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

何广顺

双月刊

2095-1647

hyjj@mail.nmdis.gov.cn

022-24010857

300171

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93号

海洋经济/Journal HAIYANG JINGJ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循环"视角下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研究

    孙才志南晨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发展格局为理论指导,构建"双循环"视角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6-2018年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ER指数等方法测算差异与极化程度,最后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各地的障碍因素.结论如下:①我国整体和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显著,研究期初以较低和中等水平区为主,较高水平区仅有一个(广东);研究期末已无低水平地区,较高和高水平区已分别增至两个和四个.②分维度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有所提升,流通环节中个别地区出现下降,其余维度中所有沿海地区均呈上升态势.③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优越地区增速也位居前列,使沿海地区间差距逐渐拉大,导致海洋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程度有所增强.分区域而言,北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区内部差异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中部海洋经济区差异较小,呈高水平均衡.④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集中于生产环节,多地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科技创新方面领域不佳.加快科技创新赋能和推动海洋产业优化升级是助力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

    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泰尔指数ER指数障碍度模型

    国内外海洋产业关联研究综述与展望

    郑莉胡洁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关注热度持续提高,海洋产业关联成为海洋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资源环境约束严峻形势下,系统评估海洋产业之间及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对于促进一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以1960-2021年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中的国内外学术文献为基础,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管理机制研究三大方面对国内外海洋产业关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与评述,最后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各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陆海社会经济统筹建设提供相关借鉴和启示.

    海洋产业关联海陆关联综述展望

    海洋巨灾保险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赵昕李颖单晓文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层面.海洋巨灾保险作为海洋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金融工具,通过发挥分摊损失、经济补偿、投融资功能,保障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因此,明确海洋巨灾保险的需求迫切性,探索海洋巨灾保险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促进海洋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与有效配置,助力海洋产业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现有国内外海洋巨灾保险的典型实践,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海洋巨灾保险的背景、现状和面临挑战进行剖析,最终从政府、保险机构和涉海主体三个层面,提出促进海洋巨灾保险实施的具体路径,为破解海洋巨灾保险供需失衡困境,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海洋巨灾保险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

    我国海洋产业集聚促进了沿海地区创新发展吗?

    纪玉俊张子琪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陆域资源日益趋紧的现实约束和创新驱动的战略背景下,合理布局海洋产业以助力区域创新发展对沿海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3-2019年11个沿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海洋产业集聚对沿海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海洋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带动沿海地区创新水平的提高;细分集聚模式下,沿海地区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效应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海洋产业集聚模式对沿海地区创新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市场化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相关结论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海洋产业集聚在沿海地区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实现集聚格局具有借鉴意义.

    海洋产业集聚区域创新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动态面板模型

    中国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与时空分异

    杨卫赵丹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大小反映了海洋渔业经济与生态是否实现协调发展.基于我国9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值,进一步引入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用Tobit回归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排序为:东海地区>南海地区>黄渤海地区.(2)在考察期内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的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到2018年区域间差异贡献率与区域内贡献率几乎相等.(3)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格局由随机相异态势逐步转向为相似集聚,且形成较为明显的H-H型和L-L型空间集聚.(4)海洋渔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对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其有负向作用.

    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超效率SBM模型泰尔指数莫兰指数Tobit回归

    海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

    徐忠王桂羽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产业作为沿海地区重要的产业依托,其集聚程度和类型已成为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我国11个沿海地区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法测算海洋产业集聚情况,并实证考察了海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洋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均能显著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增长,且产业集聚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11.37%是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来间接实现的.(2)不同海洋产业集聚类型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海洋第一、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对海洋经济产生促进作用,而提高第三产业的集聚水平可以更好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此外,海洋产业集聚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为此,沿海各地区应致力于提升海洋产业集聚水平、增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增长区位熵

    海域立体分层使用权属界定及管理研究

    崔旺来王霞贺义雄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域立体确权管理是集约利用海域资源的必然趋势.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不仅表现在纵向划分,而且可归属于不同的用海主体,更表现为对海域空间多元功能的综合性开发,以至于海域立体分层与权属界定面临着复杂性和管理上的难题,应对策略在于通过三维海籍管理技术实现对空间权属表达,海域立体分层使用权采用"部分"或"整体"出让方式,刻画以海域用途、用海指标、使用期限、出让时序等为要素的海域立体分层使用指引体系;空间弹性管理理念镶嵌于海域立体分层权属管理,通过分阶段划定、分步骤化解以及法律联动弹性机制实现对空间权属的精细化管理.这既是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课题.

    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权属界定空间管理

    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优化路径的探索

    刘雅奇吴晶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我国的海洋管理体制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高效的海洋管理体制,解放和发展海洋生产力是发展我国海洋事业的关键任务.通过对我国海洋管理体制的演变和现状的解读,分析了我国海洋管理体制演变的思路和现状中存在的利弊,并提出了从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各机构之间的职能关系、通过立法加以保障的路径来对我国海洋管理体制进行优化的建议.

    海洋管理体制优化路径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分析与评价

    郑芳媛田洪军孙艳莉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域使用金征收是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环节,国家和地方通过制定标准来实施有偿使用征收.2002年以来,海域使用金年度征收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国家制定的新版征收标准较前一版有所提高,其中填海最为明显,反映出国家严格管控围填海的要求.地方制定的征收标准存在地域性差异,制定时应考虑与周边省份标准相衔接.市场化出让方式能获得更多的海域使用金收益,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建议从完善海域使用金动态调整机制、修订相关标准规范、出台立体分层设权项目海域使用金征收办法、健全市场化出让制度等4个方面健全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海域使用金海域有偿使用征收标准

    省级海岸带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崔晓菁李巧稚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规划实施评估可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和动态调整提供依据,构建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估工作的前提.通过借鉴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评估及城市体检评估相关思路方法,分析了《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重点关注领域和具体要求,在充分衔接规划指标基础上提出创新指标,形成海岸带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完成指标赋值与权重计算,最终建立了省级海岸带规划实施评估模型.

    海岸带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