台村地下水利用实践及其变动过程进行历时性观照,围绕开井建村、关井压田和经济作物种植三个时期的水资源利用实践,呈现出国家、村落、市场和村民多主体间的互动过程,经济理性、村落共同体与国家意志在社会变迁中复杂交织,构建出协商、矛盾、调整的脆弱动态平衡,并且随着时间节点推移和彼此关系强弱不断变化.这一变动过程关联到移民生计、商品农业、乡村治理和生态保护等乡村发展主题,为理解河西走廊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等宏大叙事提供田野经验.

    河西走廊水利制度村落发展多主体历时性

    《张淮深碑》作者再议——兼及写本制作考述

    钟溢琪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淮深碑》为敦煌遗书中系统记述张氏归义军家族事迹的仅有文献,亦是研究归义军初期历史的宝贵资料,原石已不知所在,敦煌写本P.2762+S.6973+S.3329+S.6161B+S.11564+ S.6161A保存了此碑文.文章考证《张淮深碑》的作者当为悟真,撰于中和二年(882);写本背面的诗则是不同时期作品的汇集,最早的当写于归义军初期,最晚的写于金山国后期,这组诗的最后编定,当在914年左右.结合写卷字迹可推测,这件《张淮深碑》写本当为张球抄写的张淮深纪念诗文集.

    《张淮深碑》悟真张球作者与抄者

    "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研究脉络、热点分析与展望

    冉鑫褚凌冯银虎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冰上丝绸之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术界围绕"冰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展了一定数量的研究.为厘清冰上丝绸之路研究动态,文章通过文献计量与内容挖掘,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017~2022年关于"冰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在研究热点方面得到包括北方海航道研究、北极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北极治理研究、"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北地区的内在挑战研究、关于北极国际合作的研究、"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北振兴研究等.借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述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拓展冰上丝绸之路研究空间提供参考.

    冰上丝绸之路研究脉络研究热点

    现代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综述

    张明辉吕小满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从普通话、方言及与其他语言的对比这几个角度对现代汉语名词重叠研究进行梳理归纳.通过重点关注研究中主要讨论的重叠式的结构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展现现代汉语名词重叠的研究概况,发现不足并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重叠名词形式语法意义语法功能

    从晋南清代戏曲碑刻看《汉语大词典》之微瑕

    游秋璐郭洪义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一部语文辞书,注重"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释义准确,书证充实,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但由于规模宏大,编纂任务繁重,《大词典》出现部分书证迟后、孤证、义项未收、词形未收等情况.因此,我们主要以前人关注较少的晋南清代戏曲碑刻为主要语料,从提前书证、补充孤证、增补义项、补充词形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大词典》词语的编纂进行有益的修订和补正.

    晋南清代戏曲碑刻《汉语大词典》书证义项词形

    青海祁连县汉语方言的格标记形式

    雷雨段晨曦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祁连县位居青海省东北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其方言虽然属于汉语中原官话,但有虚化的、粘附的、功能固定的后置格标记系统.文章以调查所得的自然语料为基础,描写分析了祁连方言宾格、与格、位格、从格、止格、比格和工具—伴随格七种格标记形式.这些格标记的使用存在省略或者格标记和前置词共现的情况.

    青海祁连方言格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