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西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药学杂志
华西药学杂志

张志荣

双月刊

1006-0103

hxyxzz@scu.edu.cn

028-85501400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3段17号

华西药学杂志/Journal 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涉及内容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剂学和生物药剂学、药理与毒理、药物分析、生化药物及部分边缘学科。同时,报道国内外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动向及信息。本刊包括了药学领域的科研、生产和临床等方面的内容,适应范围广、内容丰富。有利于医药学工作者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水平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防风通圣散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的治疗作用

    李泉洋靳英英杜国辉王楚王文...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防风通圣散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饲养与ig来曲唑1.4mg·kg-1建立小鼠PCOS模型,收集经防风通圣散治疗后模型小鼠的血液与卵巢组织,用于生化、病理与免疫学检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防风通圣散治疗PCOS的潜在靶点.结果 防风通圣散可显著降低PCOS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增加卵巢组织中黄体的数量与颗粒细胞层的厚度,上调血清中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的水平,降低白介素-6(IL-6)的水平;上调卵巢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AKT、IL-6、VEGFA为防风通圣散治疗PCOS的核心靶点.结论 防风通圣散可改善PCOS小鼠的卵巢病理损伤与激素紊乱症状,其机制与调控AKT、IL-6、VEGF的表达有关.

    多囊卵巢综合征防风通圣散网络药理学促卵泡激素蛋白激酶B作用机制雌二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唐古特大黄抗炎成分的纯化工艺优化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叶蕾蕾张成园翟婷邵晶...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唐古特大黄抗炎成分组(RTAC)的纯化工艺及其抗炎作用研究.方法 以唐古特大黄中的10种抗炎活性成分作为抗炎活性成分组,包括番泻苷B、芒柄花苷、番泻苷A、大黄素-8-O-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以0.1%甲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80 nm.用溶剂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提取RTAC并进行分离纯化,考察其抗炎活性.结果 RTAC中的10种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二氯甲烷和水饱和正丁醇部位;水饱和正丁醇部位用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纯化后,RTAC的含量从6.27%升至40.08%.纯化后的RTAC各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小鼠耳、足、棉球肉芽的肿胀度,且高剂量组的效果显著优于纯化前的唐古特大黄甲醇提取物组.结论 所用方法可用于分离纯化唐古特大黄的抗炎活性成分,为药材的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唐古特大黄抗炎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抗炎活性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研究白杨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楚欣欣潘思雨郭绅陈宇静...
    509-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白杨素防治肺动脉高压(PH)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PubChem数据库收集白杨素的靶点;采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联合筛选PH的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和Metescape数据库进行靶点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构建低氧PH模型,通过考察血流动力学、肺组织肺血管重构及胶原沉积情况来研究白杨素对PH的治疗作用;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白杨素对关键靶点蛋白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劳斯肉瘤癌基因(SRC)、雌激素受体1(ESR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白杨素治疗PH的关键靶点;白杨素与5个关键靶点均能较好地结合.白杨素能明显改善PH大鼠的血流动力学、肺组织肺中小动脉重构及胶原沉积情况,缓解PH引起的SRC、ESR1、EGFR、PTGS2、MMP9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论 白杨素治疗PH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通过与MMP9、EGFR、ESR1等关键靶点结合从而发挥治疗PH的作用.

    白杨素低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胶原沉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研究筒鞘蛇菰治疗药源性肝损伤的机制

    王超蔡华俊王晨晖谭伟...
    515-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对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文献检索筒鞘蛇菰的化学成分,用多重数据库分析预测筒鞘蛇菰的药理机制.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DILI模型,以联苯双酯为阳性药,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生化检测、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查验证筒鞘蛇菰提取物蛇菰多糖(BPS)对DILI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 筒鞘蛇菰调控DILI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圣草酚、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有TNF、MAPK3、PTGS2、BCL2L1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核心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涉及凋亡过程调节;KEGG富集分析显示:筒鞘蛇菰调节APAP肝损伤的通路主要涉及凋亡相关信号通路.BPS可显著降低DILI模型小鼠的肝指数及肝组织中转氨酶的含量,改善肝组织的病理状态和炎症浸润;同时,BPS可减轻模型小鼠肝细胞的凋亡程度,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C-caspase 3的激活,促凋蛋白Bax的表达,升高抑凋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 筒鞘蛇菰可能通过Bax/Bcl-2/caspase 3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对小鼠DILI起预防和治疗作用.

    筒鞘蛇菰对乙酰氨基酚药源性肝损伤网络药理学凋亡蛇菰多糖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

    S期激酶相关蛋白2和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双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张明雪冯蓉何俊许建...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SD1)双靶点抑制剂.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经过分子对接、虚拟筛选以及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预测,从小分子数据库中筛选对两个靶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得到了6个对接打分较好的化合物.QSAR模型显示其对skp2和LSD1均有较理想的抑制效果,为后续skp2/LSD1双靶点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S期激酶相关蛋白2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小分子抑制剂分子对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虚拟筛选双靶点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

    苦豆碱阴道用温敏凝胶的流变学及释药行为研究

    张涓许嘉辉赵晨熙刘聪...
    527-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苦豆碱阴道用温敏原位凝胶的流变学性质,并预测其体内释放行为.方法 采用冷溶法工艺,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材料制备温敏凝胶;倒置法检测苦豆碱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和时间;流变仪测定流变学参数;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评价体外释药性能;荧光成像法考察阴道局部滞留性.结果 凝胶剂在室温下为淡黄色、均匀、透明的流体,黏度较低;在约33 ℃变为凝胶状假塑性流体,黏度上升;且经阴道模拟液稀释后,在37 ℃仍能形成凝胶.凝胶中苦豆碱的体外释放动力学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通过成像与IR783荧光定量分析可知:苦豆碱温敏凝胶在小鼠阴道内至少可停留48 h,但其溶液剂在24 h时几乎观察不到荧光信号.结论 苦豆碱温敏凝胶具适宜的胶凝温度和良好的流变学性质,可延长药物在阴道内的滞留时间,延缓药物的释放,能满足阴道局部用药的要求.

    苦豆碱阴道给药温敏凝胶流变学体外释放度无膜溶蚀局部滞留性

    替莫唑胺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表征

    曹俊如苏峰张俊丽张瑶瑶...
    53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替莫唑胺胶束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以PAH-AM为载体制备莫唑胺胶束,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优化制备工艺.观察替莫唑胺胶束的外观,测定粒径、电位,考察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评价替莫唑胺胶束的质量.结果 按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替莫唑胺胶束的粒径为157.70 nm,电位为7.225 mV,多分散指数为0.12,包封率为77.42%,载药量为33.51%,在20日内保存性质稳定.替莫唑胺胶束降解较慢,在PBS缓冲液(pH2.5)中释放较慢,12 h的释放率约60%.结论 将替莫唑胺制备成胶束后可有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为后续药物的靶向修饰提供了参考.

    替莫唑胺胶束PAH-AMBox-Behnken效应面薄膜水化法处方稳定性体外释放

    滨蒿总黄酮抗呼吸道病毒的体外活性评价

    马雪萍史玉柱王雪
    539-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滨蒿总黄酮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株、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作用.方法 采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Hep2/A549细胞、柯萨奇病毒B3株感染Hep2细胞、HlN1感染A549/THP1细胞模型,细胞病变评分法和Viral ToxGlo法检测滨蒿总黄酮抗呼吸道病毒的作用;ELISA法检测滨蒿总黄酮对病毒感染细胞上清中白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滨蒿总黄酮在体外对呼吸道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滨蒿总黄酮还通过下调IL-6和TNF-α的表达来参与病毒介导的炎症反应.结论 滨蒿总黄酮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抑制呼吸道病毒作用.

    滨蒿总黄酮人肺癌A549细胞人喉癌Hep2细胞人急性单核THP-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株甲型流感病毒H1N1

    新疆藁本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和降糖活性的研究

    王俊龙蔺永刚边鹏庞娟侠...
    545-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新疆藁本总黄酮的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新疆藁本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用HPLC法测定主要黄酮苷元的分布及含量.以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新疆藁本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评价其体外降糖能力.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新疆藁本总黄酮的提取量最高,优化后新疆藁本总黄酮的提取量为21.36 mg·g-1.从新疆藁本总黄酮提取液中共鉴定出6个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葛根素、木犀草苷、槲皮苷,分别为6.972、2.921、3.257 mg·g-1.新疆藁本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均具有优异的清除能力,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当新疆藁本总黄酮为1.4846 mg·mL-1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可达91.23%.结论 优化后的新疆藁本总黄酮提取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准确性高,可用于提取和预测新疆藁本总黄酮的提取量.

    新疆藁本总黄酮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响应面法抗氧化活性降糖活性自由基清除

    征稿启事

    55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