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实践
建筑实践
建筑实践/Journal Architectural Practi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者的话

    6页

    当代南京城市空间形成的基本逻辑——兼议南京建筑设计的创作环境

    叶斌
    7-15页

    南京城市发展时间线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6-17页

    船与城——长江视角下的南京战争空间变迁史

    雷雨舟胡恒CHEN Yichuan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吴彬的《阅操》画作是关于古代南京长江水面大规模军事活动的唯一图像.它展现出战船、造船厂在明南京城西沿岸一带所处的位置与意义.以之为线索,我们能够进一步勾勒史上几次重大的长江水面战争与南京城市空间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城市结构所产生的历久不衰的影响.

    战船南京长江战争《阅操》

    近代南京城市及建筑的山水因借

    冷天吉国华CHEN Yichuan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虎踞龙蟠"的天然气势,南京城独特的山水城林格局已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典范.近代以降的黄金十年建设高潮,体现在城市规划、群体布局、单体建造的三个维度上,主动拥抱并延揽南京城天然的山水名胜,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同时,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布局嵌合在南京的古城肌理中,延续并强化了南京的山水城林特色.本文试图从多个不同维度,针对近代南京城市及建筑的代表性案例,剖析它们将设计融入自然的不同处理方法,并总结此独特山水因借城市格局背后的动因及规律.

    近代城市规划山水因借

    面向城市格局的长线跃变: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建设进行时

    艾侠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六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发展中,江北新区的建设是"多中心城市"格局得以确立的终极要素.江北新区城市环境和建筑风貌的识别性和文化确立,是一个动态的、时序的、长期的过程,仅仅10年的建设成就尚不足以预测未来城市面貌的完整性.通过回溯近几年以来新区建设的背景和目标,聚焦中心区城市设计、地下大空间、标志性建筑等特征要素,对这一国家级新区在规划管理层面的建筑学探索进行阶段性思考和观察.

    国家级新区城市设计地标建筑城市尺度城市风貌

    释放可持续的城市节点活力: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建设简述

    尹国蓉李娜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生态科技岛依托历史地理条件和投资机制,发展成为都市节点区域,融合南京文化,展现国际化开放性,是南京城市建筑多样性与复杂性的重要窗口,也是科技+生态城市化的重要实践.

    生态科技岛中国-新加坡科技生态

    "四公里长"的南京近现代建筑发展史

    王大鹏WANG Jingshan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江路和中山东路上的近现代建筑为研究对象,对重要建筑和参与设计的建筑师进行了梳理分析,详细剖析了南京博物院(前身为中央博物院)的发展历程,不仅呈现了南京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矛盾性与包容性,也揭示了一百年来的几代建筑师,在不同时代面对如何处理建筑传统性与现代性的问题时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在新的时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创作应该秉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理念,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之路.

    长江路中山东路南京博物院中国固有式中国式现代化

    南京明代建筑遗产价值传承及其对城市的贡献

    郭华瑜CHEN Yichuan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是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明南京都城的建设遗留塑造了这座城市如今最基础的骨架.然而明清以来,南京城多遭兵燹,建筑遗产几经罹毁,近乎殆尽.如何保护明代建筑遗产,真实表达遗产文化价值?如何延续城脉,将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传承同频共振?是开展遗产保护工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以笔者主持的南京明孝陵、南京鼓楼、南京灵谷寺中三处明代建筑遗产保护工程为例,探讨时空变迁下应如何认知和诠释明代建筑遗产内涵与价值,将对历史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表达贯彻到保护实践之中,阐述建筑遗产故事,完善城市史脉塑造.

    明南京建筑遗产保护价值传承明孝陵鼓楼灵谷寺无梁殿

    对谈:南京城市建筑的历史性、矛盾性与当代性

    李晓炜艾侠凌克戈王大鹏...
    78-93页