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惠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惠州学院学报
惠州学院学报

赖美琴

双月刊

1671-5934

xb@hzu.edu.cn

0752-2527281

516007

广东省惠州市金山湖

惠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惠州学院学报》是惠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它的前身是《惠阳师专学报》,1994年更名为《惠州大学学报》,为季刊。2002年刊名更改为《惠州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每年第1、2、4、5期是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6期为自然科学版。《惠州学院学报》乃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国内刊号为CN44-1553/Z;国际连续刊号为ISSN 1671-5934。本刊在突出办刊特色的基础上,学术质量不断提高。1999年,我刊在首届全国文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荣获质量进步奖;并获第二届广东高校学报三等奖。2003年4月,又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3年8月荣获惠州市第二届内部刊物评优活动三等奖。自1995年以来,我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已先后有5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复印。目前编辑部工作人员6人,其中副高3人,中级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2人,本科3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征研究——基于国内外六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分析

    龙静叶秦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研究型大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梳理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历程,提出其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以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为核心而演变的新的高级阶段.通过对比国内外六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创新提出在众多特征中其隐形特征是新型研究型大学最根本、最核心的特征,概括为四个融合,即学校发展与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融合的高标准办学定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融合的创新生态文化;知识传授、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有机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国情与国内外一流研究型大学成功办学经验有机融合的治理创新模式,通过对特征剖析以期促进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对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研究型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显性特征隐性特征有机融合

    澳大利亚学校本位的学徒培训经验与启示

    贺芳陈伟薛亚涛
    11-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职融通是当代教育的热点议题.澳大利亚学校本位的学徒培训是为了补充技能短缺行业劳动力的需求,加强高中普职深度融合的需要以及在一系列政策法案的推动下产生.学校本位学徒培训项目在企业、学校、各类培训组织之间的协作下得以推进,有着相对明确的学徒选择标准;各主体之间分工明确,跨组织协作;基于工作岗位需求,将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相融合;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筹措多元渠道资金.借鉴澳大利亚学校本位学徒培训的发展经验,积极引导我国部分普通高中转型为综合性高中;推动制度创新保障项目的实施;多元资金筹措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本位学徒培训普职融合运行机理课程

    高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目标游离模式建构与应用

    林子睿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评价中容易出现的考核不严谨、管理松散、考核方式不适用等问题,借鉴目标游离模式的评价模型,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建构以"前设评价—跟进评价—后设评价"为核心的高校实践教学评价的目标游离模式.这套模式的应用,有其具体的阈限,需多方联动、整合教学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同时试点推进.

    目标游离模式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模式建构

    协同治理视域下佛山市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研究

    袁子媚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新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也是城市发展永葆生机的源泉.以佛山市职业教育为例,通过剖析当地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政校行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不足等问题,构建"四联动、三循环、三促进"佛山职业教育适应性协同治理体系,明晰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主体定位,提出多元协同治理优化路径.

    职业教育适应性协同治理区域经济产教融合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三重逻辑

    孟凡平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价值逻辑而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现实需要;就理论逻辑来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整体性原理的根本体现,是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就实践逻辑来看,"同向"解决的是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同行"解决的是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学内容并行的理念和能力.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高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文明实践助力大湾区青少年爱国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钟均宏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湾区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文明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但在助力爱国主义教育,联动湾区力量,协同培育青少年上有待提升.大湾区各市构建以示范引领、凝聚辐射为标志的内地中心城市文明实践;打造以基层社区、乡镇农村为主体的重要节点城市文明实践;建设以融合协调、整体联动为特征的港澳中心城市文明实践,已形成大湾区文明实践的特色.以文明实践为载体,培育大湾区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将使文明实践成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增长的强劲动能.

    大湾区青少年爱国教育文明实践

    惠州罗浮山民宿产业现状剖析及发展对策

    谢一萱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惠州罗浮山民宿调研数据,与罗浮山地区的政策、经济、交通区位与康养资源优势,剖析罗浮山民宿在经营特色、产业融合与具体设计方面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助力罗浮山民宿差异化发展,建立罗浮山康养民宿品牌发挥作用.

    罗浮山民宿产业优势康养资源

    惠州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严婉琳周大镯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针对惠州市情,采用时域溢出指数模型与频域溢出指数模型,研究分析时域与频域维度下惠州市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惠州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之间存在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第二,金融行业扮演最大的净冲击传播者,第一产业扮演着唯一的净冲击接收者.第三,第一产业受到金融体系的风险传递冲击最大,其次是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接收到的风险溢出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行业.第四,惠州市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风险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长期效应中,而短期风险溢出效应较小.研究结果对中国区域性风险溢出与惠州市风险溢出效应防范化解具有一定启示.

    风险溢出效应实体经济金融体系惠州市

    艺术与和谐共生: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以广州首个艺术友好型社区为例

    钟颖霏彭灵灵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艺术友好型社区,是运用表达性艺术的方式促进社区住户进行自身关照、他人关照,从而减少社区治理中的矛盾产生,形成具备真实社交以及凝聚力的社区特色,营造更具活力的社区氛围.基于艺术视角,运用深度访谈与实践调查法,探索文化手段这种新型管理手段对社区治理路径的影响,包括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弱化社区矛盾以及提高自治能力等.聚焦于艺术为社区治理赋能的角度,案例社区展示了搭建社区居民互动平台、依托文化手段打造社区独特氛围、筹办公共活动减少社区矛盾等三种路径,促进社区治理自治程度的提高与治理路径多样化.

    艺术友好型社区社区治理文化手段创新路径

    明清《金瓶梅》接受现象中的互文性特征分析

    王凌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金瓶梅》接受现象呈现显著的互文性特征:早期读者通过以《诗经》《史记》等经典为参照标榜小说的功能与成就;痴迷文法的评点家们一方面通过细读破解文本内部对应结构的隐喻,一方面围绕同类问题展开文本之间的对话;世情小说的作者们则通过建构新故事对原作进行主题诠释与艺术演绎.这种对文本之间以及文本内部各种关联的执着探寻是由国人特殊的"互系性"思维方式,祖述前圣、显隐互补的创作原则,以及交相引发、旁征博引的阐释习惯等合力造成,不仅存在于《金瓶梅》的接受互动中,也普遍存在于国人的文学阐释传统之中.

    《金瓶梅》接受互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