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惠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惠州学院学报
惠州学院学报

赖美琴

双月刊

1671-5934

xb@hzu.edu.cn

0752-2527281

516007

广东省惠州市金山湖

惠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惠州学院学报》是惠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它的前身是《惠阳师专学报》,1994年更名为《惠州大学学报》,为季刊。2002年刊名更改为《惠州学院学报》,刊期为双月刊,每年第1、2、4、5期是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6期为自然科学版。《惠州学院学报》乃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国内刊号为CN44-1553/Z;国际连续刊号为ISSN 1671-5934。本刊在突出办刊特色的基础上,学术质量不断提高。1999年,我刊在首届全国文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荣获质量进步奖;并获第二届广东高校学报三等奖。2003年4月,又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3年8月荣获惠州市第二届内部刊物评优活动三等奖。自1995年以来,我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已先后有5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复印。目前编辑部工作人员6人,其中副高3人,中级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2人,本科3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命感悟与臧克家的"泥土"崇拜

    宋剑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臧克家的诗文创作以"泥土"与"农人"为中心意象,生动诠释了乡土中国的文化特征以及乡土伦理对于维系农村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泥土"之歌全都充满着诗人对于生命之源的哲学思考,不但叙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更是表现了诗人对于大地母亲的挚爱之情.他从"泥土"文化延伸到"乡村"文化,从生命的轮回到"泥土"的永恒,让读者深深地领略了"人"对"土地"的依赖关系,以及万物生命的起源与归宿.他从不认为乡土中国的文化落后,反倒是大声呼唤中国人绝不能忘记了乡土中国的文化之根,绝不能忘记了"土地"与"农人"的无私奉献,而他自己也一直都在寻找精神返乡之路.

    生命感悟臧克家"泥土"崇拜

    另一种康桥情结——作为情诗的《再别康桥》再解读

    彭贵昌
    10-1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白话新诗经典,其内涵并非只是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背后还蕴含着徐志摩对林徽因爱而不得的哀伤和对昔日美好的回忆.徐志摩在不同时间写下的回忆康桥的诗作和散文都充满着"甜蜜"气息,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林徽因的感情,同时,这篇诗作的创作背景也与他的感情生活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语境下,结合徐志摩的其他诗作来重新解读《再别康桥》,诗中的各种意象和场景都是爱情和回忆的投射,因此《再别康桥》可以看作一首情诗.

    徐志摩林徽因《再别康桥》情诗

    论伍尔夫对汪曾祺早期小说创作的影响

    李益茜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曾祺早期小说创作深受伍尔夫影响.西南联大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为其接受伍尔夫影响提供了可能性,自身创作主张与伍尔夫小说理念的契合使汪曾祺具有学习现代主义的自觉性.汪曾祺借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时空蒙太奇的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先驱意义.借鉴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基础上,汪曾祺在文体形式上融入中国元素,在审美追求上提倡"和谐美",创造出具有本土性的现代主义小说.

    伍尔夫汪曾祺早期小说

    论张爱玲小说的求真意识

    孙修让
    22-2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她以独到的视角观照俗世中庸常男女的痛苦与惶惑,凝视人性黑暗的深渊.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真"与"假"是她体悟和表现社会人生的重要方式,她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对人生虚假性的淋漓揭示,更在于在虚假人生中对"真"的执着追寻,以其真性情与真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况味.作为一种生命理解的方式,求"真"植根于张爱玲的意识深处,也是其小说一再书写的主题.以"求真意识"这一视角对张爱玲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做出重新解读和具体论述,为张爱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给予世人关于人生真相的思考.

    张爱玲小说求真意识再解读人生真相

    论迟子建《白雪乌鸦》的瘟疫书写

    陈若琪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雪乌鸦》是迟子建创作的以疾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新时期以来瘟疫书写的代表之作.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瘟疫书写史上看,其瘟疫书写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疾病书写传统,但与此同时又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新质,丰富了瘟疫叙事的书写面向,完成了瘟疫叙事的"华丽转身".瘟疫不再去承载疾病书写传统中沉重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寓意,而是回归疾病本身,还原瘟疫置于小说中的主体性位置并将其作为文本叙述的直接动力和叙述逻辑,展现瘟疫中无名个体的生存状态,深刻洞察瘟疫背后的生存本相.从文学的治疗功能来看,瘟疫的精神创伤属性使得迟子建的瘟疫书写起着精神疗愈的重要作用,而这也为如何书写当代瘟疫故事提供了中国经验.

    迟子建《白雪乌鸦》瘟疫书写人性生命沉思

    岭海枝山:祝允明岭南诗文地理

    张新标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祝允明宦游岭南凡五载,其一生际遇与思想衍变之转折,即完成于岭南.研究、评判祝允明文学成就,终绕不开其岭南诗文,亦离不开对祝氏岭南诗文之系统梳理与深入研究.在粤数年间,祝允明公余游历境内名胜、古迹,足迹遍及岭南.明确其岭南行迹与交游对象,既是察考祝允明岭南诗文地理的必要基础,亦是判定祝允明岭南诗文价值的重要依据.

    祝允明岭南诗文文化地理

    岭南文人赵希璜的罗浮山诗歌书写

    李珠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希璜是清中叶成就杰出的岭南文人.从赵希璜生平及其《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可知,他将罗浮山视为其精神归宿,写下了 100余首罗浮山诗歌,主要内容为探寻山水,品鉴风物和思念家乡.因受到罗浮山佛道文化浸润,加上"烟霞癖"的个人气质,又仰慕苏轼,承袭岭南诗派传统,赵希璜的罗浮山诗歌书写呈现出佛道交融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豪放雄直的诗歌根柢三方面特点.

    岭南罗浮山赵希璜诗歌

    惠州水东街街区的保存策略初探

    罗琛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惠州水东街街区目前属于保存欠佳型历史街区.通过对惠州水东街街区改造前后的问题与矛盾、改造过程中已采取的措施等保存现状的论述,着重分析惠州水东街街区蕴含的建筑价值、民俗价值、审美价值等文化价值,提出进一步完善水东街街区保护规划、多方筹措保护专项资金、完善专项保护资金监管体制、探索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等五个方面保存策略.

    惠州水东街街区保护规划保存策略

    公费师范生违约现状、诱导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

    吴世勇喻琴薛亚涛张丹仪...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费师范生违约现象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呈现出违约人数波动变化、欠发达地区和名校毕业生违约率高、硕士层次违约突出、毕业即违约现象明显等特征,其违约的主要原由在于个入职业发展受限、家庭和社群外部支持乏力、岗位要求履责不到位、违约处罚不严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进一步提升公费师范生培养和使用的匹配度、规范度和透明度,增强公费师范生的契约精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重视公费师范生的身份归属、职业发展和成就需要,以彰显公费师范生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

    公费师范生违约行为影响因素预防机制

    论高学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挑战及阶段性

    乐星宇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挑战与成长路径,选取7名硕士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研究发现:高学历幼儿园教师存在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理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联与差异、应用与转化教育理论等挑战.此外,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会呈现四个阶段:入门和适应阶段、知识转化和应用阶段、专业角色塑造阶段、跨领域合作和创新阶段,在每一阶段,他们将扮演不同角色.基于此,社会需要为高学历幼儿园教师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对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的科研支持.同时,幼儿园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并制定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为高学历幼儿园教师创造更有利的专业发展环境.

    高学历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发展专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